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大方向是家长经常问起却又经常感到困惑的专业领域。它包罗万象,可“实”可“虚”,实可以设计用户体验解决问题,“虚”也可以拓宽媒介边界,如创造沉浸式体验,探索media art媒体艺术还能怎么做。
无论是偏向艺术或是设计,当我们想要在视觉成果中实现真正的“交互性”,无论是screen-based基于屏幕,抑或实体装置,背后或多或少都涉及基础编程,而该类编程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愿意,零基础亦可在短时间内入门上手;可视化编程软件也是0编程基础同学友好的得力助手。
然而在本科申请时,是否一定需要在作品中体现编程能力或者实现真正的交互性呢?高中阶段不太有兴趣coding就只能和交互方向擦肩而过了吗?
不同美国大学的交互方向侧重与包容度不同,比如,在Part每年录取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交互媒体艺术IMA、帕森斯设计学院设计与技术Design and Technology的同学中,相当一部分其实并没有编程基础,他们愿意在大学阶段去学习更多元的技术,但在申请作品集中更多是体现利用新兴媒介来表达自我概念的open-mindedness开放性和个体的独特性。
换言之,高中生在技术实现上可以不完美。大学找的是潜力,并不需要高中生所有技术都会;大学也希望通过组合个体身上的独特性,组成多样化的集体。
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兴趣实在不在通过任何creative coding创意编程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去创作;合理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学生的自我表达动机与兴趣永远需要被尊重。
选择交互新媒体领域,侧重不在编程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对酷炫影像非常感兴趣,可能是愿意拥抱各种科技与狠活,但的确因为主客观原因限制没法面面俱到实现...
在上一申请季,Athena同学即凭借并不涉及编程的作品集,顺利获得纽约大学Tisch帝势艺术学院IMA交互媒体艺术的录取。
Athena对实验影像非常感兴趣,她作品集中的其中一个动态影像装置作品《困 Trapped》即从个人经历出发,将实拍的实验影像与3D建模结合,创造了Athena独特的数字叙事形式。
很多同学都对影像相关的形式感兴趣,而电影对编剧较高的要求、实拍时大量的团体协作、较高的预算、较难把控的视觉质感等等都是学生进行电影短片创作时的阻碍;而实验影像较弱的叙事性又让许多同学感到困惑。将实拍的实验影像与各种可能的digital数字技术结合,创造虚实结合、更有趣的沉浸式叙事体验,不妨是同学们可以尝试的方向。
Emerging Media并非只能依靠coding一种方式实现。对于高中生而言,能用可行的艺术形式与技术手段关注自己所关注的,呈现自己所期望的视觉效果,展现自己的思维特点、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形式媒介的把控能力,即完全足够。
现在不会编程的同学,千万别武断地排除交互大方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