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Yuhan同学在这个申请季收获了dream school伦敦艺术大学两个不同学院的本科录取(也是唯一申请的院校),除了她的第一选择切尔西艺术学院纯艺术,亦收获了Camberwell学院的摄影offer。
在offer之外,Part最高兴的是帮助Yuhan发现并确定了自己的真爱热忱所在,她在专业方向上经历了小小的曲折,最终找到了自己无比热爱的Fine Art,并在创作中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在其他家长眼里,谈起专业和作品的Yuhan,常被形容为“眼里有光”。
从小自由散养、不补课的Yuhan,在作品集准备期间,竟也常常“云游四方”,坐标突然就切换到西藏、云南......自由的灵魂、发散的想象也是她创作的基础。提及自己的经历,Yuhan说:“父母的包容和支持给予了我非常大的空间,让我的思维活跃了你起来。”
录取院校 Chelsea College of Art & Design, UAL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 UAL
Part: Yuhan最初选择的是空间设计方向,但在启蒙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fine art纯艺术的兴趣,那么最初为什么想学空间,又为什么转向了纯艺术?Yuhan: 刚开始选择艺术方向的时候,我对专业的选择并不十分了解。选择室内设计,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那是我妈妈的梦想,她希望还没有作出决定的我替她完成梦想;在就业和生活背景上我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以至于选择了室内设计。但这个专业对我的拘束性让我实在难以进行下去。我在各个部分中(包括学习和创作)都感觉很迷惑,并且遇到了各种我实在是没有耐心进行下去的障碍和困难。当时的我不愿意继续这样跟自己耗下去了,选择一个让自己十分痛苦的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人生本来就不是总顺心顺意,没必要再给自己增加困难。Yuhan的经幡装置
我妈妈的“愿望”是有包容性的。她十分支持我去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最后还是宋老师给我推荐了纯艺术,她认为这个专业很适合我这个喜欢放飞自我的人。
在接触过纯艺术后,我的想法是,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纯艺术确实非常适合我。Catherine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个性来为他们推荐专业,这一点我还是非常赞叹的。
在学习过和创作过一些纯艺术的内容后,我对纯艺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可能这些认知不是学术上的定义,但是从我个人角度发自内心的一些想法。对我而言,纯艺术是一个包容度很高的专业,但要求艺术家拥有批判性的思维,要求艺术作品拥有启发性的内涵。我这个人本来就停不下脑子,会一直思考。如果没有事情思考,我可能会扒出某段记忆并开始内耗。而纯艺术需要工作者思考的内容非常多,正好跟我的性格和习惯上有一个非常契合的点。其次,就像我说的,个性和专业是有关联性的。纯艺满足了我对自由创作和脑嗨的需求,这就是契合。让我感到舒适和热爱的专业才是适合我的专业。
Part:可否详细聊聊第一个项目的概念与创作过程?它是否是对你而言意义最为重大的项目之一呢?
Yuhan: 所以这个名为“经幡”的项目包含了我感兴趣的各种文化元素,而不是传统的经文。这些独特的旗帜就像是代表着我。有一种说法是,当风吹过一次经幡,就相当于人们颂了一遍经。与之相比,当风吹动这些旗帜时,就好像我在向世界宣布自己,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介绍。那些幡就像分子,又像DNA,碎片化地组成了独一无二的我。《经幡》可以说是我最爽快的一件作品了,在一小时内就定下了主题和呈现方式。在前期创作和思考中我和老师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后期因为疫情的各种影响让进度全方位慢了下来,但好歹还是在一个月左右就大功告成了。Yuhan:创作中我也遇到了些许困难,毕竟是第一个项目,没什么经验,在调研工作上我还是显得不够成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修改才有了现在比较好的成果。当然,这件作品的完成确实让我非常有成就感,我也从一个完全的艺术小白变成了一个刚刚有点手感但还是不懂fine art究竟是什么的小白。我完成的每个项目都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让我像上楼梯一样一阶一阶往上走。每一件作品都能让我对fine art或者说art有一定的了解,也让我一步步明白我究竟是在做什么, 所以我认为这件带我入门的《经幡》在我心里的地位还是很重的。我非常感谢Part的各位老师和我父母的全力支持,我们的共同努力成就了这样我认为十分出色的成果。我父母甚至愿意开车500多公里赶来上海帮我完成这件作品的最终呈现。我觉得一件好的艺术品少不了背后父母亲友和老师们的支持和努力。