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朋友们!继上回淮剧团送票之后,这回又要送票了,这回送的是联合国非遗、百戏之祖、江南兰花、有六百年历史的昆曲!来自昆山当代昆剧院。
有人可能要问了,猪猪老师,侬格花头精满透的嘛,跟外地的文艺界也有联系?
这个事情呢是这样的啊,我跟上海这边,什么京剧团、淮剧团、昆曲王子的,确实是因为工作认识,但是跟昆山还真不是,完全是因为我的个人兴趣爱好,只能说,缘分天注定。
则为你如花美眷,共度那似水流年。
昆曲,真是太美了!
我不是自从这个地铁“双11”开通了以后,今年春天跑了几次昆山嘛!每次都是差不多的流程:先是吃奥灶面,然后去听昆曲顺便撸一把鼻涕眼泪,最后去“维也纳”困觉,第二天吃过中饭回来。
第二次去,是个讲座,关于《西厢记》的,有讲有唱。那边看戏有两个场合,一是梁辰鱼昆曲剧场,是个正儿八经的剧场;二是昆曲文化中心,算是个沙龙形式,容纳五十人左右,边听戏边喝茶。两人共一个茶几,合一个茶注。
我边上是个小伙子,一杯接着一杯地倒茶。
眼瞅着那个跟我二十年前身材很相似的茶注快要空了,我就有点发急:这孩子长得挺眉清目秀的,咋不懂道理呢?
正在此时台上主讲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唱腔。
小伙子嗖地一下跑上去亮开嗓了: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选自《西厢记·听琴》。
嚯,敢情原来是专业人士,喝茶是在润嗓呢!
跟小伙子对唱的是坐我前排的一小姑娘。
他们下台之后我听他们讨论几月几号几点钟《西厢记》内部彩排。
同志们,朋友们,所谓彩排,跟正式演出是一毛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不公开不售票。
我就厚着脸皮上前搭讪,我说我能不能也来观演一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不仅自己去,我还带了大卫·王去。虽说昆山看戏比上海便宜,就算一人一百好了,这两个人不也要两百块?我心里过意不去,送了一本价值38元的《吃·生活》。
就这样,你送我戏,我送你书,这就认识了,算是朋友了!
所以这回莺莺小姐和张生“两口子”来上海演出,我是一定要大声替他们吆喝的。
且说莺莺小姐由腾腾和张生张争耀,这回还是演一对情侣,不过朝代换了,故事换了,演的是西施和范蠡。
没错就是那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啦!
由腾腾 饰 西施
张争耀 饰 范蠡
这部戏名叫《浣纱记》,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梁辰鱼的代表作。
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第一人。从元到明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就是从梁辰鱼开始,才真正的从“曲”到“剧”。
刚才啊,我台小鲜肉主持人,播报的时候把《浣纱记》念成了《浣溪沙》,结束后挨了王主编一顿批。不过呢,他虽然口误,有一点倒也没错,就是这两个呀,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典故:浣纱女西施。
古籍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省诸暨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就是当年西施浣纱处。
浣纱,就是洗衣服。
《浣纱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情情爱爱的言情剧,它其实更是一部政治剧,一部大女主戏,“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浣纱记》虽是一部已经写了460年的戏,但是现在流传下来还在演的只是其中个别几折,如《泛湖》《寄子》,所以此次老戏新排全本上演也是机会非常难得。以当代的审美视角,演绎数百年前的昆剧开山巨作。
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不要错过。
然后下面重点来了,说说怎么拿到免费票。即日起,每天下午5点到6点,收听东上海之声FM106.5《三听可乐》,参与互动,回答问题正确,即可参与抽奖,获奖者每人2张戏票。
免费票有限,抢不到的自己买咯,下面是购票链接。
时间:10月15号17:15分
地点:福州路701号
交通:1号线2号线8号线人民广场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