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惜物
——记我的母亲(十一)
作者 曹明法
母亲惜物,一星半点儿的东西也舍不得瞎掉,即使那点儿东西不值半分钱。有时,母亲的惜物达到了让人想不到的程度。
逢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回去看她,带回牛奶等多种物品。牛奶过期了,我嘱咐她:“千万别喝了,給鸡拌了饲料吧。”她哈哈一笑:“怕啥啦?好好的东西,喂了鸡,瞎了。”我再三解释,她答应了,可等我走后,她仍然喝了过期的牛奶。这是我事后得知的,我埋怨她,她振振有词地说:“我说没事儿嘛,有什么事哩?”
过年时做了豆腐,时间一长,豆腐罚了黏,她舍不得喂鸡、喂猪,非要吃掉。我们劝她,可她说:“过去吃了好多这样的豆腐,有什么事哩!可不能让猪吃豆腐!”那时,在临近过年时,要炸好多油食儿,蒸一些馍馍,以备正月里自家吃,待客。过了正月十五,那油食儿还有不少。没有冰箱,就是放到闲屋里,装在缸里。随着天气转暖,油食儿长了霉点儿,可她仍然一个一个地吃掉。最后,霉点儿更大了,我们再三嘱咐:不能再吃了,喂了猪吧。可她背着我们,把霉点儿用刀刮掉,依旧吃了。
孩子们回去时给她买了烧饼,时间一长,烧饼硬得咬不动了,可她舍不得喂猪喂鸡,把烧饼放到饭里,泡软了吃。我们劝她,可她说:“好好的烧饼,可不能喂了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母亲挨过饿,知道东西来之不易,舍不得把烧饼喂了猪。我多次劝她:“挨饿的日子不会再有了,过期的东西,咬不动的烧饼,喂了猪吧。我们不会让你挨饿的。”她哈哈一笑:“我知道。”
一次,我和儿子回去看望母亲。她得知我们要回去,便早早地和了面,备了馅儿。等我们回去时,她已包起饺子来。我赶紧帮忙,她擀片儿,我包,一边聊着天。不管孩子们回去,还是来了亲戚,母亲总是包饺子,要是不包,她会过意不去。
锅小,饺子分两次煮。第一锅煮出来后,她让我们先吃,她接着煮。儿子吃得快,等第二锅饺子端上饭桌后,他又吃了几个便放下了碗,他的蒜泥儿没有吃完。母亲端起儿子的碗,把蒜泥儿吃得干干净净——母亲舍不得瞎掉那点儿蒜泥儿。我知道,母亲一辈子惜物,舍不得瞎掉一点儿东西,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她连儿子的一点儿剩蒜泥儿也要吃掉。母亲想的,不是这点儿蒜泥儿值多少钱,而是舍不得瞎掉这点儿东西,那是劳动换来的。母亲的惜物,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化入生命的、改变不了的习惯。
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曹明法,男,1957年生,河北省平山县人。退休中学语文教师。写作多年,在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推荐并发表学生作文100多篇。近几年,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小小说、散文将近200篇。1990年,新故事《山乡奇闻》获河北省新故事大奖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