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 李文
在对玻璃材料的感觉经验中,玻璃(水晶)似乎一直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最为神秘的表现形式。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了解越多,对超越其固态层面的隐喻就越好奇。玻璃材质只是这种体验独特的表现物质,是生理与心理幻象的物化形态,是超出外部形态的内部灵性象征物。
玻璃材料是已知的古老的高科技遗产之一,玻璃材料的发现除了在已知五千多年前两河流域的地点,其他被发现的过程仅仅都是传说,但幸运的是我们能拥有这份珍贵遗产。
小船 (美)斯蒂文·温伯格
玻璃特殊的物理特性让她成为表达精神或形而上思想的最佳物质形态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在其晚年最后鸿篇晦涩巨著《玻璃球游戏》中描绘了他心目中神秘的乌托邦式的玻璃球游戏。对这本著作中虚构的玻璃游戏是这样介绍的:“玻璃球游戏有它自己高度发达的秘密语言,有自己特殊的游戏规则,有自己独特的语法。它是一种综合数学、语言、哲学、宗教、音乐等一切人类知识的艺术,人类文化艺术的精髓凝聚在这个游戏中。”
当代玻璃艺术的物显形态就是这样地把时间、空间、光、物质等元素熔炼在一起的物质与精神的游戏。在游戏中虽然看似石英砂从固态到液态再冷却到固态的物质转换过程,也是物质从不透明到透明的转化过程,而在控制这一过程中的另一层面体现的是却是人类本能地对光明的追求和对不透明(黑暗)的莫名恐惧的反抗过程,也反映的是人类自身本能地对物质精神的崇敬和畏惧探索过程。玻璃一开始就是清、浊中的一极,天生就代表着高尚与美好的品德,是通往时间、空间的魔法象征。古希腊伟大的毕达哥拉斯:“秩序、形式、形状是善的质量,而混乱、黑暗、不确定则是恶的质量。”(摘自《哲学的历史》(英)马丁。奥利弗著。)
德斯卡2002 (捷克)弗·科别斯基
人类努力从科学的角度分解物质的元素,探究其微小构成的原子运行原理,期望能探索宇宙与人的奥秘。从科学的角度试图解答“我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终极命题。艺术家也试图运用各种材料和形式表现着对这一命题的思考。玻璃艺术似乎尤其具有先天的材质优势,这个材质是打开时间、空间的魔法信物,具有灵性世界的属性,能唤醒人们心灵中最为神秘的内在世界。
在对玻璃材料的感觉经验中,玻璃(水晶)似乎一直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最为神秘的表现形式。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了解越多,对超越其固态层面的隐喻就越好奇。
我们试图运用语言和视觉的经验描绘我们内心的世界,那个复杂、混乱、看不见(不透明)的隐藏的内心精神世界。作品的半透明材质感和冰冷的表面透出的灰暗的暖色让人感到凉意,而几何结构的秩序构成似乎传达了对理性的渴望,这就是我们内心世界无法隐藏的显影,是生理与心理幻象的物化形态。玻璃材质只是这种体验独特的表现物质,超出外部形态的内部灵性象征物。
在Heike的最新作品中也一直表现一个有趣的主题:让玻璃动起来。通过理性的构思和精密的制作,让沉重、脆弱的玻璃沿着既定的重力运动轨迹缓慢地反复运动,直到静止。这种不稳定感的心理暗示似乎更能引起我们的心理共鸣,触动我们相同的感知。类似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还有很多,其实整个世界说不定都是“人们的幻觉”。电影《黑客帝国》的经典台词这样描述:如果你指的是你能感觉到的、你能闻到的、你能尝到的和看到的,那么“真实”只是你的大脑所编译的电子信号而已。
捷克 布拉格圣维特大教堂
在现实与虚拟的世界之间,我们常常会感知却无法证实我们所有的意识和记忆的准确性,却能通过或借鉴其他语言和图像形式或经验来表达描绘这种内在的感觉。一旦这样的表现触动共同的感知和经验就能引起集体的共鸣,并惊叹创造的伟大。人类就这样有意无意在被创造的“现实”世界中寻找这未知的归属感。
物质世界的材质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感下也依附着不同的内在性质和品德。现代玻璃材料作为人工合成的矿物材料,在透明的外表下表现出矛盾的物质特性:冷酷而温暖、沉重而轻盈、单纯而复杂、坚硬却能融化。这些品质成为玻璃材料的独特艺术语言,具有特别的艺术表现力。
“风在动还是心在动”这样的禅宗哲学也在玻璃艺术作品中物化显现。艺术家充分表现了玻璃材质与光的相互作用的命运特性。光通过玻璃材料的数量影响着玻璃色彩的质量,光勾勒出体积形状的几何线条。“是体积显出这些几何线条还是光在变化呢?”。
