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制胜深蓝——“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的故事

文摘   2024-11-22 06:13   北京  

中华脊梁系列


制胜深蓝

——“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的故事

 

作者  信 真

 

日前,我的国防大学老同学、海军首长给我发来微信说:

 

看你写了不少人物故事,我都读了,点赞!你写写马伟明吧,他被誉为当代钱学森。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抓紧搜集资料。

这一搜可不得了。 

我被震惊了。

网友们对马伟明好评如潮,赞不绝口。

有的说他是:“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有的说他是:当代钱学森”

有的说他是:“电磁显圣真君”

……

更让我震惊的是: 

一张海军的照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照片上一名少将正拿着对讲机似乎在指挥着什么,而旁边竟同时站着两名海军上将。其中一名上将为其打伞,另外一名上将的目光也在这位少将身上。

当网友得知这位撑伞的是时任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另外一名是海军政委苗华上将的时候,更觉不可思议,同时也好奇这名少将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位少将就是:马伟明院士

马伟明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但是脑子特别灵光。

村里的老师们总是爱夸他,说他成绩好,脑瓜子灵活。年少时的他就像个小书虫。

马伟明尤其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常常沉浸在各种书籍中,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科技方面的东西总能引起他的好奇心。

然而到了1975年,马伟明十五岁,家里经济条件实在是捉襟见肘。

他的父亲始琢磨让他去无线电修理厂当学徒,想着好早点赚钱养家。

本以为马伟明会苦恼不已,但他性子也算听话,没多作反抗,顺理成章地去了工厂。

然而数学老师实在是舍不得这个好苗子,居然跑去马家,再三劝说,说马伟明这么聪明的孩子应该继续念书,日后必定大有出息。

马伟明的父亲最终听从了劝告,于是马伟明便又重新回到了校园,完成了高中学业。

1978年,马伟明高中毕业,并考上了海军工程大学的船舶电气工程专业。

1987年,马伟明获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

在校期间他的恩师张盖凡教授非常喜欢马伟明一心科研的劲头,毫无保留地对他传授了船舶电气专业的丰富理论知识。受到恩师的影响,毕业后马伟明选择了留校任教。

留校任教的马伟明,便一心投入到科研当中。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马伟明发现了自己在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又在清华大学攻读了电机专业博士。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和理论实践,随后,马伟明便开始了他如同开挂的人生!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海军使用的舰船发电机,绝大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对我国海军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但更难以忍受的是,我们花费重金买来的发电机还存在很大问题。

当年,我国计划从德国进口高效能12项整流发电机系统,但在进行技术谈判时,马伟明提出该型电机系统存在“固有震荡”问题,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噪音,在震荡到达一定节点,甚至可能造成整个动力系统瘫痪,这对所有海军舰船都是灾难性的!

1997年,我方购置美国的潜艇电机出现了技术性的故障。 正当我方代表索求赔偿的时候,美国人却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声称全世界都无法解决。

就在这时,角落里的马伟明怒气冲冲地站了出来,扫视了一圈对美国人说:

“你不懂,我可以教你,不收你学费!”

这样狂妄的话却让美国人抬不起头,因为眼前的这个汉子,正是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

马伟明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就暗自发誓一定要研制属于我们自己的舰船发电机系统。

随即,马伟明带领一群同事,花了3万多元改造出了实验室,对整流发电机系统进行了研究。


就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马伟明和他的团队一干就是6年,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他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项困难一项困难攻克。在这6年内一共攻克了43项关键技术!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马伟明团队成功发明了属于我国自己的12项整流发电机系统,彻底解决了固有震荡这个世界性难题。

让我国的潜艇、舰船克服了噪音过大的问题,极大的增强了我国新式潜艇、舰船的稳定性。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随着瓦良格号被拖进了大连港,中国航母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虽然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已经注定使用滑跃式起降,但马伟明团队已经将目标瞄准了航母的电磁弹射。

在当时,我国连滑跃式起降技术都没有掌握。马伟明团队想跨越蒸汽弹射直接研制电磁弹射,无异于天方夜谭。

而那时正值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一笔资金必须要花在刀刃上,导致电磁弹射项目虽然完成了项目论证,但是只能获得了少量的项目资金。

这时有人出来劝马伟明,电磁弹射技术在世界上现在只有美国掌握,对于当时科技如此发达的美国都是在耗费了30多亿美元的前提下,还要用20多年才研制出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根本就不具备研发条件,而且他现在已经是院士了,根本没必要非得钻这个牛角尖!

