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有读者朋友已经精准地指出了,那咱们就兑现承诺啊,来吧,聊聊我的安徽中南部之旅。
其实是四个地方,合肥、庐江、安庆、池州。合肥照片没放。
没放是因为就去了园博园和巢湖边,这照片拍出来,一个满眼绿,一个一汪水,也不好认啊!
无论在哪里,一日三餐少不了,今天这篇就来介绍吃了些什么。
首站合肥的两顿正餐,一顿是四川冒菜,一顿是隆江猪脚饭。
并非我喜欢吃这两样, 而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你问为什么不吃本地菜,首先呢,省会城市,外来人口是比较多的,其次呢,我去的地方又是新区——我这次就没有进城,火车站合肥南直接地铁到巢湖边,路过园博园再多玩一个景点,时间紧,地方少,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寻找,有啥吃啥,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所以我们的安徽菜之旅,就从庐江开始。
首先阐清一个概念,就是安徽菜不是徽菜,狭义的、传统的、正宗的徽菜,指的是徽州菜,正如江苏菜也不是苏州菜。事实上就没有江苏菜,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淮安市,和江苏省苏州市,能吃到一块儿去吗?讲到一块儿去吗?同理,此规则也适用于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安庆市和安徽省黄山市。
庐江
庐江有个汤池镇,以温泉出名,我就找了一个房间内带大浴缸的温泉酒店住下。
酒店有餐饮,名庐州宴,庐州,合肥古称也。这家经常有来举办婚宴的,所以它的做菜口味应该是比较接近当地人。
菜量偏大,点了一荤一素两道。
荤是咸鸭蒸黄鳝。我作为“三高”人士,讨厌油水大的,所以相比炒菜,我觉得蒸菜挺好的。
没想到端上来一看,明晃晃,亮晶晶,整盆浸在好大一滩油水里!也不知这油是从咸鸭里蒸出来的,还是人为后加的,我觉得后者可能性更大,毕竟要从天然的鸭子皮蒸出几十毫升的油脂,有难度。
整道菜齁咸。黄鳝也咸尚能下嘴,咸鸭就跟吃火腿似的,遂放弃了。
素是渣马齿苋。
马齿苋是一味中药,也是野菜,有凉血解毒、除湿通淋之效。我从未吃过就想尝尝。我本以为清炒,但是人家用了当地特色做法:渣。
所谓渣指的是米粉。
菜剁碎了,加米粉,加肉末,同煮。黏糊糊,软滑滑,很适合没长牙的小孩和掉了牙的老人。
也偏咸,另外也加了油,肉末也是五花肉。要说味道还是可以的,就是不太健康。
总结下来,咸度和山西菜有得一拼,但因没有酸和辣,所以还能下口。
不过第二天中饭的一道汤,又一改风格。那是鸡毛菜豆腐衣肉圆子汤,缺油少盐,清淡得很,我连喝三碗。
早饭是宾馆送的,其中有个当地特色,煮米面,不错。煮好的米面捞起,放入鸡汤内,加几根鸡毛菜,浇头是香菇肉丝,我自己又添了一个荷包蛋。
米面类似米线,也是大米做的,只不过米线是圆的、米面是扁的,另外米面口感要偏硬一点儿。我感觉现在市面上的好多米线不是纯大米,可能还添了红薯、土豆之类的,吃起来比较滑,有韧劲,而米面则是纯大米,偏干,偏硬。
安庆
到安庆的第一天晚饭是在宾馆里吃的。我住在菱湖边的安庆大酒店,也是一家承办婚宴的,这家有个优点,推出小份菜,很适合人少来吃。
清炒时蔬6元,红烧鱼块12元。都是现烧的。说是小份菜,其实量也不是非常小,而价格却跟社区食堂相似,这对于一个从沪币区出来的,真是感觉相当不错。
我在外地的时候,经常觉得物价好便宜啊,尤其是在吃的方面。
时蔬是红色的米苋,也是我喜欢的一种夏令蔬菜。
鱼吃口像是花鲢鱼,先曝腌再红烧,然而又偏咸了。曝腌过的鱼肉本身就带咸味,又不知加了多少生抽老抽蚝油酱油的。
不过这还只是偏咸,咸么,就多吃白米饭,也就还好。等第三道菜上来才让人真正领略到厉害。
比前一天的咸鸭还咸,咸中之咸。
这道就是菱角菜。
我喜欢吃菱角,生的熟的都喜欢,水红菱、元宝菱都喜欢。我以为“菱角菜”是新鲜菱角切片清炒,那个非常脆爽清香。
“菱角菜”不是菱角,是菱角的根茎叶。
剁成细末,腌制。
咸,酸,辣,一言难尽,一口难下,又想起去年此时在山西的经历。
偏偏这道菜还不是小份菜,是一个正价例盆菜,22元。我大概就吃了0.5元吧?
