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创业观察

文摘   财经   2023-02-22 22:51   陕西  
    在西安投身科创投资工作1年,被三秦大地淳朴善良的民风感动,也被很多愿意放弃高校待遇投身科创的科学家创业精神感动,有一句话叫“投资不出南宋领土”,但西安浓浓的科创环境真是出乎人的意料。我想从一名基层科创劳动者视角,分享下一年来的观察和展望。
    1、“大水大鱼”
    如果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爆发元年,那2023年“后口罩时代”或许是科技创业爆发元年。西安的科学家资源自不必说,有足够的科学家,是有足够科创企业家的基础,有大河才有大鱼。有人统计过西安3所高校(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电子科大)合计34名上市公司董事长,排名全国第6,仅次于北上广、南京和武汉。
    此外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后的希望,“国家科学双中心”(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西安)、“秦创原”等等各类“帽子资源”也是给够了的。
      西安高校的科创氛围也正在形成。“普通人不会羡慕皇帝,除非是他的兄弟”,看着隔壁办公室的老李,明明和自己科研水平差不太多,一下变成亿万富翁,大家纷纷坐不住了。陕西高校圈已经孕育出的上市公司有:
    西工大:铂力特、天和防务、华秦科技、蓝晓科技。西北大:三角防务、莱特光电。长安大:三人行、达刚控股。西交大:斯瑞新材。西电:刚过会的诺瓦星云。
    除了这些已经上岸的企业,还有不少正在岸边游泳的企业。注册制大水下,西安可能会冲出更多科创大鱼。俨然一副理工男的春天要来了的盎然景象。
    对投资机构而言,西安也是“鱼多人少”的好地方。例如铂力特,2019年4月上市,而上市前两轮也只有金石和东方云鼎两家机构。芒格说要抓鱼首先得找鱼比人多的地方,而不是苦练捕鱼技巧。
    写到此处需要转折一下,阳春白雪容易吹,但自己也最好骗。还是多说些差距,差距就是空间。
    2、和“同桌”的差距
    陕西和同为西部重要省份的四川对比,大家都知道经济上有差距,我来帮大家拆一拆。
    大体判断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可以从3个维度分析:
    果林面积(上市公司数量);
    果树类别(民企\国企占比);
    果实质量(盈利能力和盈利分布)。
    (1)果林面积,就是上市公司数量。比如最低的青海11家,宁夏15家,最多的广东837家(其中深圳就占了422家)。所以有些地方天生土壤肥沃,适合打粮食。全国各省“林面积”如图,陕西大致和江西河北相当。
    (2)果树类别,就是林子里上市公司类别。刘老师说“民营经济贡献了50%税收、60%GDP、70%技术创新、80%城镇就业、90%市场主体数量”。
    果林里民营企业的占比,不仅代表了地区经济活力、科创水平,更代表了普通人的就业机会、薪酬收入和生活水平。东北大国企遍地,只是少部分人赚了大多数钱;而江浙小老板遍地,相比之下老百姓生活富足的多。再比如科创板现在844家企业,有655家是民营企业,占78%,这还不包括85家所谓的“外资企业”。
    将陕西和四川(同桌)、广东(学霸)、全国(全班)对比,如表

    显然,陕西的民营经济还有很大空间。
    (3)果实质量,首先是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德鲁克说就算是让天使开一家公司,他也是要盈利的。其次是盈利的分布,是“共同富裕”还是“个别富裕”
    从赚钱能力来说,板块市值前10%的企业平均ROIC对比,陕西11%,四川16%。赚钱能力差距似乎有一点,但从行业细分来看,白酒虽美,但产业链太短成长慢,“吃不上太大后劲”,另外,“挖锂一时爽,挖煤一直爽”。陕西的资源优势、科创优势,尤其军工优势更明显。

