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葡萄酒还是茅台?”

文摘   财经   2024-06-17 20:56   北京  
最近茅子又跌了,我理解不是什么坏事。
1、经销商皮糙肉厚,还经得起剥削。
茅子出厂价是1169,线下店大概2400左右。渠道依然还有100%左右的毛利空间,剔除被迫搭售的系列酒、冰激淋,渠道利润依然很厚。举目全世界,有哪个酒企会给渠道分这么厚的利润吗?钢贸商只有1%的毛利,而“茅贸商”就有100%的毛利(原因当然是不能说的事情了,毕竟茅子经销权=印钞权)。杀一杀渠道利润有助于减少投机需求(黄牛),增加开瓶率,甚至有助于增加直营比例。茅喝不炒,破一破泡沫当然是化解风险的好事儿。
2、价格还是可控的。
酱香黑科技有个特点,越放越好喝,“三分酿,七分藏”。囤茅子的有两类人:一类指望赚点钱(炒客);一类纯粹为了喝(喝客)。炒客又分是不是加了杠杆的,只有加了杠杆的炒客才会在价格下跌的时候踩踏出货,因为资金成本扛不住。据说有个“撸茅圈”,就是在平台蹲点抢购1499的茅子,然后转手卖二手赚差价。等这部分“杠杆黄牛”出局以后,投机需求降低,供求重新平衡。且茅台已经在通过减少巽风酒等产品投放控制供给了,过了这一波踩踏,价格还是可控的。
3、掼蛋没有影响
我之前写过什么是茅台,茅台不是酒,茅台本质上和以前的牲口一样,是祭祀用品,以前请神仙吃饭要杀个牲口表达诚意,现在请“神仙”吃饭要上瓶茅子表达诚意。不管是基建挖煤还是AI造车,总得聚餐吧。上茅子的场合大家都是体面人,不至于喝到不省人事打不了掼蛋,喝完茅子更有助于打掼蛋。
4、酒是人文化的一部分
酒自带上瘾Buff,从美日的经验看,人均高端烈酒饮用量只能越来越高,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喝酒、喝好酒的人会越来越多。即便真的神仙下凡也无法阻止人喝酒。我问了一下AI,唐诗三百首里,“酒”出现的频率仅次于“人”“山”“水”。中国的神话里有喝不醉的八仙;圣经故事有耶稣在婚礼上把水变成酒让客人无限续杯;希腊神话也有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尼采还提出了“酒神精神”(Dionysian);即便是最禁止喝酒的伊斯兰世界,迪拜也慢慢开始能喝酒了,据沙特的朋友说,周末从利雅得去周边饮酒点的高速路都是堵车的。古往今来、天上人间都要喝酒,谁有能力禁酒呢?酒帮人从生命的绝对无意义性中获得悲剧性陶醉。
5、“茅台依然是茅台”
最近在看李光耀回忆录,讲到在钓鱼台请一位马共代表吃饭,问他:“你喝啤酒、葡萄酒还是茅台?”,“我年纪大了,喝茶吧”。这段给我看笑了,原来在钓鱼台,茅台和啤酒葡萄酒是属于一级类目的。
区分茅台和白酒,就像区分苹果和手机一样,大概是这个意思。
End


英博织道
分享个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