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而精的摄影史 | 摄影爱好者的必读书

旅行   2024-10-26 16:33   北京  

书名:世界摄影史

作者:戴菲

尺寸:185mm×260mm

页码:232页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新书上市 扫码购买




一部小而精的摄影史

《世界摄影史》的多元视角与全景叙事

文 | 孙韦悦

大概是两年以前,我在影艺堂听了戴菲老师的“世界摄影史”和“中国摄影史”系列课,那时便惊叹于戴菲老师讲授摄影史时所具备的大历史观,已有的摄影史多关注摄影自身的发展史,而戴菲老师能够收放自如地将摄影史融入艺术史的进程,抽丝剥茧勾勒出摄影从诞生之初到当代的发展全貌。

今年,戴菲老师的著作《世界摄影史》出版。与市面上动辄数千页的摄影史著作不同,这本书小巧精炼,仅二百多页,但内容却十分充实。通读下来能感受到戴菲老师对最初线上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系统化梳理,使原本错综复杂的摄影发展史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戴菲老师将摄影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摄影术的发明、早期应用、画意摄影、现代主义摄影、纪实摄影、现代摄影转变期、后现代摄影及剧变中的当代摄影。这些阶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环环相扣。戴菲老师用一种流动的、相互联系的视角,始终从整体的社会历史脉络中审视摄影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现了摄影与传统绘画的相互影响,还把摄影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与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联系起来,如此一来摄影在不同阶段的嬗变便有迹可循且合情合理。



戴菲老师的这种全局视角在其他摄影史著作中较为罕见,对于当代读者而言,这种结合了整体艺术史与摄影自身发展规律的多元视角对于厘清摄影的来龙去脉尤为重要。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纪实摄影的兴起,如果不考虑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可能会觉得纪实摄影与之前的画意摄影和现代主义摄影风格截然不同,仿佛偏离了艺术的主线。但戴菲老师及时将读者拉回“艺术主线”,将这一时期的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视作摄影史上的一次“特殊”表现。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摄影探索又回归到艺术领域的老议题,而新闻摄影则以全新的“社会风景摄影”“新地形”“新彩色”等形式呈现。




更难能可贵的是,戴菲老师的视角在不同地域间不断跳转,让摄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面貌得以呈现,形成了一个尽收眼底的全球摄影史观。这不仅是一部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摄影史,同时也巧妙地融合了中国摄影史。戴菲老师在每一章中都提及中国同时期摄影的发展状况,并将中国摄影的历程置于更大的社会背景下,逐步呈现出中国摄影史之于世界摄影史的延后性,以及世界摄影史之于世界艺术史的错位与融合的特性。值得欣喜的是,在当今全球南方语境下,戴菲老师除了关注中国与世界的摄影史,也重视非洲、中南美洲等非西方地区的摄影发展历程,这种全球史观对当代读者而言尤为重要。近年来,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创作逐渐被更多人关注,摄影作为西方国家殖民时期在这些地域所留下“暴行”的见证,如今在更多艺术家的创作中已经成为解殖与重新审视历史的工具,而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极少能接触到被排除在西方主流摄影史之外的国家的摄影发展状况,戴菲老师的书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窗口,呼吁读者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摄影世界。

面对纷繁复杂的摄影发展史,戴菲老师时常提醒读者:“至少在西方摄影史中,某种摄影潮流并不代表整个摄影世界,它常由某个国家主导,‘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长盛不衰者实属少见。此外,从一个国家的整体摄影出发,世界潮流与国家内部潮流之间关系若即若离。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偏好的摄影方向,坚持自己的摄影主张比随波逐流更为重要。最后,摄影史也有流行和时尚,每个时期的摄影热点都是当时代的缩影与表达。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才能立于浪尖之上。”这种宏观的历史视角展现出戴菲老师面对复杂历史的从容。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跟随戴菲老师对摄影诞生至今这短短二百年以来的梳理,我们见证了摄影这一媒介从艺术的谄媚者到自治地位的获得其中的艰难历程,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从陌生到被大众熟练运用的过程,也是一种媒介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并最终汇入更广阔的艺术洋流的过程。




