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30《赵收天下且以伐齐》

文化   2024-11-23 20:33   河南  

《战国策》230《赵收天下且以伐齐》

刘向
赵收天下,且以伐齐。苏秦为齐上书说赵王曰:“臣闻古之贤君,德行非施于海内也,教顺慈爱,非布于万民也,祭祀时享,非当于鬼神也,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而贤主恶之。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于秦国,而怨毒积恶非曾深凌于齐也。臣窃外闻大臣及下吏之议。皆言主前专据以秦为爱赵而憎齐。臣窃以事观之,秦岂得爱赵而憎齐哉?欲亡韩吞两周之地,故以齐为饵,先出声于天下,欲邻国闻而观之也。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赵、魏。恐天下之警觉,故微韩以贰之。恐天下疑己,故出质以为信。声德于与国,而实伐空韩。臣窃观其图之也。议秦以谋计,必出于是。

且夫说士之计皆曰:韩亡三川,魏灭晋国,恃韩未穷,而祸及于赵。且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又有势同而患异者。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今燕尽韩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钜鹿之界三百里;距于捍关,至于榆中千五百里。秦尽韩、魏之上党,则地与国都邦属而壤挈(qiè)者七百里。秦以三军强弩坐羊唐之上,即地去邯郸二十里。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今踰句注禁(jīn)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犬不东,而昆山之玉不出也。此三宝者,又非王之有也。今从于强秦国之伐齐,臣恐其祸出于是矣。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赵,叁分赵国壤地,著之盘盂,属之仇柞(zuò)。五国之兵有日矣,齐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反温、枳、高平于魏,反三公、什清于赵,此王之明知也。夫齐事赵,宜正为上交;今乃以抵罪取伐,臣恐其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今王收天下,必以王为得。齐危社稷以事王,天下必重王。然则齐义,王以天下就之,下至齐慕,王以天下收之,是一世之命,制于王已。臣愿大王深与左右群臣卒计而重谋,先事成虑而熟图之也。”

【译文】

赵国联合天下诸侯,准备攻打齐国。苏秦为齐国上书游说赵惠文王说:“臣下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德行并没有在天下推行,教化和慈爱还没有遍及万民,祭祀和四时的供奉还没有让鬼神满意。然而天上降下的甜美的露水,风雨按时来到,农民丰收,粮食充足,人们对此都很高兴,而贤明的君主还觉得做得不够。现在您对秦国并没有立下过许多功劳,您对齐国也不曾积累过深深的怨恨。我私下在外面听大臣和下级官吏的议论,都说您之前总是认为秦国是爱护赵国,憎恨齐国。我私下根据事实来观察,秦国怎么会爱护赵国而憎恨齐国呢?秦国想要灭亡韩国,吞并两周的土地,所以用齐国做诱饵,先在各国散布舆论,想要让邻国听说以后采取观望的态度。秦国担心自己的计谋不能成功,所以派出军队,假意展示给赵国和魏国;担心被各国突然发觉,所以稍微攻打韩国来迷惑各国;担心各国怀疑自己,所以派出人质博取各国的信任。秦国在舆论和声望上得到了各国的认可,实际上准备暗中进攻韩国。我私下观察秦国的意图,认为秦国的计划一定是这个样子。”

况且那些游说之士的计谋都说,韩国失去了三川,魏国失去了旧都,不等韩国陷入绝境,灾难就会降临到赵国。而且事物原本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相同的,也有形势相同而祸患不同的。中山国原来依仗齐、魏与赵抗衡,齐、魏连年兴兵伐楚,无力顾及中山,中山终于被赵灭亡。现在燕国将韩国黄河以南的地区全部占领,从沙丘到巨鹿的边界有三百里,从扞关到榆中有一千五百里。秦国将韩国、魏国的上党全部占领,韩、魏的土地和国都都成了秦国的附属,秦国和赵国的边界相连有七百里。秦国用强大的军队驻守在羊肠坂道上,距离邯郸仅有二十里。而且秦国派大军攻打大王的上党,威胁上党的北面,那么句注以西将不再归大王所有。如果秦国翻过句注,控制常山并占领三百里土地,就可以通往燕国的唐、曲逆,那么代地的马、胡地的狗都不能再前往东方,昆山的美玉也不能送到赵国。这三样宝物,也不再归大王所有。现在跟随强大的秦国,和他们一起攻打齐国,我担心祸患就是这样产生的。从前,五国的君主曾经采用连横之策谋划进攻赵国,把赵国的土地分成三份,盟约刻在盘盂一类的青铜器上,互相联合起来就在主客敬酒之间。五国的军队即将出发的时候,齐国却向西派出军队攻打秦国,迫使秦国放弃称帝,穿上素服听从齐国,将温、枳、高平还给魏国,将王公、什清还给赵国,这是大王清楚知道的事情。齐国帮助过赵国,赵国应该和齐国建立更加友好的关系,现在却因为罪行选择攻打齐国,我担心从此以后帮助大王的国家就不敢确定自己会有好的结果了。如今君王联合齐国,天下诸侯一定认为君王仁义。齐国就会拿整个国家来事奉君王,天下诸侯一定尊重君王。如果齐国讲道义,大王就可以和各国一起联合齐国;如果齐国暴戾,大王就可以和各国一起制服齐国。这样一来,整个天下的命运就都掌握在大王手中了。我希望大王与身边的大臣仔细商议,认真谋划,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深思熟虑。”

