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银细工”邂逅——谈《金龙御驾足金马车》创作

文摘   2024-12-04 17:01   上海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图1 金龙御驾足金马车


对我而言,老凤祥的国家级非遗“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种表达,一种抚慰。和雕塑艺术一样,他们都有着一种能使我内心平静的力量。


马车创作之初,我就反复琢磨怎样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公司对市场的定位又能体现“金银细工传统工艺”的作品。与此同时,我找到大量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脑海中慢慢浮现出秦代铜车马的具体形象。如果仅仅换一种材料来表达铜车马,不仅会使作品苍白无力,也失去了艺术品创作的意义。


图2 汉代画像砖


那么,如何通过适当的创新与个性化的表达,充分表达“金银细工”这门老凤祥国家级非遗技巧的多样性与不同的表现形式成了我需要思考的创作方向。我结合现代化的工艺及三维建模等技术,使我在设计和制作《金龙御驾足金马车》过程中一直充满憧憬与期待。


我运用雕塑的语言,将《金龙御驾足金马车》这件作品中的马匹正在奔跑时的状态进行刻画,核心在于马的动态诠释。我曾经痴迷汉代石雕对人物和动物的刻画。例如:汉代的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跃马、起马、伏虎等石雕作品,件件气势磅礴,张力十足,其寥寥几笔的线条就勾勒出了生动形象。


图3 马泥塑稿


同样,汉代的画像砖可谓登峰造极。人物、马匹等的刻画细腻且灵动,动态、空间关系等处理手法老到,耐人寻味,堪称典范。于是,我尝试着通过汉代圆雕及浮雕的概括方法和雕刻手段表现马匹的造型。在简化造型结构的同时,有意把马的四条腿做细,弱化马的下部空间。使之更加轻盈,突出其动态及整体感。形体塑造我采用了传统的泥塑方法,因为我觉得手与泥的触碰有着最真实的感觉,是电脑建模所不能替代的。同时,需要精确地控制好作品的重量和尺寸,还要结合3D扫描等技术手段把泥塑的造型数据化,再用软件进行调整。我想这算是传统和当代技术的一种有机结合。


图4 金马成品图


制作过程中我反复思考马头部的细节以及装饰品,例如马头上的装饰件“当卢”我选择传统的非遗技艺“金银细工”对其进行青铜纹样的立体錾刻,通过立体方形的肖邦链通过激光焊接把各个装饰部件串联起来。在铜车马的各个连接处镶嵌宝石,以增添奢华感,丰富色彩的同时也加强了视觉中心的主观引导。复杂的头部装饰与简约的马匹造型有效产生了一种简繁与疏密的对比,从而更突显出头部装饰的精致和马的体量感。同时,与车厢部位的繁复设计形成呼应,平衡了作品整体的视觉感。


图5 车门


对于车厢这部分,参考铜车马整体造型之余,我融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设计。把车厢主舆的四面改成了镂空的万字纹图案元素。在减轻作品重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马车的通透感。车窗采用可侧移的滑轨式设计,车门则采用铰链式开合的方式。门窗把手也都采用活动式的设计,在连接处镶嵌红宝石加以点缀。这些活动部件虽然在制作上增加了难度,但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多的趣味与赏玩性。我们知道,纯金相比其他合金要软得多,特别是火烧后。为了避免黄金焊接后会变软的问题。在马车主要承重的几个位置和部件(主舆,车轮等),都采用了激光焊接的现代工艺技术。使黄金保持一定的刚性,不易变形。


在制作中,我常常会用黄金的边角料尝试制作各种表面纹饰效果。铜车马的门窗外框就是其中之一。类似木纹的肌理感,与车轮上的另一种效果产生了某种呼应。除了对肌理效果的研究,马车的结构是我不曾了解的,只能一边做一边寻找相关资料,探究其各部分的结构及连接件。比如:车底部的辕和轴之间的十字连接方式,马背上拴住马的横杆结构等等。


图6 顶盖


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对其结构的名称,用途有所了解。并针对作品的需要加以改进,这种边做边探究边学习的感觉是美妙的。顶盖是马车中面积最大的部分。在设计时要尤为注意,显眼但又不能刺眼。其纹样过于简单或者繁复都容易破坏马车的整体效果。


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在顶盖上体现老凤祥非遗的錾刻技艺,既可以有效地避免三维制作过于规矩的弊端,又能在这最大的部分上充分体现非遗手工的温度与魅力。我通过“金银细工”中的“锤叠”技艺,把整片黄金捶打成圆拱形。融入青铜纹样,围绕着顶盖的边缘设计一组两条的夔龙,身体蜷曲,首尾相互环抱缠绕的两方连续。象征着王权和神权。采用“抬压”和“錾刻”等手工技艺做成浮雕,通过不同的肌理效果的处理,使龙体显示立体感。内圈使用云雷纹,由于内圈位置需要与车厢主舆组合,为避免安装时产生缝隙,我采用了“线刻”的技法来表达线条的穿插转折,表现出图案在平面中的立体效果,再镶嵌宝石加以点缀。外圈和内圈之间用凸起的茎线作分割。顶盖的中央部分,镶嵌一粒绿松石,并用云龙纹缠绕。四周采用锤目纹的肌理效果往四周延伸。


图7 车舆


雕塑运动感与微缩模型的有机结合是我在做这件作品时的又一次尝试。我欣喜地发现,老凤祥“金银细工”非遗技艺、传统钎焊等古老技艺的运用,与电脑三维建模、扫描,激光焊接等当代工艺完全可以完美结合,取长补短。结构上,我尝试运用拼接、插接、榫接、铆接等木工工艺转换到马车的拼接及安装中,使这件作品能完整地诠释金银细工非遗技艺与当代技术的有机融合。


图8 《金龙御驾足金马车》制作流程图


寄情于物,以物传情。我始终认为一件优秀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的情感,从而能打动观者,使观者仿佛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同时艺术创作永无完美,这件《金龙御驾足金马车》在制作和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遗憾的地方,但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沉淀、美学上的推敲及工艺的不断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和老凤祥“金银细工”非遗技艺都会呈现出更好的作品。(来源:《上海工艺美术》杂志2023年第四期 作者:周天应)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将会不定期发布行业内相关信息以及非遗手工艺活动。并请同时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http://www.gymspt.com和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gymsp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