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八卦井
作者 余泽江
八卦井是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一个村名。
这个地名来源于三国时期,出自诸葛亮。说的是诸葛亮平孟获时,经过遵义,遇到障气。全军被障气所伤十有八九,先生用八卦找到地处金钟山脚的一口泉水,兵士们喝了这泉水,障病就消失了,故此泉称为八卦井,至今未变。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校遵义分校任教官时到过八卦井。那时这里是一片稻田,八卦井水用于浇灌庄稼。
应妻弟舒中强夫妻邀请,我在八卦井群英组云舒山庄客居数日,被大雨所困,连大门都走不出。今天,久雨的老天突然停雨,我决定步行去拜访那口有故事的古井。
从“云舒半山”走到吴家垭口,从那里顺着山脊而下。那里有一片红薯,一个老农在地里挖红薯。
“兄弟”,那人明显小我很多,只能这样称呼他: “从这里下到八卦井还有多远?”
那人抬起头来,很和善地说: “老哥,你不是本地人?这里离八卦井约有一公里左右,下完这个山梁,在平坝人户中穿插过去,就是了。”
“兄弟,我不是本地人,也算本地人。上世纪80年代我在高桥陆军学校当过兵,曾来八卦井考察过。”
“哦,我也当过兵,1984年入伍的西藏兵。老哥,照这样说来,你是老兵” 。
“兄弟,那我们是战友了。”我高兴地说。
“不敢当,你是老兵,是首长。”
“你也是老兵呀!”
老兵问: “首长到过八卦井?”。
我答:“到过。听过坝子中一老人讲过八卦井的来历。据那老人说,红军长征二打遵义时,这里还是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驻地。”
老兵说: “没错,听我爸说,当时红军从金钟山追赶王家烈部队,在公鸡山脚打了一仗,全歼了敌人一个团,来到八卦井就驻下了。红军当时很困难,八卦井的农民就主动捐粮供给红军,还在这金钟山丶老鹰山等地採草药给红军伤员医治。八卦井这泉水还真有点奇特,红军用这水洗伤口,很快就痊愈了。首长到过垭口上边吗?那里有5座红军坟。”
“到过,舒庒老人还给我讲了牟家坳战斗的故事。”我点点头。
“红军要三渡赤水,又不能暴露行军意图,大部队从中庄铺方向前进,九军团奉命担负掩护,从八卦井坝子中上金钟山丶铧锋山垭口,至海龙坝丶牛蹄,让敌人误以为红军要从綦江方向去与红四方靣军会合。九军团用两挺机枪在牟家岭阻击柏辉章部队,就是那5位烈士担任阻击任务。柏辉章部在牟家岭遭到红军阻击,寸步难行。柏辉章气急败坏,调来几门大炮,向红军机枪阵地狂炸,那5名红军机枪手壮烈牺牲。待柏辉章部队追到垭口,红军大部队早已冲过山垭,分散于海龙坝广阔的田野和丛林中。5位红军烈士用生命換来了三丶四渡赤水的胜利。待战争结束后,当地穷苦人就秘密地邀约,悄悄把红军烈士遗体掩埋,我爷爷就是参加收集丶掩埋烈士遗骸的群众之一呢。”老兵很激情地讲述着。
我说: “红军是英雄,遵义人民也是英雄!”
侃了一阵大山,按照老兵指引,我下了山,来到八卦井坝子中。
原来的稻田一块也没有了,民居占了部份,养鱼塘占了部份,公路横七塑八,还有约一二十亩宽的娱乐场地。与我1983年来时完全不一样了,变得我一点也不认识了。
我按着记忆,穿民居,过鱼池,走入户小公路,终于在一座小山脚的公路桥下面,见着了八卦井。
由于多日下雨,八卦井从山脚奔涌而出,有大铁锅口那么粗一股水从公路桥下哗哗淌过,注入若干个鱼池入水口。鱼塘用不完的水,沿小溪流向湘江。
如果不是当年来过,真是找不到了。岁月苍桑,山河也变!
站在八卦井泉水岸边,我浮想连篇: 诸葛亮用这泉水消除了全体军士障病,取得七擒孟获的胜利。红军饮过此泉水,精神抖擞去战斗。我们要世世代代继承红军光荣传统,沿着红军开辟的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千秋万代不变色。
告别了八卦井,我继续沿着去村公所的小公路前进。
道路全是水泥硬化,路边栽种着各种树木和花卉,鲜花盛开,散发着清香。如诗如画,好一派黔北新农村气象。如果当年驻扎在这里的红军能见到今日之八卦井的巨大变化,他们也会觉得当年流血丶献身,值得!
穿过八卦井坝子,走到村公所,上了泥海路。
雨又开始下起,不过,是小雨。冐雨前行,又走了半小时,我才回到“云舒半山”。计步器显示,走了17863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者。)
作者简介:余泽江,贵州省毕节市人。蒙古族,作家。出生于乡村避壌,干过农活,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做过记者,任过军校教官。1985年4月转业地方,历任主任;局长、党组书记;秘书长等职,公务员退休。一生以爬格子为己任,几十年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三节草》丶《惜别凤锦桥》丶《贤妻似镜》; 出版有《编织金色的梦》丶《淬炼年华》丶《山路弯弯》丶《在部队成长》丶《有故事人生》等作品; 主编和参与编辑大型文献《密林一三九》丶《七星闪耀》丶《毕节县粮食志》丶《七星关区史志人物选》等等。是中华蒙古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学会副主任丶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丶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现居住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五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