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投资方法(上)

文化   财经   2025-01-17 18:31   上海  

最近有不下10个朋友,来问我指数基金投资方法,可能都是被个股伤透了心。那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如何通过“两低一高”方法来投资指数基金。

 

文章比较长,我会分两天发,建议收藏备用。


股神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写道:“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通常可以打败大部分的专业基金经理。”


这并非戏言,甚至巴菲特还在自己的遗嘱中写道:当他未来过世后,要将其名下90%的资产,购买并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可见股神对于指数基金的推崇。


指数基金属于特殊的被动型股票基金,它以跟踪的指数作为模仿对象,按照该指数的构成标准与权重比例,买入相同或近似相同的一篮子股票,从而获得与该指数相似的投资收益回报。


投资指数基金有如下优点:


1、规避风险。由于指数基金投资的是一篮子股票,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资产类别、行业、地区和公司中,即使某个投资领域或公司表现不佳,整体投资组合的损失也会被表现较好的行业或公司所抵消。这就等于采取了分散投资策略,降低了整体投资风险。


2、节省费用。指数基金由于不需要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服务,因此管理费与托管费均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认为,指数基金的投资收益表现之所以比其他股票基金更优秀,就因为其持有成本更低,长期节省的成本,会极大增厚投资收益,从而完胜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


3、长期稳定回报高。指数基金的成分股存在替换机制,相比个股而言生命力更强大。比如道琼斯指数设立之初共有20家成分股,经过100余年的历史洗礼后,只有通用电气一家存活至今,淘汰率高达95%,但与此同时,道琼斯指数已由最初的100点,上涨至2024年的45000点。所以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投资指数可以收获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指数就像一个经营成熟稳定公司的加强版,因此指数基金与“两低一高”投资方法的适用范围高度契合。


同时,对于日常跟踪与分析而言,我们无需关注指数基金的具体情况,也不用管其成分股各自的表现,只需关注对应的指数即可,这大大规避了“两低一高”方法,需要持续跟踪多只股票,占用大量个人时间精力的劣势。(当然你可以关注我,我来帮你们跟踪)


许多人不知该如何挑选指数基金,其实许多大基金公司都有发行针对各大指数的被动式基金产品。



我们以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为例,目前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数量超过240个,我们按照基金份额由高至低排名,选取前五名的情况如上图所示。


头部基金的净增涨幅、年化收益率相差不大,也就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稍有差别,我建议购买成立日期早、资产规模高、基金份额高、管理与托管费率低的指数基金产品。


...........................


如果你没有时间精力研究并跟踪个股,那么我建议你投资指数基金。因为它简单易懂,甚至你完全不需要具备投资知识与基本面分析方法,仅凭估值进行低买高卖,即可做到稳定盈利。



上图是上证50指数的过去10年历史估值走势图,由上至下分别为PE、PB和股息率,我将三张图拼在了一起,橙色线代表指数点位,蓝色线代表对应估值情况。


很明显图中红框的位置,是指数PE/PB双低、股息率较高的时间段,对应着指数的阶段性低位;而绿框的位置,则是PE/PB双高,而股息率较低的点位,正好对应着2015年、2017年底与2021年初的牛市顶点。


只要你会看估值走势图,当指数点位回到红框位置时买入对应的指数基金,并持有至绿框位置时卖出,想要赚钱并不难。


多说一句,为什么我天天不咋看盘,因为现在指数估值最多算合理,既没低估也没高估,因此没有买入或卖出的机会,看盘纯属没事找罪受。


至于买入标准,我觉得因人而异,如果你的风险偏好较高,指标选点就可宽松一些,这样操作机会也会相应变多;如果风险偏好较低,估值指标就要卡的严一点,这样能保证买在绝对低点。


分享一下我个人的通用标准,当指数PE与PB历史分位点低于20%,且股息率处于图形中的高位,那么就可以慢慢定投建仓。反之当指数PE与PB历史分位点高于70%,且股息率处于图形中的低位,那么就要开始减仓,将利润落袋而安。


当然这只是个通用标准,不同指数特征不同,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买卖标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有朋友问,这种方式依然有许多主观判断的因素,有没有更简单无脑确定买卖点位的方法呢?还真有,我在明天的文章告诉你们。



如果您有如下需求,可扫码加博主微信:

1.「知识星球」用户
2.想加入「投资成长群」,跟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加油打气
3.对境外资产配置,香港身份规划,港卡办理及海外券商开户等感兴趣,可加我微信免费解答。

思索的瓶起子
上市公司财报及基本面分析/《雪球》约稿作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香港保险代理人/全球化资产配置欢迎找我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