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32《秦王谓公子他》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殽下之事,韩为中军,以与诸侯攻秦。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一军临荧阳,一军临太行。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tǒu)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韩兴兵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黈(tǒu)曰:“人有言:挈(qiè)瓶之知,不失守器。王则有令,而臣太守,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与,是欺之也。”乃使冯亭代靳黈(tǒu)。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nà)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告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齮(yǐ)以兵遇赵于长平。【译文】
秦王对公子他说:“前些年发生在崤山之下的战事,韩国作为主力军队,和诸侯一起攻打秦国。韩国与秦国边境接壤,他们的土地方圆不到千里,又反复无常,不可以与其结为盟国。从前秦国、楚国在蓝田交战,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军,当秦国作战失利的时候,韩国又转而帮助楚国。韩国不坚守盟约的信义,只追寻眼前的利益。韩国对于我国来说,是心腹之患。我准备进攻他们,怎么样?”公子他说:“君王出兵韩国,韩国一定恐惧,韩国感到了恐惧,大王就可以不通过战争就割取大片土地。”昭王说。“好。”于是就出动军队,一支军队逼近荥阳,一支军队逼近太行。韩国十分恐惧,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又命令韩阳告诉上党的郡守靳黈(tǒu)说:“秦国派出军队逼近韩国,韩国就会灭亡。现在大王传下命令,将上党献给秦国请求和平,让我将情况告诉太守,太守还是听从命令吧。””靳黈(tǒu)说:“人们有这样的话:‘即使是小智小慧,也要牢牢守护住重器,不能弄丢。’虽然大王有命令,但我是上党的太守,即使换成大王和您是太守,也应该会有所猜疑。我请求调动全部守军抵抗秦国,如果最终不能守住,我就死在这里。”韩阳赶回去将情况报告给韩王,韩王说:“我已经答应了应侯,如果不把上党交给秦国,那就是在欺骗他。”于是让冯亭去代替靳黈(tǒu)。冯亭坚守了三十天,暗中派人请求赵王,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打算将上党献给秦国,这里的百姓都不愿意成为秦国的子民,而愿意成为赵国的子民。现在这里有十七座城邑,愿意全部献给大王,请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情。”赵王非常高兴,召来平阳君告诉他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打算将上党献给秦国,那里的百姓不愿意成为秦国的子民,并且都愿意成为赵国的子民。现在冯亭派使者来,打算将上党献给我,怎么样?”赵豹回答说:“我听说圣人把没有缘故就得到的利益看作是非常严重的灾祸。”赵王说:“人们感念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缘无故呢?”赵豹回答说:“秦国蚕食韩国的土地,从中间将韩国切断,不让韩国的国土相通,所以自认为能够安然接受上党。再说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的原因,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秦国付出了辛苦,而赵国却得到了好处。即使是强大的人也不能毫无理由地从弱小的人那里得到好处,哪里有弱小的人还能毫无理由地从强大的人那里得到好处呢?现在大王从秦国那里得到好处,难道能说是有理由的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田,用水道运输粮食,敢死之士都被赏赐了上等的土地,秦国的法令严明、政令推行得很成功,我们不可以与秦国交战,请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情。”赵王大怒,说:“用百万大军积年累月地攻战,也没见得到过一座城邑。如今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十七座城邑,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赵豹退出去。赵王召见赵胜、赵禹,告诉他们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现在上党的郡守要将上党献给我,共有十七座城邑。”两人回答说:“连年用兵作战,不曾见过一座城邑,现在什么也不做就能得到七十座城邑,这是非常大的好处啊。”于是赵王派赵胜前往上党接受土地。赵胜到了以后,说:“敝国的大王派使者赵胜告知太守,我的国君派我来传达命令,将三万户的大城封给上党太守,将一千户的城邑封给上党县令,所有官吏的爵位都提升三级,民众能把人聚集到一起的都赏赐六金。”冯亭流泪并低头说:“我这样做是处在三不义的境地啊。我为君主守卫土地,却不能以死相报,反而将土地交给别人,这是一不义;君主命令我将土地献给秦国,我没有服从君主的命令,这是二不义;我出卖君主的土地使自己得到封邑,这是三不义。”于是冯亭辞去封赏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现在派出军队已经将上党占领了。”韩国告诉秦国说:“赵国派兵占领了上党。”秦王大怒,派公孙起、王齮率领军队到长平与赵军对峙。【注释】
1.本故事发生在赵孝成王四年,即公元前262年。
2.公子他:战国时秦国公子。曾为秦昭王谋,出兵伐韩以胁迫其割地。韩惧,遂遣阳城君入谢于秦,请割上党之地以求和。一说即公子池。见《战国策·赵策一》。
3.昔岁:去年;往年。
