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吃房子,80后吃什么?
文摘
财经
2024-02-28 06:26
北京
一位现在已经退休的离异单身老太太,当年40多岁时事业遭遇重创,之后都没能重返事业巅峰,只能打打零工,直至退休。 可退休后的她,依然每个月有接近2万的退休收入,过上了不错的退休生活,还把一个孩子养育至婚育,如此钢铁般铿锵的人生,她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她00年左右趁收入高,房价低,在北京买了个大房子。后来事业受挫期,把一套房子换成了2套,一套收租,一套变成现金。现在靠退休金和房租,陪孩子在南方小城市带孙子,依然可以安享晚年。一房养三代,一个决策管30年。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点在于,如果这个老太太恰好是我,但是2020年买的房子,45岁事业受挫,这时候房价也跌了20%了,贷款还没还清,怎么办?也是一个决策管30年,但是三代养一房了。 什么风花雪月的理想都离不开钱,就像马克思离不开恩格斯一样(恩格斯每个月给马克思大概100镑,当时工薪阶层收入大概20镑)。 只有有钱人和病入膏肓的人才有资格说钱不重要,他们说的也确实是肺腑之言,但他们的蜜糖可能是普通人的毒药。 考虑到这个公号的读者普遍35岁左右活蹦乱跳的健康人,在60后时代红利不可复制的背景下,分享一些可能的思考: 学巴菲特要学全套。记得22年看过一个新闻,至今印象深刻。如图: 比较极端的反面是韩国,奢侈品消费韩国人是中国人的6倍,YOLO(You Only Live Once)及时行乐的思想盛行,韩国人真惨,相当于用自残反对剥削。 相比少年穷,老年穷更惨。有兴趣可以看看《银发日结工》这个纪录片,换位体验下老来穷的生活。 王尔德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讽刺的是,王尔德作为妥妥富二代,最后居然是穷死的,同样剧本的还有李白,我相信肯定还有很多人。 现在的生活水平不代表未来的生活水平,巴菲特教导过:人要活下半场。 2、持有分红类资产。除了在出租自己时间获得现金之外,可以在睡觉的时候也获得现金(是现金不是账面浮盈,平时买菜要用的)。 【REITs相当于资产的IPO。简单做个比喻,假如你有个水电站,但现在需要一笔钱。如果一次把水电站全卖了,虽然你拿到钱了,但还是感觉亏,因为你失去了资产所有权,而且没有二级市场流动溢价。那可以把水电站切成1000份,我自己留下600份,剩下400份卖给投资者。这样你不仅可以继续拥有水电站所有权,还能获得400份换来的钱。作为大众投资者,参与这400份也可以获得水电站的分红。我16年入行第一个项目就是去云南贵州尽调水电站,现在看来这依然是很好的资产,记得业内有个顺口溜大概是“1000kw养活一家人”?】 公募REITs跌了一轮后已经有点价值了。过去46年,美国REITs平均派息率7.56%,2019年香港、新加坡、日本REITs派息收益率5.6%、6.2%、4%。主打抗通胀+长期安全,但要关注底层具体资产,无脑买又白忙10年。个人认为园区和物流类躲远一点(买REITs本来目的就是买防御,结果京东仓储前阵子一跌出名),能源和保租房在价格合适的时候防御性还是比较好的。消费类波动性太大不如直接买股票。 2.2 股息类股票。比如银行,市场对银行的分歧比较大,支持者主要认为经济扩张银行肯定要扩表,政策会呵护银行净息差,30%惯常的分红率。反对者主要担心坏账,类似贵州花1.7亿造关公像的故事不胜枚举。个人看法是股息率到7%,PB到0.5左右,极个别优质资产还是可以考虑的。比如邮储银行,虽然李嘉诚卖出了一小部分,但李录的持仓一直没有变过(个人肯定更倾向相信李录)。但中小机构千万别碰,不信可以翻一下中央金融工作会关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措辞。当然也别无脑买,李录的成本大概3.5港币。煤炭已经很贵了,可能要等到下一个周期才有机会了。港股也有类似的资产但要交税,差不多相当于股息打7-8折。 都说世界大变局,追求确定性太难。但有一个是绝对确定的:现在全国2.8亿老年人口,2050年5亿老年人口,这波老年人是中国最有钱的一波人。医疗是必选消费,人可以戒酒戒烟,但不可能戒药,即便未来医保不够用了,人也会自费吃药的。但医药投资门槛太高,西药面临不停研发、灵魂砍价、国际局势等问题。中药模式更好但要看具体标的,连花清瘟和片仔癀是两种生意。巴菲特建议对于看不懂的医药医疗类可以投资ETF,他自己也投资过医药ETF。 当然按段永平大神说的,标普500,苹果,茅台,Brk,微软,谷歌、腾讯、可口可乐、麦当劳都是可以抗通胀的。信不信还得自己研究,不懂不买。 最近有不少人抄巴菲特作业买日经,人家是在日本低息发债再买商社高息股票,相当于零成本。我们通过QDII还要溢价才能买的到,建议作业不能乱抄。 有一个矛盾的逻辑:负债是为了买房,买房是为了改善生活,但负债并不能改善生活。我们70岁以后房子肯定是过剩的,白菜价时再买也不迟(当然核心区的豪宅肯定继续涨,只不过现在买不起以后也买不起)。现在大多数房子租金售价比只有1%-2%,年轻人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接盘,因此只要不是为了孩子上学,买不如租。 有个自称清华博士的人,AI课居然卖了5000万。现在骗子常常挂着光环出现,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招。 耳边提建议的人太多,觉得只听这几类人的话比较踏实:第一,他已经很富有了,没必要撒谎,且几十年来主打一个正直诚实人设,比如巴芒、李录、段永平。第二,已经很有成就,且已去世多年依然被传唱,并且是给自己家孩子写的家书,比如诸葛亮,袁了凡。个别专家、教授、首席、企业家,或者领导长辈的话,要吸收更要消化,因为无论好心坏心,都可能办坏事儿。 60后的老太太有一套北京房产,就可以应对大多数财务风险。80后未来的老太太们也要尽早积累自己的资本,因为退休金和子女都是靠不住的。 如果投什么要1年功力,那投多少可能需要10年功力。投多少比投什么重要10倍。有资本才能产生质的影响,一万两万的买股票,即便每次都押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增额寿基本可以3%复利写进合同,也是不错的无脑选择,但是流动性比较差,适合给孩子存钱。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时候(1944年)是1盎司=35美元。现在(2024年)1盎司=2025美元。抗通胀是肯定的,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俄乌巴以之后现在已经很贵了。如果觉得其他地方也要开炮可以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