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飞
时光跨过30余年,2013年7月20日正逢盛夏,“侯志飞黄杨木雕60年回顾展”在徐汇区文化局、非遗办的支持下成功举办,引起了行业领导和同行人士的关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领导前来祝贺和参观,并邀请侯志飞大师进入学院木雕大师班任教,当年侯老已经80岁高龄,但在黄杨木雕面临青黄不接断层的现实下,虽然是高龄的侯老,但确实是最好的传教人。2009年侯老被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命名为“黄杨木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侯老也是黄杨木雕当之无愧的第一传承人。他从学艺至今,是与徐宝庆大师作品的风格最为接近,技巧技能也学得最像的大弟子。2014年新学期侯老来到了上海工艺美院木雕大师班任教,带领90后的毕业大学生全心全意地教学传承木雕技艺,所有样稿、作品、教具、材料,甚至石膏样件都是侯老自己在家中制作准备,侯老还是勤劳忘我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一心为黄杨木雕后继有人而奉献自己的热量。黄杨木雕由此开拓了新的气象,新一代的黄杨木雕传承人、继承人,在工艺美院的大师班“温室中”得到充沛的营养和培育。
侯志飞与夫人许凤英
侯志飞大师出生在1934年,是徐宝庆大师开门大弟子,当年就读徐汇中学学业优异,可是在高中毕业前的体检查出色盲症,原一心想报考的美术学院绘画、雕塑专业一日之间变成不可能。童年的他就喜欢美术画画,侯老的父亲是徐家汇天主教堂的教友,因而了解教会中有从事美术的老师,父亲为了发展他的美术特长因而带他拜见洋老师,在课余和休息天学画画。而今因色盲症影响即将求学、求业的道路,那时他为此每日焦虑不安,当年教会洋老师田中德得知他的苦衷,亲自带领他去徐宝庆大师的工作室和张充仁雕塑家的工作室拜访参观,田中德老师推荐侯老学习木雕或雕塑,也因木雕和雕塑是选用单色的材料工艺项目,可以避免色盲造成的视觉弱差。当年侯老一眼就喜欢上了黄杨木雕刻,因为他了解到木雕的基础来自雕塑,所以学习木雕技艺的过程等于能够掌握两门不同的造型技能。
当高中毕业后面临就业,侯老考虑许久还是喜欢美术类的专业,可是田中德老师已经离开大陆与侯老失去了联络。脱下学生装的他还没有脱去腼腆和胆怯,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下独闯了徐老师的家门直言要拜师学艺,徐宝庆大师非常热情地接受侯志飞为开门弟子。侯老从此投身黄杨木雕艺术生涯为一生,直至去世前数月还在木雕大师班任教,他把一生事业的句号画在了自己专业的非遗传承事业中,让我们后辈们感到赞叹和难以忘怀他的崇高艺德。侯老在2017年春夏之交因病去世,黄杨木雕传承事业少了一个顶梁柱,徐宝庆创立的海派黄杨木雕失去一个领路人。
农儿乐
工艺美院木雕大师班举办至今,已教学了5届学员,他们大都回归社会,有的自己开办了木雕工作室,有的进入企业的技术管理层,他们共同的信念永远把木雕艺术当作追求和施展才能的平台,虽然毕业后离校和离开上海,大家爱好木雕的志向永远地相聚在微信群中,一起交流切磋未来的新动向新作品。由侯老亲自手把手教了4年的两名留校学员,已经初步掌握了黄杨木雕的创作、制作的技能、技法,几年内已经创作了不少作品,参加了多次展览并获奖。学员姚晨阳创作力度大刀阔斧,时有突破,他探索利用木材的天然形态结合“被动造型”进行创作,制作出的大型黄杨木雕作品“一带一路”赏心悦目。学员文春柱一板三眼学习侯老作品的风格十分到家,对侯老作品的临摹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分,他还依据侯老的风格创作多件儿童题材的作品。如今的黄杨木雕传承发展如同百年黄杨树,枝繁叶茂。
侯老在4年的教学中一共传教了大师班学员达20余人。他们是徐宝庆创立黄杨木雕专业后,从上世纪70年代跨越40多年,在本世纪培育的第五代传承人。在此要感谢工艺美院领导、行业协会和非遗领导的推动和重视,让黄杨木雕专业在奄奄一息中得到抢救而起死回生,可喜海派黄杨木雕正统的艺术文化基因在逐渐成长、成熟之中。
侯老是徐宝庆大师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弟子之一,作品与徐宝庆大师的创作风格和雕刻技法一脉相承。侯老从他青年时代的创作和作品起,始终以积极表达社会的正能量为主题。读他的每一件作品,能体会到他创作时代的时光空间。侯老的学艺毕业作品《农儿乐》,是反映五六十年代农村儿童惯以放牛为锻炼成长的生活方式,享受着有氧大自然走在自由广阔的天地间……三年的学艺毕业作品《农儿乐》完成后,受到时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蔡振华的赞誉。1962年《农儿乐》被选送北京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期间受到著名美术家蔡石虹先生的赞赏。当年《农儿乐》是在徐宝庆大师的指导下,侯老兢兢业业地创作完成的,所以作品的风格、技法充满着海派徐氏木雕的基因。
