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绿化争先。节后首日,全省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如约而至。五级干部率先垂范,全民参与国土绿化。“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243万亩,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3.3%,多彩贵州处处生机盎然。
植树造林,富国利民。种树不只是挖坑浇水,更是一门融合科学、技术与智慧的生态经济学。全省人民年复一年,一锹锹土、一桶桶水,培植的不仅仅是一棵棵绿树,更是一座座不竭水库、满仓粮库、无尽钱库和绿色碳库。
2024年3月12日植树节,镇远县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吴贤和 摄
种树种树,种出不竭水库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最大支流,也是贵州境内第一大河。
乌江有两源,北源六冲河始于赫章县,南源三岔河自威宁自治县涌出,两条河流在乌蒙山腹地的重峦叠嶂中奔流,最终交汇于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
站在化屋村的观景台上驻足远眺,青山如屏、绿波浩渺的山水画卷跃然眼前。沿着化屋村交汇的乌江溯源而上,植树护树、向绿而兴的故事亦不断上演。
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风景区两岸青山如屏。张加林 摄
赫章县海雀村,曾经荒山遍野,森林覆盖率不足5%。山上没有树、水土保不住,雨季泥石流、旱季渴死牛。海雀人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造林绿化,才能改善生态环境。此后30余年,海雀村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超过77%,万亩林海绿波涌动,村子风调雨顺,生活越来越好。
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曾经石漠化连片。连绵的石头让海拉陷入“看山山光、看水水荒”的生态困境。为了战胜“地球癌症”,海拉干部群众见缝插绿,在土层厚的地方栽竹柳,在土层薄的地方点播车桑、刺槐、花椒。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林草植被恢复……持续的国土绿化行动,让海拉镇这个“光长石头不长草”的地方终于披上了绿装。
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曾经水土流失严重,一场大雨下来,地里肥沃的土壤顺着坡边缘一路向山下流,与河水混在一起,流成了一条“黄河”。土地长不出庄稼,杂草丛生。2020年,金沙县建设国储林。如今,信安社区种植的杉木、楠木在山坡地里成片交错,曾经的荒山变得满目青翠,“黄河”也成了清澈的溪流。
护河要护林、治水先治山。处于乌江上游的毕节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全力加快乌江流域重点生态区域修复和保护专项、国家储备林项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实现了岸绿、河畅、水清、景美。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不竭水库哺育着流域内各族群众,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1月,贵定县宝山街道山桐子种植基地山桐子喜获丰收。肖伟 摄
种树种树,种出满仓粮库
1月18日至25日,贵州省2025年新春林产品展销会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西南商贸城2号馆举行,置办年货的群众人头攒动,森林粮库孕育的特色山珍让大家爱不释手。
在展销会西门通道,贵州水城宏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谭龙英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主推的是山桐子食用油产品,这款山桐子油富含丰富的亚油酸、角溪鲨,还有维生素E。山桐子油可烹、炸、煎、炒与凉拌,是优秀的烹饪搭档。”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咨询购买。
另一边,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也围了不少消费者。“玉屏还是周总理提名的油茶之乡啊,厉害嘞。”“我知道山茶油,以前卖得好贵哦,现在价钱降下来了不少。”“专家说常年吃茶油,对心血管好,还可以防三高。”大家一边讨论一边掏出手机扫码。
近年来,贵州结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全省发展实际,将油茶、山桐子等作为木本油料重点树种,在国土绿化中广泛种植。在铜仁市,以玉屏为核心,碧江、万山、松桃、江口为重点发展区,石阡、思南为积极发展区,印江、德江、沿河为拓展发展区的“一核三区六带多园”油茶发展格局已经成型。依托树种结构调整、低产低效林改造等项目,同时深入挖掘四旁造林潜力,铜仁市累计建成油茶产业基地125.11万亩。在遵义市,汇川、桐梓、绥阳、道真、凤冈、正安等县(区)山桐子产业均已初具规模,围绕国储林、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石漠化治理、退化林修复等林业工程项目,遵义市科学规划山桐子种植区域,打造了一批示范基地。目前,该市共发展山桐子28万亩,面积位居全省第一。
截至2024年10月,全省油茶面积392.4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山桐子面积68.4万亩、人工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下一步,贵州还将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结合国土绿化,大力发展油茶、山桐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为消费者供给更多森林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肉禽、森林药材、森林甜品,让更多“森林热量”与“森林蛋白”从林间走向餐桌,为百姓提供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绿色生态的食物供应。
岑巩县平庄镇平庄村走马坪茶树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胡攀学 摄
种树种树,种出无尽钱库
过年过节,带上全家人到贵州的森林康养基地养身养心成为许多游客的新选择。
在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云屯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游客刘婉秋一家玩得不亦乐乎:“两位老人喜欢泡温泉,孩子们在玩树屋滑梯、飞越丛林、野趣探索,大人可以体验真人CS、射箭、骑马体验等娱乐项目,到了晚上一家人再聚在一起吃花园烧烤,实在是太惬意、太放松了。”
据了解,云屯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占地面积6700亩,其中森林4300余亩,植被覆盖率高达95%。立足“森林+旅游+康养”定位,基地不断完善森林康养业态,搭建了温泉疗养中心、绿野仙踪魔法森林乐园、智慧绿道、户外运动等项目,同时根据节庆推出诸多活动,不断刷新游客的体验感。基地自2018年底投入使用以来,平均每天接待省内外游客上万人次。
