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法雨】静波法师: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一百七十六)

文化   2025-01-28 06:33   黑龙江  

“即舍色想而缘无边虚空之心。”
事实上这种远离,又不应该是拒绝。就像我们修行,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或者去寺院里;时间久了,我们仍然执着这样做则是错误的。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定力、免疫力和抵抗力之后,则可以面对现实来训练自己。所谓舍色想并不是放弃,而是转化,就是转化外界的所有那种固定的、实在的感受。我们认为张三是漂亮的,李四是丑陋的……这样的分别执着需要去掉,应该看到张三和李四是性空平等的,张三是五蕴,李四也是五蕴,既然是“是诸法空相”,那么应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可以从张三、李四、王二开始,慢慢慢慢地,我们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各种各样的装饰、境界,原来都是空性的佛性。
“与虚空无边相应。”
因为虚空没有边际,我们的清净心也没有边际,这个时候,我们的定力就会生起来,因为是八解脱。
“5)识无边处解脱。”
所谓识:就是分别心。
“行人更厌前外尘。”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实践佛法的人,或者叫修学佛法的人,需要厌离前外尘。什么是前外尘呢?就是我们面对的外在的境界、现象,我们千万不要相信实有,只是我们的分别心在作怪而已。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无非是一种因缘的错觉。比如说,我们有足够健康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意。外境是什么呢?色声香味触法。中间是什么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因为这根、境、识三种因缘具足,所以使我们可以认识外境。如果这种外境是不断不断地在变化着,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相信这种外境的实在性。因为我们不相信外境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会怎么样呢?

文章中所有图片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分享文章也是一种功德。

哈尔滨极乐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黑[2022]0000001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