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光阴回眸丨中铁二局二公司70年峥嵘历程回顾(三)

企业   2025-01-03 20:30   四川  


七十载风雨征程,七十载隧越如歌。物换星移、光阴流转间,穿过历史的云烟,中铁二局二公司已然跟随新中国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用奋斗与创新在华夏经纬间历经一次次跨越蝶变,用拼搏与实干在祖国大地上绘就一幅幅江河画卷。七十年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二公司人一路风雨同舟、薪火相传,以坚如磐石的初心,百折不挠的信念,用智慧和汗水筑就出一座座工程丰碑、谱写出一曲曲时代赞歌。

追溯建处起源,1950年6月15日,二公司的前身西南铁路工程局工程总队隧道大队柏树坳隧道队因修筑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而诞生,承担成渝铁路全线14座隧道中最长的一座隧道——柏树坳隧道施工任务。1955年1月3日,二公司在建设宝成铁路秦岭盘山隧道群的隆隆炮声中正式建处,时称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隧道工程公司第一隧道工程处。

特殊的时代背景注定了这支队伍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二公司人便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足西南、转战南北,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披荆斩棘、奋勇前行。70年的拼搏奋斗,为这支队伍注入了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坚定信心,激励着二公司人在基建浪潮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接续创造出斐声四海的辉煌业绩。

在中铁二局二公司成立70周年之际,公司官微将推出《七十载·光阴回眸》系列专题微信,集中展示企业70年发展历程,深入挖掘企业历史底蕴,充分发扬开路先锋文化,铸牢二公司人共同体意识,戮力同心护航企业改革发展、再续新篇。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去探寻历史长河中的二处记忆,去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光阴岁月。






上一期《七十载·光阴回眸》

我们一起

重温了二公司

参建贵昆、再战成昆

先锋岁月

共同探寻了

邓小平同志与“关寨站”的

历史渊源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期






1970-1980 

参与铁路会战 勇毅开拓前行 


建功湘黔



湘黔铁路从湖南株洲至贵阳,全长902千米。铁二局担任湖南境内金竹山至贵定段工程,二处担任其中坪口至茅房溪区段施工,全长17.12千米,包含隧道14座、大中桥11座、路基土石方88273立方米、正式房屋1824平方米,管段内圬工总数量达99079立方米。管段内的重点工程有平渠、柳山院和刘家园隧道。

全长2382.561米的平渠隧道,是湘黔铁路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之一。该隧道沿柘溪水库西岸穿越横条山,主要地质为页岩、灰岩互层,地下水发育,工程较艰巨。

▲平渠隧道

1970年以前,该隧道由铁道兵施工折合成洞841.561米,剩余长度1541米。1970年11月,二处接管后采用平行导坑、横洞、反台阶开挖,先拱后墙及全面机械化施工,工程进度较快。1971年1~8月份平均月成洞150.16米,其中7月份创双口成洞250米的纪录;平导掘进长度754.77米,横洞4个计240延长米,月平均掘进150.66米,其中5月份创210米的新水平。为保提前通车,二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仅用12个月时间完成了工程任务。

施工困难时期,各级指挥部负责人十分关注平渠隧道施工情况。1971年5月上旬,年过半百的湖南省指挥部副指挥长、铁二局革委会代主任刘文亲临平渠隧道了解施工情况,落实铺轨日期。期间刘文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多次身着工作服,亲临下导坑掌子面跟班劳动,参加掌钎打眼,同时向工人介绍了直眼、深眼爆破的经验,帮助每小班由放一槽炮增至两槽炮,掘进从1.5米提高到4.2米。刘文在离开平渠时,同干部工人说:“有你们这支能打硬仗、打大仗的队伍,我就放心!”