   但从盈利分布来看,陕西的确距离“共同富裕”还有一段路。陕西板块2021年净利润(归母)约540亿,陕煤一家就占了211亿,约4成(2022年因为“煤飞色舞”行情可能会占到6成)。对比四川板块,2021年共805亿净利润,五粮液贡献262亿,约3成(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润贡献第一名是通威,但总体仅占2成)。四川发展更均衡
    直观感受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陕西陕煤的员工,或者国企员工是有“心理特权”的,就好比前几年阿里巴巴的员工之于杭州,据说吃饭坐地铁都有人故意不摘橘色工牌。但在成都似乎没有“国企崇拜”或者“大厂崇拜”,遍地小老板,巴适得板。在西安认识的应届毕业生明显更喜欢进国企。
    此外,还有一些维度可以参考,比如果林蔓延的速度(上市公司诞生速度)角度,陕西和四川的差距喇叭口也越来越大,和2012年比,四川/陕西上市公司数量已经从1.43倍放大到2.4倍。
    还有来摘果子的大户数量(公募基金持股市值),陕西约700亿,四川约2000亿。大钱关注度的高低,侧面说明上市公司的质量。
    西安作为一个科研基础比成都强、交通比成都便利、阳光比成都明媚,普通话比成都标准,雾霾和成都差不多醇厚的城市,经济发展至少应该是平分秋色才说的过去。
    美国的科创中心硅谷,既不是基础科学中心(MIT在工程和科学都排在斯坦福之前),也不是华尔街。创投圈有“斯坦福派”、“硅谷圈”,能把技术变成可以盈利的企业,背后支撑的是创业文化、创投文化、信息分享文化和优质人际网络、冒险精神、人和信息的自由流动。类比和深圳人谈生意的感觉,和在绝大多数北方城市是完全不同的。
    相比之下中国的科创中心可能也不会是北京上海,但是哪里还尚未可知,武汉、合肥、成都、西安、杭州等等都在烈火烹油的搞科创。
    3、未来的展望和思考
    营商环境这种话题已经老生常谈了,说多了号容易没。我想从“一般从业者”角度谈谈主观感受。
    凡是创业环境好的地方,都是有很多外来户的地方。秦国平推六国,也是靠吸引了六国的人才。硅谷、深圳、特拉维夫也都是靠外来户撑起来的,有人统计过红杉在美国的成功投资案例,3/5的公司有至少一个移民创始人。只有外来户才有“爱拼才会赢”的劲头,老北京每月收租10万,凭什么让大爷起来拼。外来户才是真的“人矿”。
    西安本身凭借高校优势是吸引了全国人才的,但可惜很多也是当4了年“阳澄湖”式沾水西安人就离开了。而从一线城市返回西安的人,求安逸者多,搏事业者寡。国资主导的西安,要吸引更多“卷王”回来,需要更“舍得”的机制,身边不少人从一线城市回来,薪酬动辄膝盖斩、脚踝斩,鲜见腰部以上的。国有企业不仅是一种所有权形式,还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国企改革中后者需要先改变。吸引留住外来户,不仅需要钱,还需要文化。
    西安不缺科技人才,但缺金融投资人才在没有专业投资人的世界,科学家是不大可能离开学校或大公司,脱军装创业的。投资机构类似“解放军”,把有野心和创造力的科学家解救出来。需要更多配置资源的人,把东南飞的孔雀引回来。
    也需要更多孙正义们,把沙特(陕北)的钱往硅谷(西安)撒。西安不缺国企缺民企,指望慢慢长大不现实,需要把更多外地的大企业挖进来,提供高薪岗位,让毕业生可以留下。
    GVC,CVC,BVC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马克安德森(马赛克浏览器创始人)离开伊利诺伊,和多少科学家创业者离开西安,奔赴两个SZ(深圳和苏州)的情况类似,政府不擅长把基础科学转化为社会产品,因为没有赚大钱的动力,没有对风险的容忍,尤其西部政府也没有相应的财政实力。活力如美国SBIC也是失败的。拼多多一举让农村淘宝几年努力白费的例子也不是少数,因为有“创新者窘境”的大企业不会真正支持威胁自己的业务,参考索尼柯达诺基亚尸骨未寒。银行体系风控惯性换脑袋就更难了。
    西安需要更多信奉指数法则、乐意承担风险的专业投资机构,无论是成长派、天使派、甩手派、YC派,还是撒胡椒面派、梭哈派、控股折腾派、酒桌摇人派,需要各种类型的钱混战华山,用金钱大炮轰出一片科创阵地。Facebook成功有一条是因为不着急赚钱,只是因为他卵巢彩票摸在了硅谷,募资更容易所以不用着急向客户下手。而在西安我见过不少不错的企业因为可以募到更多钱而跑去了南方,真是应了那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背井离乡”。
    
    1年来,结识了不少陕西科创界的朋友伙伴们,谢谢大家的帮助。说大一点,科技创业是国家力量的支柱,而西安毫无疑问是下一轮科创竞赛的主战场之一。 投身了正确的事,接下来就是把事情做正确。而把事情做正确,显然更难。  
   从前请州长夫人演唱的时代,机会在“”;现在脱钩的硬科技比拼时代,机会在“”。欢迎朋友们来西安消化碳水,投身科创。
   
 
    


英博织道
分享个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