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33《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文化   2024-11-25 18:05   河南  

《战国策》233《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刘向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反,三日不得见。谓赵王曰:“秦乃者过柱山,有两木焉。一盖呼侣,一盖哭。问其故,对曰:‘吾已大矣,年已长矣,吾苦夫匠人且以绳墨案规矩刻镂我。’一盖曰:‘此非吾所苦也,是故吾事也。吾所苦夫铁钻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今臣使于秦,而三日不见,无有谓臣为铁钻者乎?”

【译文】

苏秦为赵国出使秦国,回来后三天没能得到赵王的接见。苏秦对赵王说:“我曾经路过砥柱山,山上有两棵树,一棵在呼唤伴侣,另一棵在哭泣。我问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哭泣的树回答说,‘我已经长大了,年龄也足够了,匠人将会用绳墨按规矩来雕刻我,我感到非常痛苦。一棵树说:‘这不是我所痛苦的事情,这本来是我份内的事。我所痛苦的是那铁钻一样的东西,自己钻进去而使木屑出来。’如今臣下出使秦国,归来后三天不得进见,恐怕有人认为臣下是铁钻一类的东西吧?”

注释

1.反:同“返”,返回,回归。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论语·微子》:“使子路反见之。”

吴均《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战国策·卫策》:“至竟而反。”

《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乃者:意思是从前,往日。

《汉书·曹参传》:乃者我使谏君也。颜师古注:乃者犹言曩者

·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乃者河中有姚氏,十三世不析居矣。

·荀悦《汉纪·哀帝纪上》:乃者河南颍川郡水泛处浸杀人民。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乃者以来,海内察举,率多英隽而遗旧齿。

·苏轼《奖谕敕记》:河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徐方。

3.柱山:即砥柱山,位于河南陕州区东北的三门峡黄河中间,有神门,鬼门,人门等三门。砥柱山,也作底柱山。上古时代,因这座山堵塞了黄河的河道,河水不能畅通。夏禹治水时,凿宽山两侧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过,这座山就象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之中,砥柱山由此得名。

3.刻镂:意思是雕刻。

《礼记·少仪》:“食器不刻镂。”

·苏轼《江上值雪效欧阳体次子由韵》:“沾裳细看巧刻镂,岂有一一天工为。”

4.故:同“固”,原来,本来。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战国策》0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02《秦攻宜阳》
《战国策》03《东周与西周战》
《战国策》04《东周与西周争》
《战国策》05《东周欲为稻》
《战国策》06《昭鱼在阳翟》
《战国策》07《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战国策》08《楚攻雍氏》
《战国策》09《周最谓吕礼》
《战国策》10《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战国策》11《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战国策》12《温人之周》
《战国策》13《或为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4《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5《右行秦谓大梁造》
《战国策》16《谓薛公曰》
《战国策》17《齐听祝弗》
《战国策》18《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战国策》19《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战国策》20《为周最谓魏王》
《战国策》21《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战国策》22《赵取周之祭地》
《战国策》23《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战国策》24《周共太子死》
《战国策》25《三国隘秦》
《战国策》26《昌他亡西周》| 反间计的典型案例
《战国策》27《昭翦与东周恶》
《战国策》28《严氏为贼》
《战国策》29《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30《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