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剑 | Angew:在NaCoFe合金碳化物上低温CO₂加氢制烯烃

文摘   2024-11-23 10:00   上海  


通讯

近期顶刊速报!!!

第一作者:jianxiang Han

通讯作者:孙剑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0621

摘要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铁基金属催化剂,通过高钠(7%)和低钴(2%)含量的改良,实现了在240°C和1000 mL/g/h条件下CO2转化率达到22.0%,烯烃选择性达到55.9%。该催化剂在180°C和4000 mL/g/h的条件下也表现出活性,且在连续运行500小时后仍保持稳定。通过多种表征和计算揭示,高钠含量作为电子促进剂增强了活性Anorthic Fe5C2相在低温下的稳定性。进一步引入钴作为结构促进剂,促使Fe物种形成FexCoy合金相,进而有助于形成更高活性的Anorthic (FexCoy)5C2相。本研究为理解和优化CO2氢化反应提供了深刻见解,并提高了催化剂性能和反应效率,降低了成本。

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剑《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了题为“Low-temperature CO2 Hydrogenation to Olefins on Anorthic NaCoFe Alloy Carbides”的论文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高含量的钠和少量的钴,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铁基金属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低温下展现出了卓越的CO2氢化性能,能够将CO2高效转化为烯烃。在240°C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实现了22.0%的CO2转化率和55.9%的烯烃选择性,并且在180°C时仍能保持超过25%的烯烃产率。此外,该催化剂在连续运行500小时后活性没有显著下降,显示出了优异的稳定性。

论文亮点

1.低温活性:该催化剂在低温下(240°C)即可实现高效的CO2转化,远低于传统催化剂所需的300-450°C高温条件,显著降低了能耗。

2.高选择性:实现了55.9%的烯烃选择性,这对于化工原料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长期稳定性:在连续运行500小时后,催化剂活性没有显著下降,这对于工业应用至关重要。

4.电子和结构促进剂的协同效应:高钠含量和钴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电子互动,还促进了结构的优化,形成了更稳定的活性相。

图文导读

图1. CO2氢化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图2. 反应后催化剂的相结构。

图3. 反应后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研究。

图 4.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面组成。

图  5. 在240°C下60分钟CO2氢化反应的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分析。

图 6. 分子水平的机制和路径。

结论

本研究通过电子和结构促进剂的协同作用,开发了一种在低温下高效的CO2氢化催化剂。这种催化剂不仅在低温下展现出了卓越的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CO2的转化和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于实现碳中和和化工原料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孙剑,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NL1905研究组组长。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师从日本工程院院士Tsubaki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围绕二氧化碳资源化开展研究。带领团队首创了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的新过程,被《Nature》杂志选为研究亮点。完成全球首套年产1000吨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工业示范,科技成果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 Adv.,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Chem. Soc. Rev.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单篇最高他引逾600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十余个项目或课题,负责的横向项目到账经费逾千万元。获2022大连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青年学者、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和大连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焦耳加热设备



焦耳热高温超快材料制备装置可实现毫秒级别升温和降温,能达到1秒内升温至3000K的效果,试验样品可以是薄膜、块体、粉末等。对比现在常用的马弗炉、管式炉升温慢、加热时间长等缺点,极大地节约了科研人员宝贵的科研时间,并且会有与马弗炉和管式炉不同的冲击效果。该装置可抽真空或者是通氛围气体使用,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定制。公司致力于实验室(超)高温、解决方案。目前我公司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催化材料、石墨烯等二维材料、高熵化合物、陶瓷材料等材料的超快速高质量制备。详情请咨询17362009197。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科研云资讯
聚焦生化环材领域,致力于高校顶刊动态的快速传递,分享最前沿的学术讲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