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材料如何阅读?《缝隙中的航道》新书分享会即将开启

文化   2024-12-02 18:01   北京  



《缝隙中的航道》新书分享会


多歧的际遇:网络中的近代中国画家

Intersecting Journeys: Modern Chinese Painters in the Network


嘉宾 Speakers

杭春晓 Hang Chunxiao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主持工作]

Research Fellow and Deputy Director, Institute of Fine Arts,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李公明 Li Gongming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著名书评人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t History,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Book Critic


蔡炯昊 Cai Jionghao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Lecturer,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ichuan University


姜伊威 Jiang Yiwei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艺术写作者

Ph.D., IAHS, Fudan University; Art Commentator


主持人 Host

鲁明军 Lu Mingjun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研院邀访学者

Professor, School of Philosophy, Fudan University; Visiting Scholar, IHSS, Peking University


活动时间 Time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3日(周二)18:30

Dec. 3rd, 2024, (Tue) 18:30 (GMT+8)


活动语言 Language

中文

Chinese


参与方式 Participation

视频号直播 @佳作书局

WeChat live-streaming


联合主办 Organizers

佳作书局

Paragon Book Gallery

岭南美术出版社

Lingn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值此《缝隙中的航道:20世纪中国画家的主体际遇》新书出版之际,佳作书局携手岭南美术出版社,特别邀请作者杭春晓举办新书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鲁明军担任主持,作者杭春晓将为大家带来新书导读。同时,我们荣幸地邀请李公明、蔡炯昊、姜伊威三位嘉宾,共同围绕以下主题展开深入对谈:


1.习以为常的认知可靠吗?

2.艺术史材料如何阅读?                   

3.非艺术史材料对艺术史有什么用?

4.档案中的虚构,“虚构”的仅仅是档案吗?

5.现代美术的“航道”与“文本”?



内容提要


在“文本再阅读”的过程中,“伪”并非甄别的最终目的,甚至“伪”的产生缘由更具思考之价值。因为这种“伪”来自“文本生产者”的“问题形构”,辨析它们是否仍然存在于我们的“认知思想装置”之中——从而带来关乎我们自身的反思,才是问题的重点。或可说,对所谓真实的“历史参与者”的追寻,只是“文本再阅读”的副产品,其“核心制造”仍然应该针对“后见之明”和我们自身之间存在着的“回环塑造”。例如,齐白石抗战时期卖画的问题,不同文本提供了不同描述,但战后文本确定了普遍接受的版本。“文本再阅读”不是为了考证事实,而是为了检讨影响我们思考的“问题形构”——民族主义、价值判断等宏大命题,是否仍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理解这一点,“文本再阅读”就不再只是面对文本材料时的阅读方法,同时也是研究什么样的“历史对象”的选择方法。


文本再阅读形构图


本书中的画家个案,如溥心畬、林风眠、齐白石、关良,都是基于能否触及我们自身的“认知思想装置”而成为研究对象。当然,限于个人学力之所限,我对自己的“关心”能否抵达如此目标,亦是心存疑虑。不仅如此,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中,还有很多能触动我们认知的个案或现象,因视野之限而成为我的认知盲区,未曾涉猎。我的工作仅限于个人兴趣,没有预设脚本,只有与历史对话时的“丈量”。我希望每次研究都像“盲人摸象”一样,保持新鲜感,并在去蔽过程中获得快感。


1948年7月26日,《时代》杂志对齐白石的报道


《齐白石和他的年轻家庭》

《时代》杂志刊登,照片来源:赫达·莫里逊摄


《从兴亚美术展选来》

《华文大阪每日》1939年第3卷第10期刊登的四件作品



书籍信息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缝隙中的航道:

20世纪中国画家的主体际遇

20世纪中国美术新论丛(第一辑)

 限量签名本 


杭春晓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2024年

平装,227页

17.4×25.9cm


目 录


序幕:“文本”的再阅读


第一幕:遗民的逻辑断裂

第1场:旧王孙的出世与入世

第2场:国的想象与表达


第二幕:精英主义的困顿

第1场:艺术与社会的时代命题

第2场:走向民众——精英主义的历史挑战

第3场:民族主义方向下的政治场域


第三幕:文本背后的日常

第1场:文本中的公共形象

第2场:沦陷区的日常

第3场:消失的人之“真实”


第四幕:传统与现代的纠缠

第1场:身份的“陷阱”

第2场:文化误读与知识折叠


后记


该书通过对“文本”的层层追问,不断审视并质疑那些被忽视的假设与前提,在反思熟悉化经验的基础上,重塑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叙述框架。显然,作者无意建构一个无所不包的叙述体系,而是专注于个体与时代之间的紧张关系、现实与文本之间的“缝隙”,并从全球史的视角出发,进行循环往复的论证,穿越“文本”的重重迷障,以期迫近历史之真实。这种研究方法或认知机制,作者在书中称其为“文本再阅读”。


本书主要从四个部分来分析20世纪中国画家的主体际遇:第一幕:遗民的逻辑断裂,本片段以清宗室画家溥心畬的“归城”事件为起点,考证、梳理了晚清遗民群体的心理变迁:第二幕:精英主义的困顿,本片段围绕北京艺术大会,探讨林风眠在艺术与社会命题下的境遇,反思“写实一现代”框架,揭示现代精英主义艺术在政治一体化时代面临的现实困境;第三幕:文本背后的日常,本片段以齐白石之公共形象的塑造为起点,围绕其卖画的市场原则,考证、辨析了有关彼时之齐白石的各种文本所塑造出的“历史形象”,及其背后隐藏的日常逻辑;第四幕:传统与现代的纠缠,本片段探讨关良的“双重身份”,揭示其认知中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共存。通过形式语言视角及简繁关系的逻辑,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在兼容中的“知识折叠”,展现了两者非但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的深刻见解。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



相关推荐

点击上图查看更多相关书籍



近期活动预约






佳作书局(PARAGON BOOK GALLERY)1942年创立于上海。在过去的80多年,佳作书局先后流转于上海、纽约和芝加哥,并于2014年再次返回中国。长期致力于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佳作书局将继续秉承专业化、全球化的经营传统,更加专注于中外艺术类图书的引介、翻译及出版,并持续举办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为国内外研究人士及爱好者提供深度服务。



 微信客服:jiazuoshuju2019



淘宝:搜索店铺“佳作书局”

京东:搜索“佳作书局原版图书专营店”

微博:@佳作书局

微信公众号:佳作书局

Instagram:@paragonbookgallerybeijing


实体店铺:


央美店: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北里14号楼一层(闭店中)

UCCA | 佳作书局: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商店二层

宋庄店: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文化广场A201号

乌镇店:浙江省嘉兴市乌镇西栅景区内灵水居

如是海店: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滨海新大道东侧

上苑店: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上苑103号(即将开启预约)

芝加哥店:美国芝加哥西35街1029号,Zhou B艺术中心


商务/合作:

info@paragonbeijing.com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佳作书局线上商城

佳作书局
佳作书局致力于中外艺术史图书的引介、翻译以及出版。位于北京的佳作书局,依托美国的Paragon Book Gallery在海外亚洲艺术研究及收藏领域的影响,积极推广原版艺术图书展销出版等活动,并竭诚为国内外研究人士及爱好者提供深度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