阅读这本书时,我常常感到一种深刻的感动。这些摄影史上细碎的知识点,或许对戴菲老师而言早已烂熟于心,但他却能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反复梳理和提示可能产生歧义的部分,让读者明白摄影的发展并非单一线索,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事实上,“摄影师的艺术”和“艺术家的摄影”一直是摄影自诞生以来的争议点。摄影与绘画的纠缠,既充满对摄影自主地位的探索,也包含对艺术普遍规律的承继。戴菲老师提出的“摄影以艺术为主线,其他为辅线”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是一种涟漪式的、相互连接的视角,使读者对摄影史有了更为立体的理解。

任何一个摄影流派、一个历史时期、或一个国家的摄影史都足以单独成书,而戴菲老师的《世界摄影史》却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巧妙地串联起各个时期及不同摄影类型。在阅读过程中,能时刻感受到戴菲老师对读者的提醒,他并非单纯按时间顺序展示摄影发展历程,而是不断将视野拉大到更广阔的领域,时刻提醒读者以一种流动的视角看待摄影媒介的发展。虽然书中对具体对象的描述相对简略,但正因如此,这本摄影史通读起来流畅而有条理。《现代艺术150年》的作者威尔·贡培兹曾说,“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永远是关于如何从杂乱中理出条理。”而对于艺术史的书写,更是需要删繁就简、提纲挈领,抓住发展的主要规律。读戴菲老师的《世界摄影史》,常有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戴菲老师如此宏大气魄的摄影史观令人慨叹,其文字背后的哲思也时常引发读者陷入更深的思考。书中所蕴含的思考并非仅限于摄影媒介,而是一种对艺术普遍真理的探寻。戴菲老师关于艺术的探讨发人深省,他认为“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情感被唤起或相应时,我们就称这个复杂的过程为艺术。”“我们发现人的艺术情感只是寄居在艺术作品中,它随意地在不同艺术形式间流动,并超越时空传递给每一个欣赏着。”这与海德格尔所说的“艺术就是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部优秀的摄影史,不仅是对客观事实的梳理,更需要具备深厚的哲思与美学素养。

在阅读此书时,我在纸上绘制了摄影在世界、在中国以及在不同历史与艺术背景下的发展坐标,跟随戴菲老师的叙述逐步完善这张流程图。全书读完后,我对摄影史及其发展规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阅读戴菲老师的《世界摄影史》,我深刻意识到,从摄影发明之初的“单线”发展到20世纪以来的“多线”同时并进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尤其在20世纪之后,摄影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学、哲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深刻影响,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主体与其他媒介呈现出更深刻的关系美学,这注定要求我们以一种跨学科的视角去看待任何一种媒介。相信这本摄影史著作不仅是大众了解摄影发展历程的开始,也注定会启发更多人从更宏观和广阔的角度看待摄影这一充满未知可能性的媒介。


目录


1 摄影的来临010
1.1 摄影术的发明 012
1.2 摄影术的突破 016
1.3 摄影术的传播 019
2 摄影的应用022
2.1 摄影与城市  024
2.2 摄影与自然  035
2.3 摄影与时代  041
2.4 摄影与艺术  052
2.5 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摄影  057
3 趋于艺术的摄影062
3.1 画意摄影的兴起  064
3.2 画意摄影的内涵  068
3.3 画意摄影的转向  072
4 摄影的现代世界076
4.1 欧洲的现代摄影实验 078
4.2 美国的现代主义摄影 088
4.3 西方以外的摄影现代化 095
5 纪实摄影100
5.1 欧洲纪实摄影的兴起 102
5.2 美国纪实摄影的推动 109
5.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摄影 120
5.4 西方以外的纪实摄影 130
6 现代摄影的转变138
6.1 摄影艺术的新动向  140
6.2 纪实摄影的发展及其他 165
6.3 西方以外的摄影世界 178
7 后现代摄影188
7.1 后现代摄影概述 190
7.2 后现代时期其他摄影的转型 203
7.3 后现代时期西方以外的摄影 215
8 未名的当代摄影220
8.1 后现代以来的当代摄影 222
8.2 当代的中国摄影 227
8.3 当代摄影的展望 230
参考文献232





书名:世界摄影史

作者:戴菲

尺寸:185mm×260mm

页码:232页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新书上市 扫码购买




新书上市 扫码购买




影艺家
影艺家是以译介艺术与摄影知识、分享图书与展讯、普及摄影艺术教育、推广创作者为核心内容的视觉文化平台。主编兼运营者是译者、写作者李鑫。 主编联系方式(Wechat):Image-writ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