【注释】

1.:通“纠”。纠合;联合。

2.赵王:赵惠文王。赵惠文王赵何(?─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前299年—前266年在位),赵武灵王次子。赵何的母亲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位之后自称“主父”。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长子赵章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想让赵章在赵国的代地称王。却因此引发内乱,在内乱中赵章被杀死,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宫三个多月,最终赵武灵王被饿死。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继位,史称赵孝成王。

3.教顺:教训,教化。顺,通“训”。

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礼记·昏义》

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淮南子·修务》

4.时享:四时的供品。

5.甘露:甘美的露水。古代迷信认为,天降甘露是一种太平景象。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老子》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宋·梅尧臣·《和永叔桐花》

乃者凤皇集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汉书·宣帝纪》

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明·李时珍

6..:成熟;丰收。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上》

岁登谷丰,乃始县钟鼓,陈干戚。——《淮南子·主术》

温水所溉,年可三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

由是五谷岁登,百瑞时现。——唐·韩愈·《请上尊号表》

7.年谷丰盈:就是指粮食充足。年谷:一年中种植的谷物。丰盈:年谷丰熟;丰收。

财用尽焉,年谷败焉。——《国语·楚语上》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

君王自陈越国微鄙,年谷不登,愿王请籴以入其意。天若弃吴,必许王矣。——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从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宋·苏轼·《玉盘盂》诗

8.功力:功劳;功业。

《史记·留侯世家论》:“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汉书·晁错传》:“臣闻秦始并天下之时,其主不及三王,而臣不及其佐,然功力不迟者,何也?地形便,山川利,财用足,民利战。”

9.怨毒:怨恨。

《史记·伍子胥列传论》:“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

《汉书.卷四八.贾谊传》: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宋苏辙《论西边警备状》:“今虽接以恩礼,其怨毒之意必未遽忘。”

10.下吏:低级官吏;属吏。

11.与国:盟国;友邦。

《管子·八观》:“与国不恃其亲,而敌国不畏其彊。”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裴駰集解引如淳曰:“相与交善为与国,党与也。”

《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四年》:“汉主使羣臣会议,或以蜀之与吴,本为与国,宜可奔吴。”

12.三川:指黄河、伊水、洛水之间的土地。

13.晋国:指原属晋国的土地。

14.久伐而中山亡:中山国原来依仗齐、魏与赵抗衡,齐、魏连年兴兵伐楚,无力顾及中山,中山终于被赵灭亡。

15.沙丘:地名,在今河北广宗西北。

16.巨鹿:地名,今河北平乡境内。

17.捍关:捍关是战国时楚西境要塞。故址在今湖北省长阳县西。

18.榆中:地名,在今陕西榆林东北。

19.上党:在今山西东南地区。

20.挈(qiè):连接。

21.羊唐:地名,即羊肠,在今山西壶关东南,坂长三里,盘曲如羊肠而得名。

22.句注:山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北。

23.禁(jīn):自持;控制。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

刘秉、任候伯等并赴石头……秉恇忧不知所为,晡后即束装,临去啜羹,写胸上,手振不自禁。——资治通鉴·宋顺帝升明元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宋·李清照·《浣溪沙》词

24.常山:山名,在今河北曲阳西北。

25.:地名,在今河北唐县东北。

26.曲吾:地名,即曲逆,在今河北完县东南。

27.代马:代地多良马。胡犬:《正义》引郭璞云:“胡地野犬似狐而小。”东:指东至赵国。代、胡都在赵的西北。

28.昆山:昆仑山的简称。

29.五国:五国:指秦、燕、韩、魏、齐。

30.盤盂:亦作“盤杅”。圆盘与方盂的并称。用于盛物。古代亦于其上刻文纪功或自励。

31.仇柞(zuò):鲍彪注:“‘仇柞’、‘酬酢’同。言其相属伐赵于酬酢之间。”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酬酢可作讐柞。”酬酢:意思是宾主互相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31.: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二十里。

32.上交:上等交情。


《战国策》0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02《秦攻宜阳》
《战国策》03《东周与西周战》
《战国策》04《东周与西周争》
《战国策》05《东周欲为稻》
《战国策》06《昭鱼在阳翟》
《战国策》07《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战国策》08《楚攻雍氏》
《战国策》09《周最谓吕礼》
《战国策》10《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战国策》11《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战国策》12《温人之周》
《战国策》13《或为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4《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5《右行秦谓大梁造》
《战国策》16《谓薛公曰》
《战国策》17《齐听祝弗》
《战国策》18《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战国策》19《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战国策》20《为周最谓魏王》
《战国策》21《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战国策》22《赵取周之祭地》
《战国策》23《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战国策》24《周共太子死》
《战国策》25《三国隘秦》
《战国策》26《昌他亡西周》| 反间计的典型案例
《战国策》27《昭翦与东周恶》
《战国策》28《严氏为贼》
《战国策》29《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30《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