侯老六七十年代创作的黄杨木雕作品之多让人惊叹,至今已经难以追寻到当年的原作和部分图片资料,只有从侯老本人保存的照片资料中能看到经典的作品。如刻画农村题材的作品有《和平幸福的歌声》,主题描写放羊少年用笛声抒发对社会主义的情怀;《看!咱们的成绩》主题描写农村妇女参加劳动竞赛的场景;《送公粮》《拔萝卜》是描写儿童趣味的作品;《猪老倌》是描写农村养殖业的作品。
讲故事
60年代的侯老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对祖国和社会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和期望,侯老的作品中吸纳了社会文明、时代风尚的文化精神,如《庆丰收》主题描写新疆少数民族群众为丰收载歌载舞的景象;《张高谦》主题描写少年英雄与恶人殊死搏斗的情节,《削竹签》主题描写60年代越南战争中,少年为埋葬侵略者削制土制武器盼望国家统一的心情;《崇高职业》主题描写环卫女工,为劳动而感到光荣;《不忘旧伤痕》主题描写苦大仇深的劳动者,倾述黑暗的旧社会给自己带来的创伤;《找到妈妈了》主题描写电影“今天我休息”的人民警察送回迷失儿童的动人一刻;还有《讲故事》主题描写夏日乘凉的晚上,小朋友聚精会神地听爷爷奶奶讲故事。
侯老擅长儿童题材作品而广为人知,儿童题材作品也是徐宝庆大师作品的特色其一。侯老1963年创作的儿童群雕作品《拔河》,主题描写孩子们拔河竞赛的热烈场景,同年10月13日刊登在解放日报第六版,与《农儿乐》作品同版刊登。60年代摄影器材还是稀有物质,那时期侯老留下的作品影像为数不多。70年代后,侯老自购了一台苏制旧相机,经过自己学习修理和改造,从此记录了不少作品的影像。当年虽然只有黑白图像的摄影材料,但是为侯老保存了相当可贵的历史资料。
70年代初,是侯老作品个人特色的爆发点,他的作品表现的主题思想与时代的脉动共振。1971年侯老创作了《十姊妹牧马班》大型群雕,作品中刻画人物有10名,奔马14匹,创造了黄杨木材料的大型群雕之最。侯老用雕刀刻画了当年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雕琢了一个真实的十姊妹知识青年牧马班的故事,在广阔天地中不畏艰苦来到边疆草原,为部队精心驯养一批又一批的军马。作品《泅渡练兵》雕琢了解放军不怕苦不怕死的保家卫国精神,也是黄杨木雕描写现代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侯老关心期盼国家统一的大事,在1971年他以儿童游戏场景为主角,表现向往国家统一为题材的大型黄杨木雕作品《一定要解放台湾》,同样也是海派黄杨木雕作品的群雕之一,作品雕琢一群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同心同力地向前晃动木船:前进、前进!表达了中华大地盼望统一。
拔河
1978年是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起点,远大理想和现代化的目标还在口号和舆论宣传中,习惯过去生活方式的人们,还未能觉悟到发展的机遇将到来了。侯老一颗向往未来改革开放的心愿,早已跨上中华龙飞向愿景,他仿佛看到10年、20年、30年、40年后,强大的中华龙将崛起在东方,为此侯老难以平静的心情化作为创作的思想和题材,《飞跃》是侯老在1978年创作、制作完成的一件优秀作品,也是有生以来完成最为出色的代表作。作品刻画了一条巨龙背驮着5个幼童飞翔空中,作品预言:中华龙腾飞万里时空赶超世界,孩子们将迎来成长、发展的新时空和美好未来的前景。《飞跃》1978年入选第四届工艺美术展览会,同年刊登在《上海文艺》杂志第二期封三,并成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画片之一,当年还入选中国邮政总局出版T29《全国工艺美术展览》,成为特种邮票之一,《飞跃》1979年入选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工艺美术作品选》,2009年入选土山湾博物馆收藏珍品。
1978年侯老还创作了《飞跃》的姐妹篇《齐飞跃》,以当年的高价8000元人民币被国外收藏家一举拍走,也创造了当时上海黄杨木雕历史以来单件作品最高价。2年前,有人在美国用十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又重新拍回国内由个人收藏。《齐飞跃》作品刻画着2条巨龙并肩起飞背驮4个幼童,高举象征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标志,奔向未来大好发展的时空。侯老在晚年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他亲眼看到上海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大都市,回眸1978年改革开放的起点至今40年,侯老在有生之年看到了中华的“飞跃”,也尝到了文明、物质的“齐飞跃”!