Part:Yuhan的作品极大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identity,藏传佛教与对自然的思考经常与作品融合,相比许多同学,我们也感觉你更加的“放养”,Yuhan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Yuhan: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就连我自己都无法全方位看清我自己,所以当问到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时,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太好回答。我只能说,从我对自己的理解来看,我认为我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非常有激情的一个人。受家庭环境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尊重宗教并且十分愿意深入了解藏传佛教,我一直对自己有信仰这件事而感到骄傲。我妈妈对于佛法研究得很深入,并且非常热爱学习,从小就是个学霸(很可惜我没有遗传到这点)。深受她的影响,我们全家都跟随着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心性;也因此,我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很多作品也都是跟我心性的提升有关的。Yuhan:我的另外一部分作品也是跟我的精神世界相关,这基于大家“老生常谈”的“写小说”。我小时候非常内向,不愿意说话,什么时候就只在脑子里想,后来这个习性也保留了下来,导致我一刻不停地思考。我从小学时就有写小说的梦,因为文笔太烂,后来搁置了,一直到2020年才重新动笔,洋洋洒洒写了几十万字(到现在),都是纯练文笔的(虽然到现在文笔也只是有些许进步)。因为精神世界过于丰富,我就在想何尝不利用自己擅长的话题来进行创作呢?就像我探究我心性的提升一样,最终的效果还挺好的。我知道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们只许关注学习,但我爸妈貌似没有怎么管过我,我除了需要考大学,之前也没有怎么补过课。他们的包容和支持给予了我非常大的空间,能够让我的思维活跃起来,这也使得我创造出一件比一件好的作品。在我看来,我所创造的作品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模版,而是将我的思维进行了可视化。Part:请Yuhan聊聊在Part学习整体的感受?老师们给到了你哪些帮助?Yuhan:我感觉Part的氛围还是非常好的,我非常喜欢在工作室里待一下午,感觉非常安逸。老师们的专业水平也都很强,哪怕是网课也都进行得很顺畅。带过我的石老师和Irene老师都给我很深的印象(除了宋老师之外)。石老师跟我特别合拍,很多我说的点她也能很快get到(可能因为我们俩的mbti是相同的吧)。我感觉石老师像是我在fine art学习中的启蒙老师,带着我一步步了解到艺术,形成一些我自己的东西。后期带我的Irene老师则带领我进入更进阶的学习中,将我曾经的一些不够准确的概念打破并重新塑造成新的我自己的东西。她们在我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宋老师在我的学校方向以及专业选择方面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也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我的记忆中没有特定的某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很多都让我觉得难忘,但多数都已经成为我自己的东西了。Part:Yuhan也做了不同媒介形式的探索,包括大型装置、行为艺术与影像、time-based media 等等,在广泛尝试后有什么样的感受?Yuhan:在尝试过不同的形式后,我只能说这些都是相通的,只是媒介形式的不同会导致中间的创作过程会有些差异。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做装置或大型装置。其实我认为装置的可塑性更强,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来达到不同的效果,这些都是行为艺术和其他形式无法轻易实现的。另外,装置所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更强,尤其是大型装置。因为体型大外加超强的可塑性,很容易给人带来震撼感。比如我的作品《经幡》,那件作品足足有4米高,超出预期的震撼和视觉效果让我产生了满足感。大型装置很容易调动起人们的情绪,当人们认为他们“作为”一件作品的一部分时会比当作旁观者去观看要更容易与作品产生连接。这里仅仅是阐述我自己的作品的不同形式所给人带来的感受。我会希望继续探索装置艺术,尤其是大型装置(如果有足够的资源的话)。Part:林中镜面的project很有意思,它探讨的是什么样的主题?Yuhan:《自我之林》探讨的是我自己心性变化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我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它的灵感来自于对自己的不完美感到不自信,并慢慢接受自己的一切的过程。我将一些镜子(普通镜和特殊镜)挂在树上,镜子中呈现出来的一张张不同状态的人脸就像是我在从他人的视角看向自己,以及自己内心的状态。一些镜子上贴了不同颜色的字条,那是来自他人的评论。字迹颜色的可辨识度相对应的是我对于这些文字的可接受程度。太过于重视他人的看法会让我痛苦地迷失自我,就像是我在森林里迷路,而每棵树上都有一面像是凝视着我的镜子。而当我不再被这些外在所影响,这些镜子所呈现出来的景象就不再会伤害到我,我也能慢慢找回真正的自己。我在最新创作的几个项目中最满意的是这件的原因是这件作品是里面唯一一件大装置,视觉效果很好,并且在调研上做得也比较充分。