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IB体系的Kathy同学英美港联申,在刚刚过去的申请季获得了各个地区名校的offer,主要包括录取率常年低于10%的美本宝藏名校Tufts塔夫茨大学,更全奖录取了一届只收13人的香港大学设计+专业,同时也获得了英国UCL伦敦大学学院、圣安德鲁斯大学等院校的艺术史录取。
Kathy学姐不仅IB学得好,更有一手独门灯工玻璃绝技,玻璃这种媒介也在我们作品集创作过程中与有趣的概念充分融合,构成了独特的记忆点。除了艺术设计,同时申请了艺术史的Kathy也大大认可了art history的学习对创作和整体人文思考深度提升的帮助(在Part,大部分时间允许的同学都会系统学到现当代艺术史)。
对于IB体系的同学而言,IB艺术和大学要求的作品集有什么区别也是常见问题,IB视觉艺术7分的Kathy学姐,将在后文详细分享两者的差异与IB VA的学习体验。此外,在港大面试中,被教授高度肯定作品集的学姐,也将分享她的面试体验。
录取院校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Part: Kathy整个作品集觉得最满意的点是什么呢?觉得和IB Art的创作有什么不同?
Kathy: 我非常喜欢我的作品集老师,她对我的创作有非常大的启发。在做作品集之前我平时跟做的跟艺术相关的事情主要是做一些没有太多创意的、工艺性比较强的手工,但是做作品集之后,我认为我看待艺术以及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物或者concept的角度都拓宽了。我可以对事物展开更多的更深刻的联想,而且我觉得我的审美也提升了。对于我作品集本身,我觉得它结合了我的手工技能和我对艺术史的兴趣和research & analytical abilities,我的作品集确实表达出了我对艺术的发展(过去与当下)的一些看法。我认为作品集和IB Visual Arts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VA是一个更注重理论和逻辑的课程。虽然艺术是主观的,但是IB在设计考核的时候将考查重点放在了偏理性化的量化的方面。我觉得我在学校VA更多的学习到的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包括怎样去分析艺术作品,怎样运用formal qualities等等。VA更加倾向于引导我们以美术基础和已经获得认可的作品为根源,延伸性地进行有逻辑性的创作。它比较强调创作过程的连贯性和合理性。相较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致的作品外观,IB VA更偏爱完整严密的创作计划和稳定踏实的创作过程。而我认为作品集则更平衡concept和视觉效果,既要有好的概念也要有好的产出效果。作品集对过程记录的要求稍低于IB VA。Kathy以玻璃为媒介的作品节选
Part: Kathy也申请了艺术史,很多同学都很感兴趣art history,但是又比较畏惧,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艺术史感兴趣的呢?觉得学习艺术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难的部分又是什么?
Kathy: 对艺术史产生兴趣是从学习IB VA开始的。IB的课程内容以及教科书里面包含艺术史的知识,我们学校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然后大家每周一根据自己探索的单元做presentation分享想我们的学习成果。在自学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艺术史对我来说越来越有意思了。我可以从学习艺术史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艺术跟宗教、战争、贸易和国际关系之间的有意思的联系。艺术史帮助我更好的认识到了过去的世界,也帮我更好的理解了人类的发展的进程。虽然这样说很空泛,但是我认为艺术里面很多东西确实都是可以以小见大的。比方说我的IB extended essay写的是Francois Boucher和洛可可以及洛可可中的中国元素相关的内容,其中我就探索了很多亚欧之间的贸易和当时的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和艺术与外交的相互作用。我也了解了西方人对于东方的想象,欣赏了独特的“西式中国风”。最让我着迷的还是研究一些以前的画作和雕塑背后的隐喻和故事。我有时候在做调研的时候会同一主题下不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之间的相同和不同,我也会思考一些男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创作上的区别以及这些区别背后的原因。这些都能帮我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理解艺术对于每一个人的独特意义。Kathy的玻璃作品
学习艺术史中最难的部分就是艺术史的学习不可避免地需要我们去阅读很大量的文献材料然后也需要去写很多的分析总结,比方说我之前参加过pioneer的art history research project。但是我事先没有了解清楚这个项目主要是focus在哪个部分,因此,由于教师教授讲的是建筑艺术史以及建筑的发展史,而我对建筑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阅读建筑史方面的文献以及一些建筑家的自传之类的内容就会让我觉得非常的枯燥难懂。分析建筑也跟分析画作和雕塑有非常多的不同,这些都是让我觉得很困难的部分。