当侯老难忘的1978年被时光写入历史文书,在改革开放将圆满辉煌跨入40周年的前夕,2017年,侯老在突如其来的病况中离开了大家。侯老的离去让每一个关注、关爱他的人感到悲伤。侯老一生在追求黄杨木雕事业中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留下了他对黄杨木雕奉献的光辉业绩。
侯志飞创作的徐家汇天主教堂耶稣雕塑像
海派黄杨木雕由徐宝庆大师上世纪50年代创立,至70年代已经相传四代师徒,第四代黄杨木雕人都已退休,而继续从业者几乎为零。本人退休后有幸追随侯老重新拿起雕刀,再一次拜师侯老,励志学习海派黄杨木雕的精髓找回往年的胸怀大志,继承发扬海派黄杨木雕独有的风格、特色,努力挖掘自己。为此侯老特别为我塑造他的学艺代表作“农儿乐”的泥稿,还把收藏40多年的一段高品质老黄杨木给我雕琢临摹。我如同回到学艺的时刻,一锤一刀深刻品尝海派黄杨木雕的风格和情调。近几年,中我还依据海派黄杨木雕的风格特色,创作了多件儿童专题的作品。其中,作品《圈圈乐》刻画三个少年课余滚着铁圈的欢乐时刻,完全取材自己童年时亲自参与的场景。作品《金童奉仙桃》是依据儿童时代记忆中的年画印象塑稿,一群儿童推拉着一枚巨大成熟的仙桃,一路欢笑奔向远处,奉献给最可爱的人。作品《金童捉迷藏》描写一群农家孩童在田野中围着巨大的茄子,在嬉戏打闹中捉迷藏,把回忆带入自己的童年。侯老去世后,抱着惋惜和怀念侯老的心情,决定为《飞跃》《齐飞跃》塑造续篇作品。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新中国成立百年之前献上黄杨木雕作品——《腾飞》。《腾飞》塑造中华盛世,以中华龙和儿童为刻画主角,一样的盛世、一样的火热、一样的喜庆。跨度两年完成了其中几件的制作,此时我才体会到侯老在创作群雕、镂雕和大型作品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侯老退休后参加佘山天主教堂壁雕的修复,为教会制作神像、修复雕像。2016年徐家汇天主教堂重新翻修,教堂大门上方的耶稣雕像历经沧桑已经风化有损形象,改造同期要塑造新的耶稣铜像。教会邀请侯老参与社会投稿竞标,侯老雕塑的一尊耶稣样稿一举夺得制作权。可惜,当耶稣铜像还在放大样铸造的过程中,侯老因病离开了大家。徐家汇天主教堂上方的耶稣铜像,是侯老在晚年最后创作的一件大型塑像作品,也将永远和上海历史遗留老建筑共存。侯老参加多处城市雕塑和商业场所的雕塑、壁雕的塑造和制作,包括华夏宾馆壁雕《中华龙》,浦东中信五牛城广场的雕塑《五牛城》等等作品。侯老能雕制小到拇指大的儿童作品,也能塑造气壮如山的铜牛,一生为艺术殿堂添加瑰丽的光辉。
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