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按板镇:“335”模式助力沃柑产业创增收
文摘
2024-11-05 21:02
云南
按板镇积极践行“3815”战略,坚持价值创造导向,发挥区位优势,以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水果龙头企业导向,坚定不移打造水果“绿色食品牌”,积极探索“335”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互动双赢。通过“党建、人才、科技”赋能的方式,不断发展精品水果、种养循环的富民产业。一是党建赋能。盘活磨庆、杏城等村土地资源,建立以“党支部+企业+农业综合开发服务部+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人才赋能。2020年在市委组织部和市科协的推介、协调和帮扶下,授予泰丰公司“张才喜专家工作站”牌匾,建立500亩的高校柑橘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普洱市人民政府每年拨付10万元给予上海交大和泰丰公司开展科研项目,形成了校企科技合作的良好发展模式。三是科技赋能。2022年10月,上海市华侨基金会“桑梓助农”公益项目落地镇沅县,在按板镇政府机关设立了“桑梓小站”办公室,以规范种植户日常管理,提升品质,形成示范带头作用。以三个驱动为载体,突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有效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一是合作驱动。普洱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镇沅县海川柑橘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张才喜教授为技术核心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合作社提供技术保障,按照“共办、共管、共受益”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业化管理。泰丰农业公司与百果园、上海果王等全国各地知名水果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订单式销售走出了一条富民增收路。合作社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技术部门对社员在柑橘品质培育、质量安全、病虫害防治、设施栽培和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形成“上市前检测、检测合格上市”的质量保障体系。二是政策驱动。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构建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依托互联网优势,深入推进“互联网+水果”,主动对接市场,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走量”与“精品”的有机结合。三是机制驱动。由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海川柑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了所有社员的入社、退社权利及义务,制定利益分配标准,保障龙头企业利益。通过鼓励乡村能人发挥管理和销售才能,动员村民在基地务工,密切利益联结,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群众增产增收“五个一批”。一是土地流转增收一批。公司对基地的管理实行“流转返租,合作分成”模式。即采取先付后用的原则,把农户的山地、荒地进行流转,通过开垦整理配套完善设施,种植上果树后,分片返租给农户管理。每年村民的租赁费达到100多万。二是管理果树增收一批。创新“托管+劳务+技术”新模式,有管理人员8人,从78户土地流转农户中返聘25户负责果树种植与管理,由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生产质量监督。统一农资采购,统购统销降成本。农资统一才能实现管理技术统一,管理技术统一才能实现果品质量统一。三是扩岗就业增收一批。公司与20户脱贫户利益链接,按照每户500元/年的标准连续分红10年。2021年,公司与7个村57户“三类”监测对象签订了利益“双绑”机制,优先从土地流转户、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中选择用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书》,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发展。四是销售分红增收一批。公司每年按10元/棵的基本工资支付给管理农户,柑橘销售后,按0.6元/kg的销售分成支付给管理农户,对于管理好的农户年终发给绩效奖金。被镇沅县委县政府授予“扶贫明星企业”的荣誉称号。五是培训带动增收一批。泰丰公司主动将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取得的科技成果、获得的市场信息分享给其他合作社社员,同时提供产业基地供所有社员学习观摩,以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效引领社员学习管理、提升技术,共同进步。按板镇继续牢牢把握住招商引资这一机遇,按照“千亩柑橘示范,万亩目标规划”的发展计划,推动地方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通过一个个示范主体、示范基地的创建引领,合作社员不断增多,预计柑橘种植面积将发展至8万亩左右,产量24万吨左右,产值近10亿,将柑橘产业发展成为本地特色“抢手货”,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黄金果”。供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