1971年10月初,铺轨到达坪口,眼看即将挡道,众人心急如焚。平渠隧道指挥所动员全体工人、民兵齐上阵,仅用15天时间,完成了灌注拱墙250米,铺底、水沟520米,折合成洞171米,上道碴31447立方米,相当于平时两个月的工作量,受到了指挥部领导的表扬。

渠江2号隧道位于湘黔线渠江车站东端,长497.21米,二处接管时剩余468.706米。该隧道系傍山隧道,其右侧是柘溪水库,最高水位仅低于线路30米,且库岸为基岩陡坡,被湘黔老路堑及汽车便道两次切割。隧道顶部坡度较缓,中间经过两道干沟,整个隧道横穿奥陶系白水溪板岩,为复背斜构造边缘,褶曲较多,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施工较为困难。

▲渠江二号隧道

施工中,由于进口部分地段石质破碎漏水,相继发生坍方数起。同时,还曾出现山体滑坡、拱圈开裂、隧道中心位移等问题。在弄清病害原因的基础上,二处按照整治方案进行处理,最终战胜了坍方、衬砌开裂、掉块等病害,保证了铺轨通车的时间。在该隧道施工中,二处还采用了“光面爆破”“无腿支撑”“台车流水作业”等革新技术,节约了材料,利用线路封锁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


会战枝柳



枝柳铁路起于湖北枝城,迄于广西柳州,全长885千米。二处先后担负了南、北两段施工任务。南段为上石门至丹洲,全长52.36千米;北段为鲁南溪至宋家堡,全长11.45千米。

上石门至丹洲区段包含路基土石方127.37万立方米、桥梁35座、涵渠15座、隧道23座。1971年10月进场,1975年9月竣工。1973年5月前,二处重点进行桥梁、长隧道和程祥车站5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施工。1973年5月后进行隧道全面施工。

程祥车站位于三江县麻石水电站右侧,全长1390米,站场线路土石方近30万立方米,是枝柳铁路广西段的重点工程之一。车站北端650米段落内设计填挖土石方达21万立方米,其中挖方12.8万立方米,工期紧迫,是关系到枝柳铁路广西段能否按期铺轨通车的关键工程。施工中,二处采用中小型药室分4批爆破,总计用药量52吨,开挖77口炮井、104个药室,爆破近10万立方米土石方。分批爆破后,采用机械化装运,碾压路基,最终实现按期竣工。

黄泥岭隧道全长1914米,位于桂北山区,穿过断层带,岩石破碎,地下水发育,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黄泥岭隧道

施工采用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弧形及一、二层采用蘑菇形法开挖,投入电动装碴机、漏斗棚架、大斗车、槽式列车装碴,使用内燃机车、电瓶车运输,采取机械拌合混凝土等机械化施工,同时,推广了光面爆破、喷锚支护、连拱边墙和干硬性混凝土灌注等先进方法与先进技术。由于施工组织管理科学,施工力量部署合理,施工计划周密,施工措施得当,并采用了先进方法和先进技术,因此,施工速度较快、工效较高,全隧道自1972年6月至1973年8月实现平均月成洞75米,最高月成洞达156.3米。

鲁南溪至宋家堡区段包含路基土石方43.66万立方米,集中在施溶溪车站,另有桥梁8座、隧道9座、正式房屋51幢计4494.39平方米。

该段线路地形艰险,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工期紧迫,“湘西武陵山,陡峻少人烟,施工上队伍,无处扎营盘”是对该段线路的真实写照。1974年,二处接替铁四局担任该段工程施工,处机关也由此迁驻麻梨山。

▲麻梨山隧道

针对重点工程,二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各个击破。1974年“四长”隧道重点开工,围攻桥梁工程,为隧道全面施工做好准备。1975年大打隧道之战,1976年会战施溶溪车站路挡挖孔桩工程,1977年全面开展房屋建筑工程。

在施工会战中,1975年全年完成隧道成洞6019.77米,占隧道总工程数量的70%以上,同年7、10两个月,全处分别完成隧道成洞千米以上,21个口次完成百米成洞;1976年6、7、8连续3个月实现月完成千立方米圬工,夺得了施溶溪车站主体工程施工的胜利。

