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富”绿”双赢新图景 茂名探索“油茶+N”产业新模式

企业   2025-02-07 16:44   河北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列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由国家层面力推的经济林树种。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打造高质量“油茶+N”示范基地,多点发力,着力把油茶产业培育成有茂名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提升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综合效益,以林业经济赋能“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

  引新——

  高质高产香花油茶良种落地

  茂名市油茶产业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起到80年代初期种植面积就达40多万亩,90年代中期由于经济价值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目前,广东省主要以单一油茶林种植为主,油茶种植周期长,林农积极性不高成为影响林农种植油茶的主要因素。

  市林业局贯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的发展理念,把油茶产业作为拉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入挖掘油茶产业优势,建立粤(茂)桂油茶科技协作机制并发挥作用,取得广西林科院香花油茶“义”系列良种技术成果使用权许可,获得其知识产权和油茶良种繁育技术,从2023年起,先后在我市国有林场引种高质高产香花油茶良种达1000亩,并打造香花油茶示范基地。

  香花油茶良种具有造林易、生长快、抗性强、油脂优、产量高等优良特性,入选“全国油茶主推品种”,鲜果出油率达10%,超出其他品种3%~5%;种植3年即可进入结果期,提早其他品种2—3年,盛产期茶油亩产达60kg。

  探索——

  油茶因地制宜增产增收

  为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升级,市林业局领导多次带队到省内外各地调研学习油茶产业经验,召开油茶生产现场工作会议,谋划重点工作任务。市林业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党员干部、群众,到示范基地进行油茶义务植树,多次组织专家进行油茶技术指导及现场答疑。国有林场成立以林场支部书记为组长、林场党员干部为成员的油茶生产工作组,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党员干部常驻油茶示范基地一线,带头解决油茶种植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和油茶丰产技术。

  聚焦科技赋能,探索“产学研”融合新机制,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西林科院、广东省林科院、市县林科所等科研单位合作,组建专家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在油茶良种繁育、高效栽培、产品开发等方面联合攻关,助力茂名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首次实现油茶种植“五化”科学管理,打造“品种优质化、水肥智能化、防控绿色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的高标准“五化”油茶示范基地。

  推行“油茶+N”复合经营,创新油茶种植模式。“油茶+N”复合经营打破单一油茶种植模式,通过复合套种,实现当年投入3000元/亩成本,当年产生4000元/亩收益,实现当年投入、当年回本、当年盈利。相比于传统的单品种种植,在油茶经营前期(1—5年),“油茶+N”复合套种每亩可增加3万元的利润,真正打通油茶产业发展投资大、收益慢的最大壁垒。复合套种还可以根据各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选育不同的经济作物,既能充分利用地力,又能科学管护油茶林,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研究——

  延长油茶产业链条

  以油茶生产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融入科技创新、引入生产工艺和建设区域品牌,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高价值链,实现从油茶种植源头到消费服务终端全环节协同发展的动态关联,推动油茶产品逐步向多样化、多品类转变,油茶系列特色林业品牌被打响,乡村特色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增强。油茶产业已成为重要产业之一,附加值较高的茶油“土特产”正成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新赛道。

  目前,我市以国有林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油茶龙头企业连点成线,形成串联全市的油茶生产加工示范带。由示范基地培育良种、输出技术、传授经验,通过各地企业引进、转化和推广,辐射带动40多个镇(街)240多个村组发展油茶产业,带动近6万人次就业。创新开展油茶品牌提升工程,打造茂名区域公共品牌——茂林益元,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抓手,打响茂名油茶品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组织经营形式,带动帮扶本土油茶加工作坊做大做强,通过精加工、深加工,提升油茶附加值,形成油茶产业链集聚效应,提高产品销量,增强行业竞争力,防范和减少油茶产业市场风险。

  此外,还围绕示范基地开发森林旅游康养新业态,通过农家乐、观光采摘等形式,让游客亲身参与林业生产活动,兼具休闲、购物、美食、游玩、手作等体验。结合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林下养殖产业发展,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农文旅深度融合。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油茶人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未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文章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油茶人
致力于传播中国油茶相关知识和资讯,宣传健康农特产品,对接各种资源,为农民和企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