我认为IB VA是帮助了我申请艺术史以及帮助引起我对艺术史的兴趣的。VA的textbook以及我们学校的教学内容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也是focus或者是based on艺术史的内容的。我认为IB VA和艺术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IB VA鼓励我们基于艺术史和前人的作品来锻炼自己,让我们从以前的一些有意思的concept和技法延伸出我们自己的风格,而艺术史的学习也确实可以帮助到我更好的完成IB的考核。比方说在做process portfolio的时候我很明显能感觉到学习过艺术史之后我写出来的concept/sketch说明、artist study、formal quality analysis都更加有见地、更加能落到实处。Moreover,IB VA的其中一个考核,comparative study,基本上就是一个艺术史的研究的考试,要求学生研究三个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我觉得IB VA还有我自己的平时课余的艺术史的一些研究都非常的有意思,让我收获了很多的快乐,也对我有很多的启发。Part:Kathy有没有最喜欢的artist、art history的时间段/艺术流派?Kathy: 就我个人而言大部分艺术家在我心里的地位都是差不多高的,我有很多喜欢的艺术家,选不出来最喜欢的。不过其中确实有一些艺术家,我会了解更多一些。比方说我很喜欢Louise Bourgeois,尤其是她最有名的雕塑作品之一,Maman。她通过连接蜘蛛身上的一些特征和他的母亲的一些品质,例如蜘蛛结网而他的母亲曾经在tapestry industry工作以及蜘蛛产卵和妈妈生子,把蜘蛛跟母亲构建了联系,然后再通过夸张化蜘蛛身上的一些体态特征和蜘蛛关节的形状以及整个雕塑整体的质感和材料的选择等等方式来表达她对她妈妈的爱和蜘蛛或者母亲这样一个角色的伟大美丽之处。我比较喜欢的艺术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前后。大部分学习艺术史的同学可能都会比较偏好文艺复兴。我尤其喜欢文艺复兴巅峰和矫饰主义的那段时期,因为我认为那段时间大家重新开始思考科学和艺术的意义,产生了一些更加新颖甚至叛逆的、更加主观性的作品。那段时间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有所成就的女艺术家。因为原本女艺术家多少都受到了一些艺术创作和艺术学习上的局限,而在后面那段时间出现的很多新的女艺术家跟男艺术家因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的学习的过程,他们的作品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虽然同属于一个流派,但是可以看出很明显的不同,但是又各有千秋。我很喜欢那段时期 ,在同样的主题和同样的时代有很多不同的风格的作品产生,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Part:Kathy的独门绝技玻璃制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如此喜欢玻璃这个媒介呢?Kathy: 我是从高一暑假开始学习灯工玻璃的。我在景德镇学习了三天,回武汉后在一个本地工作室练习。我喜欢玻璃是因为创作中的随机性和挑战性,火焰的温度、加热时间的长短,动作的快慢等都会对产出结果造成影响,因此灯工玻璃有绝对的独特性,每一个都是无法被复刻的。同时,玻璃本身透明、坚硬但又易碎的性质也很适合被用于艺术创作。Kathy: (此处省略300字工具介绍)......但有一个例外是可以短暂入火操作的,它就是有耐高温的Large covalent bonds的石墨棒。石墨棒用于扩大、调整吹出来的玻璃泡的开口或者调整玻璃戒圈的形状。工具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是《论可以加工玻璃的原因》。首先,玻璃是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的!它虽然晶莹剔透,但并不属于晶体。它的粘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又随着温度降低增大,以实现融化、形变、冷却凝固。其次,内缩力和表面张力使玻璃能在熔化时聚成球状。这也是灯工玻璃的基础。凹造型之前必须要做的就是熔球,根据重力使球变圆变椭,然后进行压扁、剪开等操作。然后呢,玻璃还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导热材料,因此稍长一点的玻璃材是可以直接手持操作的,但是导热慢的它散热也慢。亲身经历:烧完不要随便摸!很危险!烫伤会比一般的热油开水更严重。Part:可否挑选1个你比较喜欢的作品详细聊聊创作过程和概念?Kathy: 对我来说最具挑战性的项目是我作品集中一个由AI引发思考的作品。在做那个作品的时候我的出发点是,我认为AI的创作对于艺术家或者艺术、设计类工作者而言是有可取性的,但AI的强大功能依旧需要一些人为的筛选以及调整。AI无法取代人类,它和人的思想进行碰撞才可以产出更好的更完整的作品。但是此前我其实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过AI,也没有使用过Midjourney之类的AI创作软件或网站,因此我在planning中经常遇到困惑和误解。比方说,我曾经以为用AI产出作品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然后AI就可以生成很高质量的画面。但实际上,可以给AI输入的指令种类非常多,可以叠加关键词,也可以通过调整一些参数系数去改变AI的画风或者是AI对于细节的把控。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一些AI的使用方法和AI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怎样更加合理的利用AI进行艺术创作。