4.中军:就是主力部队。
5.接境:边界相连接。
6.壤界:犹交界。
故三国欲与秦壤界,秦伐魏取安邑,伐赵取晋阳,伐楚取鄢郢矣。——《战国策·齐策三》
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史记·楚世家》
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孙子吴起列传》
7.展转:反复;变化。
质其爱子以累其心,匈奴虽欲展转……奈杀其爱子何!——《汉书·匈奴传下》
据这小厮所言,就是实话,汝等如何展转得过?——《金瓶梅词话》第四七回
〔何玉凤〕暗想道:“他既拉我去同看,料想安伯母不至拿着钗钏,硬来插戴,这事还有展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8.日者:往日;从前。
日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战国策·齐策五》
吴,古之建国也,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汉书·高帝纪下》
大臣之食,皆民脂膏。日者品味太多,徒为虚费,自今进可口者数品而已。——《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
9.靳黈(tǒu):靳黈[tǒu](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韩国上党郡郡守。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伐韩,取得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上党郡成为韩国的飞地,韩国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遣韩阳通知靳黈撤离上党,与秦国交接,靳黈不肯,韩桓惠王已经许诺了秦相国应侯范雎,不敢违约,就把靳黈罢免,改任冯亭为上党郡郡守。
10.挈(qiè)瓶之知:成语,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出自《左传·昭公七年》。挈瓶:亦作挈缾,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才智浅小。
《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
《文选·陆机》:“患挈瓶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吕延济注:“挈瓶,小器也,喻小智之人才思屡空也。”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四:“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宋·李曾伯《代蜀总升大府少卿谢丞相》:“伏念某窥管材疎,挈瓶智小。”
清·黄宗羲《玄若高公墓志铭》:“老臣以一隅为挈瓶之守,岂知其无益於天下之大数也。”
11.守器:指所守护的重器。
《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大意是说:韩宣子有一只玉环,另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官府库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
12.则: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尽管”。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孟子·滕文公上》
巧则巧矣,非尽善也。——晋·傅玄·《马先生传》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
13.内:“納”的古字。交纳;进献。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
及商以闺门事见考,自知为凤所中,惶怖,更欲内女为援。——《汉书·王商传》
14.才:通“裁”。裁决;裁夺。
赵王:赵孝成王(?~前245年),嬴姓,赵氏,名丹,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八代君主。赵武灵王之孙,赵惠文王之子。
15.赵豹,别名平阳君,出生于河北邯郸,赵惠文王之母弟,是战国时期赵国贵族。赵惠文王二十七年(前272年),受封平阳君。
16.坐受:白白地承受。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以为盐商纳榷,为官糶盐,子父相承,坐受厚利,比之百姓,实则校优。”
《元史·世祖纪九》:“ 泸州 管军总管 李从 ,坐受军士贿,纵其私还,致万户 爪难 等为贼所杀,伏诛。”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司马昭将怀篡逆,人所共知!朕不能坐受废辱,卿等可助朕讨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吾老矣,岂可使 筦 筤 二子,坐受其累哉!”
张鼎丞 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他们不是让群众坐受敌人摧残,便是迫使群众作无希望的斗争。”
17.被:蒙受;遭受;领受。
《管子·形势解》:“主明而国治,竟内被其利泽。”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吏被伤流血,奔而还。”
18.上地:上等土地。
19.勉:同“俛”(俯),低头。
20.赵胜(?-前251年),即平原君, 赵武灵王之子, 赵惠文王之弟, 赵国贵族,中国战国时四公子之一。
21.公孙起:白起(?-前257年),一称公孙起,郿邑(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22.王龁(hé)(?-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yǐ),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