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高圆圆《走走停停》 人生难得一烂片
体娱
2024-07-19 05:45
广东
在一个深夜,我一个人看完了《走走停停》,看完久久无语。这是一部电影吗,更像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吧,像是《银河写手》的后传,一个事业失败、爱情失意的编剧,从北京回到家乡,继续折腾继续挫败。看的时候,我很惊讶,这是胡歌吗?这么松弛的状态,这么平凡普通的胡歌,还是第一次见到,跟《繁花》阿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去精英化的时代,在众神黄昏的时代,甘心做个小人物,当一条咸鱼,这个明显是很写实,却违背了主旋律态度。我看到一个影评,一个80后的女生在电影院看完出来就破口大骂骗子、烂片,这辈子没有看过这么烂的烂片,30多年来没有写过影评,这次实在忍不住要骂几句,什么破烂玩意都能够当做电影在影院上映了。我在下面留言,那要恭喜你了,80后的人还看不懂这部片子,说明生活肯定很幸福。人生的常态,在35岁以前,是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就像多年前黄安唱的那首歌一样——而35岁以后,你会发现,在号称不惑之年的中年却一切未知待定。不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实处处是泥泞水坑,年轻时候的那把剑早已经被尘封生锈,再也没有仗剑走天涯的热血,少年热血渐渐变冷,双眼不再明亮,内心充满了迷惘和不确定。从传统意义上看,吴迪是一个失败者,北漂失败,回乡后也很失败,求职不接地气,屡遭白眼,偏偏还挑三拣四,拒绝了父亲托尽关系找来的工作。他悠然自得不紧不慢地过自己的日子,在大街上,一边跟老人们排长队领鸡蛋,一边用漂亮高深的新潮词汇和老同学展现才学。有点小才华和小自负,有点梦想又有点消极,想躺平又不丧,想要做点事又无从下手,这样一个眼高手低的 “废柴”,是不是像极了现实中的你我?吴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磕磕绊绊,他的剧本有闪光点却又不堪大用,不肯低头从俗。冯柳柳在地方电视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态度,在一地鸡毛中寻找时代意义,不自觉被困在小城中。她的助手摄影师不甘于一天天过着摆拍、机械重复的日子,脑海里总想着小津安二郎式的艺术价值。还有那位昔日话剧团的台柱子,落寞谢幕,总想着何时再绽放艺术家的风采。一群生活失意的人凑在一起,临时搭成了一个草台班子。吴迪在拍摄他的电影《似是故人来》,冯柳柳在拍摄吴迪的故事《回故乡的人》。就是这样儿戏的过程,让大屏幕前许多人看起来很不满吧。在家里临时拼凑,就能够拍出来神圣高大上的电影?单手拿着个摄像机,就能够拍出来严肃伟光正的纪录片?这简直就像是在玩游戏过家家,侮辱艺术。这部片子颠覆了很多传统认知,难怪很多人大骂烂片。他们不理解,没有美好的爱情,亲情也千疮百孔,一群平凡的人在那里过家家,一个失败的人直到最后也没有奋起“抗争”争取成功,有什么值得拍摄的?纯粹浪费2小时。有一句很火地话,“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美好的人生并不只有上学读书,努力赚钱,赢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这一条路。真实的人生也很惨淡,往往并没有花前月下你好我好皆大欢喜的大结局。山海何辽阔,在社会的海洋中,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活法,如果你不能荣华富贵,挣扎在理想与现实困境中,那也没什么好可怕的,重要的是,是否安心快乐?在电影中,最治愈闪光的,应该是吴迪的妈妈,真正看透了,活明白了。冯柳柳在翻看旧照片的时候,提起了妈妈年轻时候那段满载梦想的鲜亮过往,问她有没有遗憾,她眼里是遗憾也是释然,对于儿子回家啃老,她也是充满宽容与理解。这是何等接地气又饱含生活智慧的见解——这些年来高歌猛进,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不知疲倦往前走着,而低迷的时代大潮扑打过来,又让人状态紧绷,普遍充满焦虑,焦虑于明天何去何从未来是否还能变好,焦虑于一旦停下来,就要被社会嘲笑,被时代抛弃。吴迪这个小人物告诉我们,不一定非要过得风生水起,非要跟永动机一样24小时不停歇地拼下去,我们可以慢下来。慢下来,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权利,而不应该被当做懒、失败、胸无大志而被耻笑蔑视。走累了就停下,停久了再继续走。人生旅途中的起起落落是常态,不需要对命运嘶吼,不需要怨天尤人和充满遗憾,抚平那些卷不动也躺不平的精神皱纹吧。这是《走走停停》给困在时间表里的中国人些许踏实的安慰。平淡如水,人淡如菊,不也是一种美?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中国版的《步履不停》吗?当初看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我也是很不习惯,几乎没有耐心看完,整个片太无聊太琐碎了,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激发人生意义,就是平平淡淡的乡村生活琐碎。直到多年后再重温,这才发现,这不就是真实的生活吗?这不就是最好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