几何体 (捷克)斯坦利斯拉夫·李宾斯基 加拉斯 拉娃·布鲁切图娃
玻璃材质在人们的感觉经验中一直是脆弱而锋利的物质,同时也具有光滑、亲切、温暖的触感和感觉体验。这种感觉打乱了我们对物质的固有经验。玻璃材质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能看透物质的内空间,它的透光性让内空间一览无余,一个“不存在”的真实空间。一个能看到却不能触摸到的“真实”空间(一个和宇宙同理的能观测到却未知的空间)。
“镜像”作为一种视觉和心理现象,是玻璃材质最好的特质之一,光滑洁净、能反射或影射物体的形状,还因表面光滑度和内部晶体的排列、光线的折射都能使现实的影像发生一定程度变形和非常态。这种如梦境般的思维延续使玻璃材质的内空间具有了无限想象的可能。艺术家Steven Weinberg将内空间的空气气泡和气泡的运动轨迹映射物质世界的镜像,让“感觉”到变成看到的“真实”,让“内空间”变成我们心理上的“内在空间”,承载无法言表的心理愉悦和冲动。对玻璃内部空间想象的表达是玻璃艺术留给观看者去体会和感知的最佳方式。
鸭-兔歧义图
20世纪哲学天才之一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著名的鸭-兔歧义图。“旨在说明:人类感知不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它表明影响人类感知的是我们所创造的内部图形,而不是对象所创造的外部图形。”
在对人们感知的表达中各种艺术语言都无能为力地被局限。“作为事实的世界即现实,就在语言结构之内,而不是在语言结构之外或之下。”维特根斯坦继续这样阐述他的观点。
“隐喻材质”也是玻璃材质艺术表现中的材料特质之一。玻璃艺术对心理、思维的表达中凸显了多面的矛盾特质。娜戴吉的作品中表面所镀的水银虽然掩盖了内部玻璃材质的事实,去除了材质本体的表现特征,而镜面的表面反射出周围空间的扭曲的形态,而且还反映出所有运动物体的变形的轨迹,这似乎是变形形态的“假再现”,暗喻我们内心更深层面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对表象下面内在的剖析。另外该作品造型的折叠不规则形态体积传递出材质本身对心理不可忽视的影响的挖掘,当我们触摸和敲击它时,才恍然大悟。
太虚 李文
在空间心理的营造中玻璃材料无与伦比地出类拔萃。玻璃将我们对空间的理解从对光朴素的需求变成对光明的精神追求。在经典的空间气氛营造中彩色玻璃镶嵌(Stained glass)表现十分突出,彩色玻璃在光线的作用下,圣经故事为主题的五彩斑斓的镶嵌玻璃在教堂空间里营造了一个非凡间的神圣景象,还在身处其中的信徒心理上创造了一个用语言无法描述的非凡间的精神镜像,净化人们的心灵和行为,使灵魂和人性得到升华。人们的心理被光、色彩和故事营造的精神所感动,感受人的渺小和无助、感受造物主的无形影响力。
艺术材料的种类中,天然的材料似乎都受到地域或差异性、品种、品质不一的限制。玻璃材料作为一种天然矿物人工合成材料,似乎没有受到这样的局限。通过不同配方造就不同适应性和用途的玻璃材料种类,随着时间和需求,科技探索不断挖掘它的无限可能性。就物质材料的视觉纯粹性来说,玻璃材料拥有一切纯粹物质的特质:简单、洁净、透光、晶莹、细腻。V.KOPECKY的极简作品似乎正是表现了这样的品德。简洁的方形造型、纯粹的平板玻璃和色调、多层平面的光线折射都将这样的表现体现得含蓄而清晰。
我试图绕开弗洛伊德的“精神病”和“欲望”的命题来看待玻璃材质的语言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这种特质表象似乎更接近柏拉图式的形而上学的乌托邦观念,抽象多于写实,纯粹多于繁复,美德多于欲望。
流体 (美)娜戴吉·德斯金丽德兹
回到黑尔曼-黑塞的乌托邦《玻璃球游戏》的梦想中,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似乎已经是对物欲世界的心理上的本能反抗。我们利用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冒险精神,在拓展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玻璃球游戏”只是无尽可能性的“可能”的理想了。虽然人类在思维模式和逻辑表达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理性追求的共性使理解变得感同身受,材质的媒介使共性理解变得更容易和更能触碰,玻璃球游戏寄托着对人类精神家园无限美好的期望。(来源:《上海工艺美术》杂志2018年第四期 作者: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