但马伟明是个执拗性子、科研疯子!

马伟明钉截铁的说:既然成为院士就要对得起院士这个称号!我们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出我们自己的整流发电机系统,电磁弹射为什么搞不出来?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马伟明带着一群青年专家,不分昼夜、埋头苦干。

研究路上常常困难重重,没有现成的实验室,马伟明只好自己动手搭起一个简易的实验室,在实验楼的一角进行实验,条件简陋得很。

日复一日,马伟明和他的团队在这个临时搭建的实验场合里辛勤耕耘,不怕失败。

他一心扑在这项研究上,晚上实验,白天继续琢磨,结果日子一晃过去了整整五年。

这五年中,马伟明真的拼了命似的钻研,每天几乎都是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压垮他,反倒成为了搏的动力。

终于,马伟明成功破解了这个让业内人士困扰难题,还因此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这一大突破让中国的电机技术不再仰人鼻息,也让马伟明在业内开始崭露头角。

经过无数次试验,克服无数个困难,终于成功攻克了中压直流电磁弹射技术,让我们的福建号航母成功使用了电磁弹射的起降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二艘使用电磁弹射技术起降的航母,一举震惊了全世界!

除此之外,马伟明还提出:打造一款集成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以及大功率微波武器于一身的“超级战舰”。如果这种战舰研制成功,将会彻底颠覆现代海战,而随着我国近年来在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以及微波武器方面取得的突破,这种超级战舰可能不久就会与我们见面!

也正是马伟明院士在我国军工领域做出如此之多的突出贡献,被广大网友誉称为“武安显圣护国佑民忠孝灵佑普济电磁真君”!

美国曾多次开出高薪想把他挖走,但都被他一一回绝。

在他看来,国家的需要远比个人利益重要得多。

有一次,面对美国的邀约,马伟明干脆地回答:"如果要领先,那就要领先美国。"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的自信和决心。

“要领先就领先美国!”马伟明的豪言壮语现在被一一实现! 向马伟明院士及其团队致敬!

向所有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往期回顾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梦 牵 航 母——“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逐梦蓝天强军砺剑——女飞行员徐枫灿的故事
【特稿】信真|将军一路走好——怀念王作义将军
【名人故事】信真|宝坻名家名人系列:“徳艺双馨”的艺术家——评剧表演艺术家刘小楼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布鞋院士”——遥感技术之父李小文的故事
【特稿】信真|将星陨落  英灵永存——深切缅怀梁光烈首长
【人物故事】信真|在沙漠中铸就绿色神话——年轻的水稻专家何腾飞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人间大爱——拾荒老人刘盛兰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将军回乡当农民——甘祖昌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君子之交——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时代的歌者——诗人贺敬之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以身许国真英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遥远苍穹   他是最亮的星——“两弹之父”朱光亚的故事
【特稿】信真| 将祖国的荣耀再次写满太空——祝贺神州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人物故事】信真|绿色情缘——军旅词作家纪连祥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名人名家系列:伟大的军旅作家——魏巍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国之栋梁系列: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国之脊梁系列:“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共和国脊梁系列:“中 国 氢 弹 之父”——于敏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成名一时  英雄一世——“见义勇为英雄战士”徐洪刚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将军与上甘岭——秦基伟将军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宝坻名家名人系列:“海鹰”壮举震海疆——战斗英雄纪玉宝的故事

【散文】信真|红 薯 情

【人物故事】信真|腹有诗书气自华——军旅诗人石祥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宝坻名家名人系列:从“丑小鸭”到“白天鹅”——艺术家刘继忠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了凡不凡——宝坻知县袁黄(了凡)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用生命诠释艺术   用艺术丰富生命——著名艺术家李坡的故事


丰融春秋
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随笔、游记及图片等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