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我国的食用油标准体系、为何要推广小瓶油、选好油看哪些指标?

企业   2025-02-08 16:14   河北  






在当今快节奏、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背景下,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品质与健康属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人们对食用油的选择也更加谨慎和讲究。

近日,新华健康采访了中国油脂行业的著名科学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王兴国教授,详细解答了消费者关注的话题,干货满满的分享内容包括:


  • 食用油产业发展情况、食用油标准体系

  • 好油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 “油瓶子”如何多装中国油?

  • 食用油保质期究竟是多久?

  • 为什么“小瓶油”一直没能推广开?

  • 如何保障消费者“吃好油”?选购油品要注意哪些?


访谈中,王教授还提及了正在修订中的植物油国标GB2716。访谈详细内容如下:


我国的食用油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主持人:目前我国油脂产品的结构、营养安全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王兴国教授:我国的食用油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后,引进国外的一些理念、装备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近20年,食用油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很快在某些方面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到国外去,可能不会像在中国超市一样,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用油,这也和我们这些年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总体来说,油脂的产品结构和营养安全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食用油也是有好多的标准,建立了标准体系,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比如植物油GB2716等,都是强制性的安全标准。近几年,我们国家在推行“标准领跑者行动”。


强制标准并不是最严格的,而是最起码的要求。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等是在国家强制标准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标准,从指标来说,比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更严格。


主持人:请问国际上关于食用油的标准又是如何界定的?


王兴国教授:中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成员之一,参加了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指标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整个标准体系目前还是比较相近的。


我们形成了安全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从理论上来说,行业标准也好,团体标准也好,推荐性标准也好,很多指标是在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也就是说比强制性标准更严格。

好油的标准是什么?

主持人:超市里面有各类植物油,具体的营养功效有哪些?和以往相比,现在植物油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有哪些方面的升级?


王兴国教授:我们国家是一个油脂生产的大国。消费者一直在问我们,什么叫好油?平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油来消费?我写了一个科普书《少吃油 吃好油》,总结了好油的三个标准。


第一、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油脂主要的组成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一个甘油上连结了三个不同的脂肪酸。


第二、有丰富的有益伴随物。我们吃的食用植物油,除了甘油三酯以外,实际上还有一些微量的脂溶性物质,比如维生素E、植物甾醇、多酚、谷维素、芝麻素等等。


第三、没有或很少危害物质。比如反式脂肪酸。我正在参与修订GB2716标准,是强制性的一个标准,准备把反式脂肪酸指标也放到里面去。

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有何建议?

主持人:王教授一直在关心中国的粮油安全问题,提倡让中国人吃自己的好油,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有何建议?


王兴国教授:我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从国家层面来说,让中国的‘油瓶子’多装中国油,是粮油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目前行业正从不同方向探索食用油生产的更多可能, “不和粮田争土地”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食用油企业不断尝试从一些副产品中提取食用油。


比如米糠。大家觉得米糠不是很好听,所以我们把产品名字改成了稻米油。稻米油是非常好的一种油,含有丰富的谷维素、植物甾醇。


另外就是玉米胚芽。我们的玉米胚芽基本上都变成了玉米油,目前玉米油的产量已经达到两、三百万吨,不和我们的粮食争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来说,我们首先要保障主粮的安全,这是我们工作的主基调。


我们还非常多地在做一些木本油料,包括油茶籽油、核桃油等产品。这些都是长在山上的,也不和粮食来争土地,把这些产量提高,逐步提高食用油自给率。

食用油保质期究竟是多久?

主持人:食用油在储存或者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会导致油质变差或营养成分降低,为什么会这样?平时应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王兴国教授:因为曾经经历过缺油的日子,所以至今仍有人保留着 “囤油”的习惯。很多人觉得油不会坏,但实际上油是比较容易酸败的。


现在的食用植物油保质期一般都可以达到18个月。但这18个月是在商品包装完整、放在相对阴凉的储存环境中能够达到的保质期,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家里的厨房并没有这样的条件,有的还晒着太阳,实际上很多是达不到18个月。


还有对于开盖后的保质问题没有注意到。目前国内植物油达到保质期几乎都是靠充氮气。油脂哈败变坏的过程是需要有氧气的,是氧化的过程。用氮气把氧气置换出去,所以油的保质期会比较长。


粗略计算,对一个三口之家来说,如果每天消耗量食用油25克到30克计算,实际上可能三个月吃不完一大桶油。


目前开盖以后的保质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我们的消费者大都没有这样的意识。

为什么“小瓶油”一直没能推广开?

主持人:一直没能推广开用小瓶油的原因是什么?


王兴国教授:这与成本、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有关。


在国外市场,食用油普遍采用添加抗氧化剂的方式,延缓油脂的氧化。但是国内消费者更希望看到“清洁标签”,所以厂家也在迎合这样的需求。在中国市场以前是有加抗氧化剂的,现在很少见,主要采用充氮气保鲜,这方面可能还是需要教育宣传。


在这次GB2716国家标准的修订中,希望能将小包装食用油的“最佳食用期”标注作为一项标准,添加其中。提醒消费者,油的包装打开以后最好在两三个月内食用完,更好推广小瓶油,这样也慢慢地让一些厂家生产更小包装的油。


主持人:如果要用小瓶油的话,打开之后氮一样是流失掉了?


王兴国教授:小瓶油食用时间短,很快就可以吃完。最好买1升的油,有人用的比较快,可以买几瓶1升的油,可能比买大桶的油稍微贵一点。


还有一点,要习惯把油放在冰箱里。影响油脂氧化速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氧气量、光照强度等等,也和食用油本身的成分有关。有些油饱和程度比较高的,比较容易氧化;有些油比如说菜籽油等,相对比较稳定一点。把油放在冰箱里,可以更好预防其酸败变质。

如何保障消费者“吃好油”?
选购油品要注意哪些?

主持人:我们国家现在出台了哪些食用油标准,在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的保障食用油的安全?


王兴国教授:目前的标准体系和几年前相比,已经有比较大的变化,逐步将好油的三个标准融入其中。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油的包装上标明了植物甾醇含量多少、橄榄多酚含量多少等等,都是在向消费者宣传,油中含有一些好的物质。另外还有一些油,标明“零反式脂肪酸”,现在市场上有非常多,说明生产企业对于营养成分保存和避免有害物质生成做的比较好。


主持人:我们普通消费者在超市选油的时候,主要看哪些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王兴国教授:首先我们要选择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有几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Omega-3和Omega-6的比值。


我在很多场合说,如果你选一种油,就选菜籽油。为什么菜籽油比较好?因为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含量比较高,可以达到50%到60%左右。


你可以自己来调配调和油,多种油的调和会让脂肪酸会更均衡。


关于Omega-3和Omega-6的比值,菜籽油是1∶3、1∶4左右,大豆油可能在1∶10左右,花生油在1∶30左右,玉米油在1∶50左右,葵花籽油在1∶200左右。也就是说比值越大,离我们需要的差别越大。比如你选择葵花籽油,就搭配亚麻籽油;因为亚麻籽油的Omega-3含量高,葵花籽油的Omega-6含量高。


主持人: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用油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我们的健康生活也提供了更好的保障。非常感谢王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真知灼见和干货满满的分享。相信很多朋友今后在选油用油方面也能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健康。

信息来源:新华健康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油茶人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未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文章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油茶人
致力于传播中国油茶相关知识和资讯,宣传健康农特产品,对接各种资源,为农民和企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