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两山”)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近年来,镇沅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两山理论”党建实践带建设,积极拓展“党建+生态+产业”实践载体,用活、用好、用足光、热、水、土、林等资源,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2024年,“两山”腹地9个乡镇109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00余万元。
坚决守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以促进林农增收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农户的生产经营习惯,加大市场研究,科学做好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搭建“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好企业和合作社优势,强化技术指导,有序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持续增强农民增收能力。2024年,全县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4.6万亩、林下养殖24万亩,林产品采集、加工30万亩,实现总产值4.72亿元。按板镇文立村等48个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村集体增收370万元。
半山区域村组利用光照时间长、气候垂直差异突出、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等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宜建尽建”的原则,建立屋顶光伏开发资源库,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分布式实施光伏项目。按照“屋顶租金每年每块光伏板20元,村集体经济每户800元”的利益联结模式,2024年投资6.93亿元实施五一村光伏发电、上横么复合光伏发电、和平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13个项目。者东镇木厂村等9个村通过发展光伏产业实现村集体增收30万元。
充分发挥干热河谷冬暖水足地肥等资源优势,开发冬农蔬菜11.02万亩,实现产量14.5万吨,产值4.92亿元。逐步形成了者干河、恩乐河、勐统河“三河”,低热河谷坝区地带、中高海拔地带“两带”以及“野生养生蔬菜”的“三河两带一养”的粮经协作模式,镇沅蔬菜远销至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大中城市,成为“上海蔬菜外援基地县”,农业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振太镇兴隆村、按板镇安康村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流转农户闲置土地种植辣椒,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者东镇新文村、九甲镇果吉村等积极探索“果蔬基地+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人参果等特色果蔬种植增收致富,通过加强对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和引导,实现村集体增收147万元。
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着力打造升级版“好汉班”,用好用活县乡党校、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哀牢山和无量山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等教育培训阵地,加强乡村干部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围绕传统种养殖业、服务业、新业态就业等,结合课堂教、现场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多元化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县90%以上农村劳动力人口人均接受了1~2项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双雁”培养提升行动,“两山”片区共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14人,回引优秀人才216人。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干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帮带机制,实行动态跟踪培养使用,持续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到一线开展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2024年,继续支持省科技厅选派的19名科技特派员和12名“三区”科技人才在8个乡(镇)27个行政村12户企业9户合作社开展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牧、水果等科技服务。争取中央和省级拨付财政衔接资金共6267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占总投入64.78%。
编审 | 陈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