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著名作家琼瑶女士的遗体在台北阳明山举行了落葬仪式。这两天,可能是受这个突发事件的影响,我一连看了好几部琼瑶小说。严格来说,是重温,都是以前看过的,隔了十几年二十年,又重新拾起来。虽然大致知道个故事梗概总体走向,但具体情节肯定都是忘光了,所以也就跟看一部新书没啥区别,看得还蛮津津有味的。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同一个读者,少年、中年、老年,看出来也是不一样的,这不,我就看出了一些年轻时候没有过的感想,同时也好奇,不知再过二十年,会不会又有啥新的想法呢?我之前连着发了三篇都是“表扬”琼瑶的,今天就要来“批评”一下,我发现,琼瑶女士好像对人性不大了解!我和碧槐是在夏令营里认识的,她文雅,纤细,多愁善感,写一手好诗词,精通中国文学,她多才多艺而弱不禁风。当时,为她倾倒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追她的男孩子难以胜数,她在那芸芸众生的追求者中,独独选中了穷无立锥之地的我,简直使我像飞在云雾里一般。她和我谈诗词,谈绘画,谈人生,谈梦想,谈爱情——哦,我简直为她疯狂了。小时候看这段,没啥感觉,只觉得碧槐真可爱,“谈诗词,谈绘画,谈人生,谈梦想,谈爱情”……是我我也爱,现在想来,有哪个男人会喜欢和女人谈这些?又有哪个男人会因为女人“谈诗词,谈绘画,谈人生,谈梦想,谈爱情”就爱上她的?有吗?有吗?有吗?哪怕是外貌描写,琼瑶更注重于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以及整体气质。我随便摘几句,你们感受一下:她站在那儿,白衣飘飘,如云,如絮,如湖畔昂首翘立的白天鹅,如凌波仙子,飘然下凡,浑身竟纤尘不染!盼云的雅致,盼云的文静,盼云的古典,盼云的轻柔——以至于盼云不用说话,而只是默默瞅着人的那种神韵。那是学都学不来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深幽的美。访竹妩媚轻柔,古典纤雅,飘然如白云出岫。访萍却活泼明朗,现代热情,潇洒如玉树临风。……她坐在那儿,偏分的长发一直垂到腰际,白皙的面颊带着种“遗世独立”的幽静,穿了件纯白色的洋装,脖子上系了条小小的红纱巾,安详自如,飘然宁静,却像个发光体般璀璨,散发着某种难以描述的韵味——属于青春的,属于女性的,属于楚楚动人的那种轻灵。林青霞是很美,但我还是没法把她跟上面那段文字联系起来。相比琼瑶的“虚”,金庸就实在多了,往往寥寥几笔、三言两语概括,黄蓉是“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可逼视”,小龙女是“全身雪白、秀美绝俗”。一句话,好看就完事了!对了,金大师偏爱皮肤白的,凡女主角没有一个不白到像电灯泡般发光发亮。描写陆无双“皮色不甚白晰,但容貌秀丽,长大后更见娇美”,特地点出,可见“不白”在他的审美里是缺点。除了好看,性格也很重要,聪不聪明不要紧,要紧的是忠心。像小昭和双儿,就是金庸最喜欢的,赵敏和周芷若这种有政治野心的,就很可怕。黄蓉聪明漂亮兼具还烧得一手好菜,还永远最爱靖哥哥一人,活到五十多,和郭靖同生共死;程灵素聪明不漂亮,十八岁英年早逝。古龙就更实在了,基本不描写五官,肤色也不甚要紧,要紧的是身材。她的胸还是挺得很,腰还是细得很,小腹还是很平坦,一双修长的腿也还是很坚固,全身上下的皮肤绝没有丝毫皱纹。她的眼睛还是很明亮,笑起来还是很令人心动。古龙还喜欢让笔下的女人,动不动就脱光了色诱男主角,然后男主角摆出一幅坚决不上当的表情。类似的场景出现多次。有时候不得不说,男作家和女作家的区别,比现实中的男人和女人还大。文学,放大了区别。要说“看见”女性,那还得是琼瑶,毕竟,她自己也是女性。《雁儿在林梢》这个故事非常好看,你可以把它当作一部有爱情的悬疑小说来看,就是容易看出乳腺结节。因为有悬疑,有反转,我不剧透,现在我们再说下一个故事。她站在那儿,一袭黑衣,长发垂腰,白净的面庞上,是已经被辗碎了的青春。两年前,那辆辗死小叔的汽车,把盼云的青春也同时辗碎了。小叔死了,全家的悲哀加起来没有盼云一个人的多,因为对全家每个人来说,小叔都只是一部分,唯有对盼云,小叔是她的全部。是怎么得出“全家的悲哀加起来没有盼云(小婶)一个人的多”这个结论的?丧子之痛会比不上丧偶?那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好吗!更离谱的是,这个盼云,明明自己有娘家,结婚两个月后丈夫因车祸离世,也没有孩子,她就一直住在丈夫家,然而这个可不是她和丈夫的小家,有公婆、有大伯子大嫂子小侄女,有一大家子人。虽说台湾没经过“破四旧”,可能民风是要比大陆保守,可这毕竟也是1980年了,不是1890年啊!丧偶即等于夫妻关系的结束,惦记公婆经常回来探望就是了,有必要还一直住着吗?要知道年轻人们,除非有特殊情况的,婚后都不愿意与老人同住。以前是住房条件差,没办法,三代同堂,现在只要条件允许,都是分开的。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活着尚且如此,何况死了的!“姐,”倩云开了口,非常直接。“爸和妈要我向你说,两年半了,过去的事都过去了,你不能一直住在钟家,你该住回家去!”盼云呆了呆,沉思着,这是个老问题。“可是——”
“可是你已经嫁到钟家去了!”倩云很快的接口,打断了她。“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钟家的每个人,每间房子,每块砖每扇门每件家具,都只能带给你痛苦的回忆,以前,你在最悲痛的时候,我们不跟你争。现在,你该回家了。”
——《聚散两依依》
除了这两部,最近我还看了《六个梦》,这是一部中篇小说合集,其中的几个梦都因被影视化而家喻户晓,比如《婉君》《哑妻》《三朵花》《生命之鞭》,文中某些人物也让我看得如鲠在喉,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
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正是琼瑶的成功之处,如果一部小说你看完了,啥感想都没有,看过等于没看过,岂不是白看!而感想愈多愈说明成功——《红楼梦》是让人感想最多的,以至于形成了“红学”,也是最成功的。
至于说琼瑶不懂“人性”,这又有啥,小说,小说,不必当真,金庸还不懂“物理”呢,无论是“梯云纵”还是“铁掌水上飘”,哪一个符合科学规律?
![]()
联,请大家“设为星标”,并且读完之后经常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