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青年如何避免变成内卷老年

文摘   财经   2022-07-19 00:12   陕西  
 A 慢慢变老,毫不浪漫
  “老中青”其实是个很难理解的词,因为关于“老年”和“青年”,大家通常没有争议,但“中年”却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比如:
  如果小a三十多岁,一事无成,34岁高级工程师,35岁网约车司机,人们会说:这就叫中年危机,再唏嘘一句“中年不易”。而如果小b四十多岁,也一事无成,却不幸意外去世,人们又会说:才四十多岁,太可惜了,再唏嘘一句“英年早逝”
  中年像一条可长可短的河,有人流淌成流金岁月,有人不知不觉就淌成了老泥汤子。人都会老,只是方式不同,只有孩子才认为20年时间和20万元永远花不完
  和一级同学聊天,起手总喜欢来一句:“请问这件事的终局是什么?”“请问你的第二增长曲线是什么?”。而又有多少人真正起手问过自己,“你自己的终局是什么?”“你退休后的第二增长曲线是什么?”
  艾里克森说人的一生就是一系列危机,每个阶段都有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老年危机”,我倡导借鉴“胎教思路”,从中青年就开始战备人生最后一役。
  “等我退休了再保养身体”之类的人,和“把性生活都攒着,等老了再慢慢用”的逻辑一样荒唐。有人对后代的胎教问题从还没受精就开始担忧,却在30多岁还对自己的养老毫无准备。
  人虽然不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变老,但多数人会在某一天突然退休。退休后的1/3时间,是我们中青年时代积累的人脉、认知、健康的总整合、总结算。
B 当恐惧老去时,真正恐惧的是什么?
  大家可能听说过,有的老年朋友,明知电话那头是骗子,却还要唠上很久。子女很久不联系,偶尔关心第三次就是缺钱了(因为头两次是前戏铺垫,不好意思直接开口)。
  也可能听说过,有的“老来俏”朋友,越活越新鲜,有新事业有新朋友,恨不得早点退休启动自己新的生活。甚至还有人98岁了也从未变老(比如芒格)。
  有人退休是失业,有人退休是新事业,有人永不退休。
  人最深刻的恐惧,不是贫穷,甚至不是疾病,而是孤独。不是你想和谁吃饭却约不到他,而是根本没有人想和你吃饭。
C 以上铺垫完了,以下略献薄计,与中青年朋友共勉:
  1、积累一些长期被需要的能力
  大多数人工作中看似很忙很“被需要”,其实只是一种假象。签字开会吹牛逼、微操Word Excel PPT办公三件套这种“被需要”,在退休后会被瞬间归零,所以个别人退休后会突然伤感失落,空虚寂寞。如果只会PPT(骗骗他),退休后当然只能骗骗自己了。
  而有些人退休后可以讲讲课、行行医,哪怕教孩子画画唱歌写写字,有点“硬技能”傍身多少可以和世界脱钩的慢一点。冲绳是百岁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推荐参考《日本人的生活哲学Ikigai》
  学习永远都不晚,多数机体的“老化”仅仅是因为不使用,而非衰退,海马体和海绵体类似是可以通过锻炼刺激变大的。身边有一位朋友,拒绝加班,适度迟到,接受迟到扣工资,因为要抽出时间学日语和绘画,从个人长远来看做法值得提倡。
2、积累一群记忆共同体
  用心帮助其他人。有一条衡量成功的标准:愿意和你深度合作的人的数量。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再生”(generativity)。桥水Ray都名利大丰收了,还要花那么多心思帮助年轻人,或许是基于这个原因。渐渐能理解原来领导(此处点名感谢蔡老板)已经永远财务自由了,还在努力帮助青年人成长(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提倡中年多和家庭与故交以外的人(尤其年轻人)建立亲密关系,世界上有很多策略,最高级的只有一条:“仁者无敌”。一次一个很难的并购接管被领导顺利完成,我请教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真诚。积累有共同战斗记忆的“团伙”,为暮年的“把酒言欢”积累点话题,别把自己活成“冥王星”。“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还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诸如压榨、说教、忽悠年轻人的愚蠢做法。面对年轻人切忌爱讲道理爱炫耀,人能炫耀的上限,只能是他认知的上限,在年轻人看来,一份炫耀也许只是个“8848等于成功人士”的冷幽默,心里没谱的人才最喜欢摆谱,互联网时代谨慎摆谱。
3、积累一定钱
  人无法选择生什么病,但可以选择在哪个医院看病;人无法避免衰老,但可以选择住什么养老院;人无法选择自己后代是否会突然打3次电话莫名关心你,但可以选择不要和后代分享有限的资源,“钱钱钱,命相连”。
4、不用纠结婚姻与后代
  和“不生孩子老了怎么办”相比,“生了孩子现在怎么办”更让人焦虑。“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是建立在农耕时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之上的。身边越来越多朋友因为性别、家庭、资源甚至姻缘的限制,选择不婚或无子,实属正常不过。我有看到资料说美国有2/3的婚姻是以离婚结束的(不清楚中国数据)。拥有后代和婚姻不是从0到1的进步,而是从-1到+1的盲盒。拆不好可能等不到欣赏下一代的快乐,这一代的快乐就提前结束了。当然有后代也不是坏事,只是婚姻与后代在养老的语境下其实没有既有观念中那么重要。
  因为有了前3点积累,第4点就不那么重要了。有血缘不一定是好朋友,但真正的挚交一定亲如家人。
D:老巴说过:人活下半场
  年轻的时候狂飙突进不见得是好事,书豪不可能每一场比赛都疯狂。爆发增长、天降贵人都可能是坏事,因为“have to be linsanity every time after then”。重要的不是把把都想清一色,而是琢磨如何才能不下牌桌,玩儿到最后。Rule No.1 of the game is to stay in the game,拉平来看,和晚节不保比,浪子回头、鲳鲫从良可赚大了,真正的胜利是后半程决定的。
  以上,养老无非“有点活儿”“积点儿德”“攒点儿钱”三板斧,而这三件事都需要从长计议,提早准备。

英博织道
分享个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