(PS: Kathy作品本身并非AI生成,而是为了创作在调研中更深入地了解了AI文生图像)我认为这个过程使我对AI有了更多的改观。我先前只认为AI是一个可以给人提供灵感或者是帮人延伸初始想法的道具,但是我现在认为AI在艺术领域的使用是一个未来的必然的趋势,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我们应该怎样更正确的去利用AI,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及怎样最大化的利用AI的功能使它成为一个帮助我们创作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取代艺术创作者成为创作主导。总之,通过学习跟AI相关的内容以及创作这个作品,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了AI和人类艺术家是可以共存的,AI的创作也必须有人类的主导和调控才可以更加的完善、丰富、合理。
Part:Kathy参加了Tufts的夏校,体验如何呢?觉得Tufts和自己有哪些契合之处?Kathy: 我参加Tufts夏校的体验感非常好,我也非常推荐对Tufts或者是对Boston对美国的综合性大学感兴趣的同学去体验一下。Tufts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优秀非常经典的小私校的代表。首先就是作为一个艺术生而言,Boston是一个非常适合学习艺术的地方,尤其是tufts的艺术学院也就是SMFA(School of Museum of Fine Arts)它可以说是和波士顿美术馆合作的美术馆学院,因此这个校区离Museum of Fine Arts非常近,步行不到五分钟,在读学生免票。然后就是整体的氛围都很好,大家都很尊重艺术生,而且就算不是艺术系的学生也多少有一些常识和自己的见解,大家互相之间也都有话可聊,对艺术的启发和学习很有帮助。夏校的课程安排可以大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是Drawing and painting。课程内容大概就是一些基本的素描的基础和一些painting skills。因为参加课程的人数比较少,所以教授其实是有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对大家都非常有益的,不论水平怎么样都可以得到一些帮助。我们还做了一些写生的活动,然后有非常多的critique sessions。我觉得Tufts的 critique session给我的体验感是非常好的,不像我之前参加的一些其他的program那种尴尬而且干巴巴的尬聊。我觉得在SMFA,大家都在帮彼此想一些改进的方案也都会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看法。
第二个部分是sculptures。教授会很鼓励你去做一些属于你自己风格的东西,可以做比较modern比较工业化的东西,你也可以做比较华丽的猎奇的设计。我们大概做了一个瓦楞纸板的雕塑和一个胶布的自由创作。我课余时间自己做了一些小东西给教授和teaching assistant看,他们也都给了我一些很有用的建议,以及我课间拿我的一些学校的还在计划中或者刚开始做的作品给教授看,教授也都给我提了一些非常好非常好的建议。第三个是animation。 animation课我们学了一些基本的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制作方法,还有怎样给你的定格动画制作一段合适的配音音乐等等。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博物馆参观和教授分享。教授会给我们分享一些他们的经验,他们以前做的作品,他们以前申请大学的作品集等等。他们和TA还会带我们去博物馆和艺术馆参观。老师和同学都很友善且talented and hard-working,不论是学习氛围还是社交氛围都非常好。Part:Kathy还获得了香港大学design的全奖录取,可否分享下和教授面试的过程,他们对你的作品又有什么评价呢?Kathy: 在港大design plus的面试过程中,教授让介绍我作品集中的任意一个项目。我重点介绍的项目是我的一个跟玻璃有关的项目,因为我觉得玻璃是一个比较少见的艺术材料,也很少有人有类似的技能,所以我觉得会是一个亮点。刚好那个教授确实比较欣赏我专门因为自己对玻璃的兴趣去计划了一场旅行来学习这个技能,他也很高兴听到我回到自己的城市之后自己租工作室继续联系灯工玻璃。然后教授让我介绍我喜欢的艺术家以及艺术风格,我当时说了路易斯布尔乔亚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教授对我的作品集有比较高的评价,他觉得我的作品集比较全面,而且完成度比较高。Kathy: 我的申请过程其实遇到了很多麻烦。首先,我认为申请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我就是因为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所以一开始吃了很多亏。我在高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是否要进入专门的艺术类大学或者是否要专门学习艺术,所以我作品集开始得非常晚。不过定下来要申请哪所大学之后的事情就很顺利了,全心全意认真地准备申请材料就好。申请季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心理上的挑战,对我来说在申请开始到确定梦校之前的那段时间是非常迷茫且自我否定的。如果信念不够坚定的话在申请过程中是容易自我放弃的(起码对我个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