近年来,黔西南州依托富集的喀斯特峰林、瀑布、峡谷、天坑、高山草原等众多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全州共打造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0个,建成康养休闲步道783公里,完成安龙石斛谷森林康养基地林区公路绿化、彩化8.2公里,建成健康管理中心12个。全州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近100万亩,森林景观利用(含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值超15亿元。森林康养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民宿、餐饮等经营和提供房屋租赁,吸纳当地群众在基地从事保安、保洁、导游以及其他服务类工作,促进了乡村振兴。
在黔东南州,林下经济成为打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转换通道的金钥匙。坐落于黄平县上塘镇永爱村的苗疆蜂业公司地处原始森林朱家山边界,山泉潺潺、空气清新,是养蜂的理想之地。刚刚过去的2024年,公司凭借森林资源优势,建成科技蜂箱6000余箱,年产中蜂蜜超9万斤,产值近1400万元,带动376户2800余脱贫户稳定增收。
一边培优森林、一边借林生金。黔东南州积极推进营造林、林下种养等发展,2024年,全州完成油茶新造14.01万亩、改造14.92万亩,油茶累计面积达183万亩,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累计749.67万亩。同时积极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促进全州林业加工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集风景旅游、自然教育、文化体验、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目的地,2024年全州林业总产值已突破605.49亿元。
种树种树,种出绿色碳库
走进贵阳市开阳县杠寨国有林场,微风拂面,茂密的树叶沙沙作响,伴随着啁啾鸟鸣,令人心旷神怡。
2024年4月,杠寨国有林场获得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签发第一批贵州省林业碳票,获批碳票面积1029.3亩,监测期碳减排量6741.2吨,根据最新全国碳市场每日综合价格行情收盘价87.62元/吨计算,预估经济价值达到59万元。
2024年6月,全省首单省级林业碳票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交易完成。案件当事人(委托人)在贵州环境能源交易所,认购杠寨国有林场持有的省级林业碳票,认购碳汇量385吨,交易总价共计32725元,从而弥补因其行为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
生态有价、损害担责,为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修复责任,构建多元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贵州省林业局积极引导涉林案件违法行为人通过自愿认购林业碳汇的方式来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2024年11月,广东省南海区与贵州省雷山县签订了《司法碳汇跨省协作框架协议》,以推进两省两地交流互鉴“碳汇+生态修复”实践经验。2024年12月,广东南海一家科技公司因新建厂房,未办理环评验收手续,存在环境侵权行为,被当地行政执法机关拟作行政处罚,该企业跨省认购了贵州10万元林业碳汇,实现了“跨省”首笔碳票成功交易。
绿色是最亮丽的生态底色,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贵州通过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质量提升、林草资源保护等,全省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面积达1.66亿亩,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超15亿吨。
锁定“双碳”目标,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贵州省林业局先后出台了《贵州省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贵州省林业碳票登记及交易管理规则》《贵州林业碳票项目方法学》《关于在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认购林业碳汇的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林业碳汇发展。通过开发林业碳汇产品,积极参与市场交易,贵州从过去的“卖木材”变为“卖空气”,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数据图表】
2024年贵州国土绿化成绩单
1、全面完成造林任务。2024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286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887.8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预计达63.3%。
2、推进全民义务植树。举行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2024年全省累计完成义务植树5405万株、参加义务植树1419万人次。
3、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完成树种结构调整10万亩、退化林修复234.09万亩、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面积1.4万亩,建设国储林省级示范基地13个。
4、保护古树名木。为全省登记在册的13.75万株古树名木统一投保。投保以来,保险理赔株数共104株,完成赔付104万元。
5、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将松材线虫病除治纳入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树种结构优化调整等生态工程项目一体化推进,累计清理枯死松树59.25万株。
6、强化森林防火。全面加强野外火源管控,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火行为,持续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包县蹲点工作,加快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7、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累计完成扩大和改造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66.66万亩、总产值突破330亿元,持续推广林药、林菌、林蜂、林禽等种养模式,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超850亿元。
8、推深做实林长制。省、市、县三级林长签发总林长令99道,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开展巡林61万人次,协调解决问题1483个。
9、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组织黔东南州和开阳县等9个县(市、区)开展集体林改试点,打造10个省级集体林改示范点,研究提出44项省级配套政策清单,协同推进改革任务落实。
10、推动林业碳汇发展。在全国率先建立由省级层面统一规范颁发林业碳票机制,颁发首批省级林业碳票10张,累计实现交易1100万元。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油茶人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未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文章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