第二天中饭在迎江寺里吃的,寺庙开设的饭店,叫望江楼。花四十多元钱,可以直面大江用餐。
麻油小香菇15元,酸辣萝卜条15元,赤豆红枣粥8元,蒸饺一个一块二,一共两,咸菜粉条馅儿的。
香菇很好吃,越小的香气越浓,萝卜条也颇为爽口,就是吃到后来那个辣度有点吃不消,还剩了三分之一。其他都光盘了。
其实有辣椒就已经是改良版本的斋饭了。和尚是不吃辣椒,也不吃葱蒜香菜洋葱韭菜的。
池州
池州这座城市原来叫贵池,2000年撤地建市,因此它的城市建设相对较晚,城区也小。
我住在火车站周边。从地图上看,挺靠近市中心的,我以为会比较热闹,实则不然。
宾馆旁边只有几家很小的面馆、早餐店,后来我看到一家做炒菜的小饭馆就进去了,叫“陈妈妈的菜”,招牌上写着徽菜。
还是老规矩,一荤一素。
臭鳜鱼从98元到128元,依据大小不等,我要了一条最小的。
先是香菇菜心端上来,我吃了一口就知道老板用的是猪油。
猪油炒菜就是香。绝非大豆油花生油可比。
可惜一想到“三高”,顿时又觉不怎么香了。
最后吃了半盆。你问还有半盆为什么不吃,都被油浸透了。
又等了十来分钟,压轴大戏臭鳜鱼也来了。
一点儿也不臭,真的,就跟螺蛳粉一样,奇香扑鼻,鲜美可口。
虽然还是有点偏咸,但是看在好吃的份上就原谅它了!
还记得上一次吃臭鳜鱼是一年前在上海大富贵,五个朋友吃一条鱼,这次我一个人承包,吃到一具完完整整干干净净的鱼骨架呈现在面前。
第二天晚饭去了附近唯一的一家大商场。
合肥的大商场,上海也有。类似于周浦万达、南翔印象城那种。
池州的大商场,上海没有。
大概这么一个情况。
本来是去看电影的,结果电影票要70元,一气之下决定回上海看。
不过来也来了,就把个饭给解决了吧,不然还是只能去头一天晚上的那家“臭鳜鱼”。
餐饮不多,除了全国连锁的德克士、老乡鸡、蜜雪冰城,剩下的,不是东北烧烤就是重庆火锅。
在新场、在康桥是这些,到了合肥、庐江、安庆、池州还是这些!
正当我准备还是去吃臭鳜鱼的时候,哎,正好路过一家店,门口一个大广告灯箱在那儿闪啊闪,叫“陈掌柜鱼头泡饭”。咦,怎么都姓陈,陈妈妈和陈掌柜,是一家子么?
鱼头泡饭,那是一个什么玩意儿,我只知道宝总泡饭。
去!
这家店生意好得要死,我大概是五点半进去的,此时还有座,不到六点钟就全满员,外头还有等座的,那叫一个吵闹。
我独占一个四人卡座,两耳不闻,目不斜视,专心致志啃鱼头。
话说取名字真的很重要。所谓鱼头泡饭,就是一锅鱼头汤加一碗白米饭。
他要是直接告诉我是这个,我会进来吗?
我要不是叫王猪猪这么响亮、好听、有辨识度的名字,会有这么多读者吗?
所以子曰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啊,很重要!
鱼头汤挺好吃的,大花鲢鱼头一劈二,浸在一个很浓的汤里,下面点着小火,咕嘟咕嘟。汤里还有豆腐、山粉圆子、大蒜头。
我喜欢那个一抿就化开的大蒜头。
就是那个汤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颜色,也不是番茄,也不是辣椒,怎么居然是橙红色的呢?江南烧鱼头汤都是白色的,奶白奶白。
慢慢地,汤越煮越少,我跟老板说是不是要加点水,老板像看洋盘一样看着我:加水不就把汤冲淡了吗?
还教我:现在喝汤正好,越浓越好喝。也可以拌饭。
我喝了一口,一个感觉,四个字:
齁咸齁咸。
相关文章
欲购鄙人新作《吃·生活》的朋友们:
线上购书,联系我的经纪人大卫·王。
电话/微信:13816803930
线下购书,书店地址、营业时间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