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柔和地照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广袤的土地上,在这里,10万余亩冬种作物正迎阳生长,为新一年的粮食生产夯实基础。铁场镇珊田村里,500多亩紫云英正抽叶拔节;龙母镇藕塘村里,1000多亩小麦长势喜人。近年来,龙川县着眼于调结构、稳增长,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龙川县油茶籽鲜果迎丰收
稳粮保供成绩优秀
去年,龙川县锚定“农业强县”建设目标,坚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农业质效持续提升,农村活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开创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紫云英不仅是一种药用作物,也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绿肥,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龙川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负责人赖添奎介绍。上一年秋收过后,龙川县积极鼓励农户利用冬季空窗期,发展油菜、紫云英等冬季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有效减少撂荒地,让“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截至目前,龙川县已完成冬种面积9.65万亩,其中小麦2600亩、油菜5945亩、蔬菜4.3万亩、紫云英4.44万亩、蚕豆550亩。
去年10月,河源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团队对龙川县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的晚造水稻开展了实地实割测产。经测产,项目示范片水稻的平均亩产为558.6公斤。其中,百亩攻关田的最高亩产达到662.5公斤。这一测产结果充分展示了龙川县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上的显著成果。
龙川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东省产粮大县”,全县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落实“稳面积、稳单产、稳总产”三稳要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还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去年,龙川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48万亩,任务完成率达105%。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支撑,截至目前,龙川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5.56万亩。去年新增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3.27万亩,目前已经全部完工。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果持续巩固,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3769.96亩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
同时,龙川县还创新工作方式,举办第一届春耕种粮大赛,以典型辐射带动全县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打造更多单产水平高、示范带动力强的水稻示范基地,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户科学种田的热情。全县共有57家合作社、企业及种粮大户参赛。经过测产,参赛的丝苗米水稻平均亩产511.84公斤,比2023年该县早稻亩产增产8.9%;参赛的普通水稻平均亩产589.92公斤,比2023年该县早稻亩产增产25.51%。
此外,去年龙川县还创建了水稻“千亩方”早晚造示范田17个。经过测产,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650公斤,千亩示范片亩产550公斤以上;创建了花生“千亩方”示范田2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350公斤,千亩示范片亩产330公斤;创建了甘薯“千亩方”示范田5个,千亩示范片亩产2300公斤以上。
“特”“优”农业长足发展
在龙川县的各大米铺里,卖得最俏的是本地生产的丝苗米。其米粒晶莹剔透,蒸出的米饭香软可口。丝苗米产业的蓬勃发展,是龙川县加快现代乡村产业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川县以省级丝苗米产业园为抓手,大力推进优质水稻生产。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总规划面积791.85平方千米。2023年,园区内种植规模达14.98万亩,产量达7.49万吨,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达9.67亿元。产业园的联农带农发展成效显著,带动农户3713户,每户年增收约1500元。
支撑起这一组漂亮数据的是科技。在产业园内,从田间管理到颗粒归仓后的各个环节,互联网、物联网的智能化控制无处不在。此外,产业园内还云集了一批在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品种繁育、储藏运输、休闲农旅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下一步,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将在县内形成环形辐射链,通过“企业+农户”订单等多种模式扩大产能,惠及更多农民,创建更加优质的“龙川大米”品牌。
去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龙川山茶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川县是“全国油茶示范县”,油茶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近年来,龙川县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建设龙川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成立龙川油茶产业协会,坚持推进油茶三产融合发展,以标准化生产引领“龙川山茶油”高质量发展,把油茶产业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数据显示,目前龙川县的油茶生产经营企业达155家,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1128户,从事油茶产业的人员超1万人,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约45.59万亩,年产油茶籽鲜果15.14万吨,油茶年产值约18.93亿元,打造出多个油茶相关品牌。
下一步,龙川县将按照“绿富双赢”的发展理念,把油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继续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确保今年全县油茶树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山茶油产能达到1万吨以上。同时,拓展种养结合模式、谋划精品主题旅游路线,以主产业带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更好地推动龙川山茶油走向粤港澳大湾区,让“小小一颗油茶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在做强做优做大丝苗米、油茶两大产业的同时,龙川县还立足各镇优势主导产业,先试先行,打造了全省首个整县推进实施“一镇一园”全覆盖试点项目,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有特色、可复制的“龙川模式”。选定老隆镇澳洲坚果、细坳镇毛竹、赤光镇山茶、义都镇茶叶与佗城镇花生作为第一批“一镇一园”项目,该项目入选2022年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在加快3个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之外,龙川县还积极推进农业招引工作。去年,推动廻龙镇丰树坑种养场投产,引进高密度鲈鱼养殖等项目,畜牧业和渔业得到较好发展。同时,龙川县还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农产品品牌认证,争创“粤字号”等国家和省级品牌。目前,全县有“粤字号”农业品牌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有机食品认证品牌16个、绿色食品认证品牌6个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1个。
此外,龙川县还通过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激发乡村发展潜能。以农业产业为依托,积极探索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农耕体验等生产型休闲农业新模式,先后打造了“绿油花果树小镇”“五色茶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良好态势。2023年3月,龙川县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山清水秀,物阜民丰。龙川县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正深刻撬动着广袤的乡村,成为推动南粤大地向好图强的强劲引擎。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是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油茶人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未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文章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