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党建引领“聚动能” 集体经济“壮筋骨”

文摘   2024-10-22 23:29   云南  


近年来,镇沅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县450亿”产业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党组织+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2023年,全县10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


组织牵引护航
由“单打独斗”变“联合作战”

强化“一把手”带头抓。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县委常委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挂钩联系乡(镇)实际,帮扶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和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书记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全力推动。

强化多部门联动抓。制定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规划,明确村级集体经济“5810”发展目标,建立组织、工信、财政、农科等部门统筹联动工作机制,每半年开展1次督查和召开1次工作联席会,加强资源要素统筹,集中力量破解重点难题。

强化党组织牵引抓。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不断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党组织带领群众抱团发展。目前,在全县109个村全覆盖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服务部,由29个村成立村联综合发展公司1个。


着力中心大局
由“单体架构”变“串点成线”

强化项目驱动。主动拉高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政治效应,撬动上海帮扶、东西部协作、涉农整合等项目资金,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落地见效,实现以“小项目”促进资源“大整合”。2019年以来,镇沅县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71个、项目资金3830万元,撬动县级其他项目资金5938万元。

强化发展链条。以产业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积极推行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资本运营型、生产服务型、土地股份合作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并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面推动。如,由29个村成立的村联公司参与建设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建成投产,直接提供长期就业岗位75个,预计年内平均每个村可增收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

强化联农带农围绕烤烟、蔬菜、茶叶、生物药业等7+N”特色产业,深化“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通过开展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等方式收益,农户通过订单生产、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2023年全县109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341.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271万元。


强化激励约束
由“被动应付”变“主动作为”

强化规范运行。对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等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按股权量化到实施项目的村,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股权量化改革,有效规避风险,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今年3月,通过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对历年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项目、资金等情况全面开展自查,进一步摸清底数,县委常委会听取了工作情况报告,有效整改6个方面突出问题。

强化人才保障。在全面总结、推广和升级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典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两山”农民技术学校、“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等培训基地,围绕茶叶、果蔬、养殖等重点产业,结合课堂教、现场学等多种培训方式,精准开展技术培训,开拓村级干部发展思维,增强村级干部抓产业、抓发展的意识。将全县25名科技特派员重点选派到41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从全县涉农部门选派109名科技特派员,到一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村级、群众纾难解困,汇集诉求和呼声,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第一手”资料。

强化收益分配。制定了《镇沅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分配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了4321”收益管理分配机制,即村集体经济收益的40%用于股份分红,30%用于提高村组干部报酬,20%用于扩大再生产,10%用于本村社会保障。109个村结合实际制定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实施细则,全面推广助产、助建、助学、助弱、助文、助优、助灾“七助”模式。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七助”8417人(件)次,投入集体资金1604.4万元,让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村级党组织“主心骨”作用持续彰显。


供稿:县委组织部


镇沅先锋社
推送党建资讯,宣传党建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