其次,这件作品相比于其他作品跟我的连接更深,更像是在反映我的状态。所以我感觉这件作品不管在视觉上又或者在意义上更能让他人产生触动。Part:Yuhan在大装置方面的执行力很强,能做一整个房间体量或是去自然户外进行的装置 , 是否有感觉做艺术的过程,很多时候也是和工匠、工人一样?关于创作想法的执行落地这一点有什么感受呢?Yuhan:有时候确实会感觉做艺术像是工匠工作一样。很多东西为了最终效果呈现,需要学的东西和自己操手去做的东西非常多。我的很多项目我都是在选材上去研究不同的材料的区别以及对呈现效果的影响,还有跟工厂交涉(或者自己制作)实地考察,做实验,安装等都需要自己去盯着,不过在这期间确实学习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在最终效果呈现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一种成就感,心想“花了我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东西终于弄完了”。有时候回过头来总会觉得一些地方不够完美,所以我会总结总结,在下次落地的时候遇到类似的问题尽量去避免。Part:在整体的创作过程中,目前感觉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觉得自己还有什么需要提升的地方?Yuhan:我感觉最大的困难目前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在idea的构思上。我有时候在构思想法上会有些抽象,当然,经历了大批量的练习后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但我还仍然在反思和总结中。第二点就是在最终呈现的选择上。我对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积累还不够,所以有时候在构思呈现效果时也会有些过于脱离,现实很难呈现。现在仍然在进行一些日常的艺术家调研和学习。在Part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多提升,但我认为我对于很多东西的理解仅仅只是表面,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来完善我脑子里的体系,也有助于我的风格养成。Part:从两年半前还没有什么明确目标,艺术也是零基础小白,到顺利申请到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最好的学院Chelsea本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有哪些?对专业还十分迷茫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呢?
Yuhan:我感觉我最大的成长是在思维和对艺术的理解上,但另一方面,我与两年半前相比,我对于未来更有规划性和目标感,我知道要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如何达到我的目标。曾经的我对于专业的选择也有过迷茫期,根据我的个人经验,那就是多听专业人士的建议再进行自己的选择。我不会给出任何像“根据兴趣选”或者“根据未来前景选”的建议,这些都太主观片面了,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需求以及专业人士的经验。如果要给出我的个人经验的话,我在选择专业上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对很多感兴趣的专业进行了调研,听了宋老师的建议,最后选择了让我不会丧失激情和创作欲的专业。Part:你的英语学习也进步很大,从比较薄弱的起点到顺利达标,尤其是写作能力有了实打实的提升,能够顺畅准确地写好project statement,在我们看来比很多雅思7以上的同学写作能力更强,在英语方面做了哪些努力?Yuhan:对于我英语能力的提升,其实我个人也很懵。因为学习就是积累的过程,日复一日地学习和练习,最后自己的能力慢慢就提上来了,所以看到自己曾经的状态和现在的对比确实会感觉懵。我英语确实在写作和阅读能力上更强,不过这也跟我的个人性格和习惯相关,所以我在练习中会着重选择这两科(写作能力偏强是因为我写小说)。我觉得不管是学习什么,最重要的还是积累和练习。Part:Yuhan从国际学校脱产学习A-level,最后又drop了A-level顺利申到大学,可否聊聊这些不同的决定?给其他在国际学校没有最佳体验、又想要申请UAL的同学有什么样的建议呢?Yuhan:其实当初从国际学校脱产出来是因为很多优秀的老师接连辞职,再加上我有点跟不上学校进度(11年级从AP转到A-level),心想后期要是再去机构补课还要另花一分钱,于是就跟家人商量干脆脱产,进度可以自己把握。后期drop掉A-level还是因为对于UAL的执念以及想省钱。其实做出这个决定就代表我只能成功,不然一起都要从头再来。在这期间确实会有一些焦虑,但一想到在A-level机构里要忍受我自己因为外界因素引起的阴暗情绪,我就立马强迫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最后还是不负众望申请上了。我个人认为我的经验是有风险的,但如果确实感觉比较焦虑,我的建议是找专业的老师咨询一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途径。Yuhan:我期待的大学生活是学习一些更深入的知识,认识一些优秀的同学,让我能够逐步成为一位合格的艺术家。我非常希望我能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的自己的新方向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