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研究者与策展人必看的一本经典画册

旅行   2024-10-14 10:49   北京  

书名:记忆女神图集

作者:[德] 阿比·瓦尔堡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译者:吕东 / 乔泓凯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页数:224页

装帧:精装

丛书:艺术哲学文丛


新书上市  扫码购买



内容简介


2020年9月4日至11月30日,“阿比·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原作”展(Aby·Warburg: Bilderatlas Mnemosyne-TheOriginal)在柏林世界文化宫成功举办。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的63幅图板首次在柏林世界文化宫展出。这是1929年瓦尔堡去世之后首次以展览形式呈现他留下的63幅图板。另外,展览中还包括20张从未发表过的大幅图板照片,大多拍摄于1928年秋天。


《记忆女神图集》无疑是瓦尔堡人生中最伟大也最具雄心的作品。早在1906年题为“丟勒与意大利古代”(Dürer und die Italienische Antike)的讲座中,瓦尔堡便为其讲座听众印制了图板形式的参考图册,此后瓦尔堡又多次在各种讲座中使用了类似的展示图板,这些研究材料构成了作为瓦尔堡的最后计划——《记忆女神图集》的基础。1928年5月,瓦尔堡初步确定了图集的一些主题,包括勃艮第宫廷现实主义、古代,复兴的情念程式、占星术、节日庆典与戏剧以及当代政治仿古式象征主义动力学(the dynamics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ymbolism all’ antica),并据此制作了一个图板系列,43块图板被拍摄为了图集的“第一系列”。1928年与格特鲁德·宾(Getrund Bing)同赴意大利前夕(这次意大利之行很大程度上是为《记忆女神图集》搜集材料),瓦尔堡又提供了一个共计77块图板的系列(“第二系列”)。在这期间,瓦尔堡将宇宙学的系列图板从末尾移至了开头——这一具有深意的改动在“最后系列”中得到了保持。在1929年著名的罗马赫兹图书馆(BibliothecaHertziana)演讲中,瓦尔堡首次公开展示了部分图集中的内容,并被拍摄为了一个新的图板系列(“赫兹系列”)。该系列图板本质上是对“第一系列”的精简。从吉兰达约到北方写实主义,再到丟勒和伦勃朗,这场“严重超时”的讲座涉及了众多瓦尔堡学术生涯中受其重视的主题与具有特殊意义的材料。返回汉堡后,瓦尔堡又制作了一个原定79块图板的图板系列(“最后系列”)。此后瓦尔堡一直进行着“最后系列”的调整、修改的工作,直至1929年10月逝世。“最后系列”最终呈现为63块有编号的图板,以及数个未被编号的图板2,而63块编号图板中部分的空缺部分可能是用于呈现部分“第二系列”中尚未在63块编号图板中得到展示的图板主题,也有可能是用于呈现有关珀尔修斯或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的内容。


本书是“阿比·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原作”展的展览同名图录。此版《记忆女神图集》译自瓦尔堡十卷本德文全集的第二卷,为前任瓦尔堡图书馆馆长马丁·瓦恩克(Martin Warnke)与著名的学者策展人克劳迪亚·布林克(Claudia Brink)在图集的“最后系列”的基础上编纂而成。






译者推荐


这部未竟之作展现了瓦尔堡图像学思想星丛中的珍宝,在图像的碎片化拼贴中显得异常神秘莫测。在尼采、布克哈特等先哲思想的烛照下,瓦尔堡试图深度挖掘文艺复兴艺术的“古代遗存”,进而凝练出“情念程式”的核心概念,旨在整一性向度中揭示图像的象征性力量,即关联于类似激情和悔恨这样宗教性的人类精神性实存。如此,“维纳斯的诞生”成为了“情念程式的诞生”,而瓦尔堡之于图像学的意义,就犹如康德之于现代美学的意义一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瓦尔堡启动了神秘的“记忆女神”计划,直至去世前夕仍在不断调整《记忆女神图集》的图板排列。巴比伦的黏土肝脏、图拉真纪功柱、中世纪的星图、波提切利的《春》与《维纳斯的诞生》、巴巴多斯邮票、新闻照片和剪报……这些星丛般的内容在图集中得到了奇妙的统一。《记忆女神图集》的未完成性暗示了这项计划自身的“死后生命”,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没有远离那些黑色的图板,反而更加邻近



作者简介


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19世纪末20世纪初卓越的艺术史家和文化史家,研究的主要线索是古代神祇在占星学中的变迁,以及古代情念程式在后中世纪艺术与文明中扮演的角色。他极具开创性的“图像学分析”研究方法深刻影响了艺术史这一学科,启发了当今影像研究。



译者简介


吕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Kassel)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文艺美学和文学理论、德国存在主义美学研究。现任四川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在《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哲学动态》《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从否定到肯定生命:尼采的艺术哲学之路》。


乔泓凯,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写作者。主要研究图像理论与艺术哲学,尤其关注瓦尔堡。学术论文收录于《阿比·瓦尔堡研究文选》《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法国哲学研究》《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等,代表性研究有《瓦尔堡的影像实验:“Atlas”、运动摄影与蒙太奇》《宇宙的升降:布鲁诺与瓦尔堡1928年的意大利之行》等。曾任上海外滩艺术中心艺评人,曾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做讲座“阿比·瓦尔堡的宇宙学”,撰文《在坟墓中永生》《南方的泡沫》等。



新书上市  扫码购买






影艺家
影艺家是以译介艺术与摄影知识、分享图书与展讯、普及摄影艺术教育、推广创作者为核心内容的视觉文化平台。主编兼运营者是译者、写作者李鑫。 主编联系方式(Wechat):Image-writ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