施溶溪车站为枝柳北段重点工程之一,有土石方30万立方米,挡墙挖孔桩24根,深度10~15米左右,涵洞、渗水沟5座,总计圬工1327.54立方米。

车站土石方采用潜孔爆破、机械施工;挖孔桩采用人工开挖,卷扬机吊运出碴,孔壁采用混凝土喷射支护,节约了大量模板和木材;孔桩灌注采用机械拌合、漏筒送料、机械捣固等施工。为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处机关组织了80余名干部分批参加跟班劳动,同工人并肩顶班,从而鼓舞了广大职工士气,只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工程任务,工程质量优良。


参建宝天电气化工程



宝天电气化工程为西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全长160.514千米。该段改建工程由西安铁路局承建。1977年12月,奉铁道部电令,二处赴西安铁路局助勤,参加宝天电化改建工程。

二处担负宝天电化工程项目共计103件,1979年12月全部完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52.33万立方米、桥梁10座、涵洞10座、隧道7座、明洞4座、正线铺轨8.511千米、房屋2267.68平方米。二处承担的7个土建重点工程,位于固川至社棠之间,分散在12个区间达110千米的施工管段。该工程要求“五年任务三年完,三年任务要提前;运输任务不削减,多快好省建宝天”。加之施工干扰大,为开“天窗”(在规定封闭线路时间内)施工,安全风险大。


 参建龙泉山引水隧洞工程



1970年8月,奉四川省革委、军管会指令,局派二处62名干部和技术工人组成支农分队,携带部分机具,赴四川简阳县都江堰扩灌区指挥部,承担龙泉山引水隧洞工程的技术指导。

龙泉山引水隧洞全长6273.73米,横穿龙泉山脉,进口位于双流县太平乡,出口位于简阳县贾家区。其典型断面为三心拱、直墙式,净宽3.4米,净高4.6米,设计年引水总量为3.6亿立方米。

▲龙泉山引水隧洞通水

施工中,二处62名技工分驻隧洞口,分别承担20余个工作面的技术指导。根据建议,在工程最关键的中部地段增设了一口“灯杆堡”斜井,将原设计斜井布置形成的埋置最深、出碴最难、工期最紧的中部长2285米地段一分为二。随后又陆续增开别的斜井,总计开挖斜井由8口增至14口,施工工作面由18个变为30个,多管齐下,为打通导坑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机具、设备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工人们采用电钻开挖,人工斗车装碴,斜井卷扬机运输,机械通风排水,灵活运用了铁路隧道的施工方法。通过广大民工和二处职工的辛勤劳动,以一年半的时间打通了全部导坑,完成成洞87.7%,多口综合平均月进导坑348.5米,完成成洞229.3米,取得了群众性施工长隧洞的好成绩。

通过技术指导,二处还为灌区工程锻炼出了400名开挖工,200名支撑工,90名施工员,60名机电工,30名管道工,6名瓦斯检查员,4名试验工,4名绘图员,8名测量工。


远赴坦赞



坦赞铁路从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54千米。该铁路建设由中国政府给予长期无息贷款,并提供设计、施工、管理和物资援助,由铁道部负责组织实施。1970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计划六年,希望缩短”。坦赞铁路于1970年10月26日开工,1976年7月14日建成通车。

▲坦赞铁路

在援建坦赞铁路过程中,二局派遣的职工人数占全路派遣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是坦赞铁路施工的主要力量,其中二处先后派遣职工800余人参加坦赞铁路工程建设,组建隧道大队部、电力工程队和1个隧道分队、机械修理分队,担负隧道施工,完成隧道6座,共计2321.5米,为坦赞铁路提前建成通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期预告







下一期《七十载·光阴回眸》系列

我们将

一起走进二公司运用

桥下建桥、墩间设墩

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顶进

新工艺、新技术

的开拓历程

共同探寻二公司

创建嘉陵江“九号桥精神”的

历史渊源


敬请关注!









来源:铁二局二处志、中铁二局

编辑:李杰波

审核:钟阳


中铁二局二公司
中铁二局二公司创建于1955年,年综合生产能力60亿元以上。自成立以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建40余条铁路工程、30余条高等级以上公路工程、20余项市政工程和多项水利水电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多项荣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