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琼瑶:人如其文

文摘   2024-12-05 00:00   上海  
下午的时候,很意外地通过新闻得知,著名作家琼瑶女士去世了,正好这段时间我也在看她的小说,又勾起了一些少年时的回忆,所以简单地跟大家聊几句。
严谨来说,应该是“我眼中的琼瑶文学”,因为我并没有见过她本人。
我这段时间看,是通过一个网站,上面有琼瑶全集,看了一个新故事《问斜阳》,顺便又重温了几部小时候看过的,比如“梅花三弄”三部曲——《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
小时候看则是通过看书,广州的花城出版社,是当时琼瑶授权在大陆的唯一出版合作方,那是1996年。最初是四十几册,后来继续写,又写“梅花三弄”又写“两个永恒”(《新月格格》《烟锁重楼》),一直写到《还珠格格》全集61册结束。
琼瑶的小说,我一本都没有买过,每册书定价至少十多块钱,又是故事性比较强看完就拉倒的那种,我不可能去买。我的阅读途径,有的是站在书店里免费试读,有的是跟同学借,但最多的还是去租书铺——每本一元一天,今天借明天还。
就这样,琼瑶的小说,我大概看了有百分之七八十。
她的小说,简单分,一种是长篇,一种是中篇。长篇的都是单独成册,中篇的则是几部合并一册,像大家所熟知的被拍成电视剧的《哑妻》《婉君》《三朵花》等,它们的原著,都是中篇,也就是说改编成电视剧的灌水力度相当大。
早期的作品,即使长篇,也不算特别长,一部一册,唯一的例外是《几度夕阳红》,这个故事横跨两岸三十年。直到《还珠格格》开始。《还珠格格》和《苍天有泪》是仅有的、分成上中下三册的。没想到拍成电视剧后大热,于是琼瑶又往下写,又往下写,最终写成了第一部三册、第二部三册、第三部五册。
另一种分法,则是分当代和古代。她的长篇小说,在第44册《雪珂》之前,全是当代的,发生在台湾的,从《雪珂》开始,写了一系列清代民国的,发生在大陆的,比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系列”“两个永恒系列”——这应该和她八十年代来大陆探亲饱览祖国河山有关。琼瑶女士是一名坚定的爱国者,坚持两岸和平统一,对大陆怀有深切的感情。
琼瑶全集中有一册不是小说,是散文,即第43册《剪不断的乡愁》,写的正是她和家乡的故事。她籍贯湖南,出生在四川。
从我个人的审美来说,我认为,琼瑶小说最好的都出在中期。长篇优于中篇,当代优于古代。处女作《窗外》略显稚嫩,从第4册《烟雨濛濛》开始,直到第40册《失火的天堂》,都各有各的精彩。
大陆民国系列,文学性有所下降,好在故事性可读性增强了,每一部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家喻户晓,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说起琼瑶小说琼瑶剧,想起的都是这几部:《雪珂》《青青河边草》《梅花烙》……
我本人也是因为先有的电视剧,再去找的书看,好像第一次看的就是《青青河边草》,开头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跌宕起伏的故事。琼瑶很会讲故事。
要说写得最糟糕的,可能是《还珠格格》了。如果说第一部还勉强凑合,那第二部、第三部简直是……
用四个字形容:狗尾续貂。
一般来说人总是越写越好,无他,唯手熟尔,但也有个期限,著名作家特别晚年的作品往往不忍卒读。大师金庸也是,他倒不写,他改,什么黄药师爱上梅超风,越改越狗屁不通。
《还珠格格》后,琼瑶女士歇笔了。
《还珠格格》的大热,“小燕子”赵薇功不可没,这是少有的、影视能超越原著的文学作品。
事实上,如果多读几篇琼瑶作品,你就会发现,她不擅长塑造小燕子类型的文学形象,那种所谓的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如果换个演员来演绎,很可能会让你觉得,用上海话讲,叫“咋巴”和“十三点”。她最擅长的,是文艺女青年——长相清秀,气质温婉,性格内向细腻敏感又带点清高,最重要的是爱好文学——你不觉得和她本人很像吗?
是的,每一个作家写的,都是自己。
正如贾宝玉和曹雪芹,高觉慧和巴金,方鸿渐和钱钟书。
王猪猪目前还不会写小说,但如果要写,也必然是从身边开始。
从这个角度来说,琼瑶只能算二流作家,金庸可算一流。郭靖、杨过、张无忌、段誉、令狐冲、韦小宝……没有一个是查良镛。
琼瑶不擅长塑造人物,甚至还不如写《甄嬛传》的流潋紫,所以有红学有金学甚至是“甄学”,但是就是没有琼学。
琼瑶笔下的人物,总体还是比较单薄也比较扁平化的,相似度也较高。在《还珠格格》之前,她笔下已经有无数个“紫薇”和“晴儿”了。
琼瑶小说有两个特点比较突出,我总结了一下,一是她的作品,底色是温暖的、向上的、理想化的,这点和张爱玲截然不同,读张爱玲,你只能读出两个字:凉,薄。
我年少喜读张爱玲,认为这种直面人性最深处的勇猛,犀利,透彻,好!现在人到中年了,反而偏好琼式风格,同理,我现在交朋友只想交薛宝钗,史湘云也可以,就是林黛玉唯恐避之不及。
二是窄。这个窄,一方面指她的创作范围,金大师不止写武,王猪猪不止写吃——王猪猪最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对吧——但是琼瑶还真的就只写情,爱情。
另一方面呢也是指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个世界,很窄。读她的小说,你是没有年代感的,她大量写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你放到今天去看,也没啥违和感,感觉就和当下发生的差不多。但如果你去读同时期大陆作家,比如叶辛的《孽债》、王安忆的《长恨歌》、严歌苓的《小姨多鹤》、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是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因为琼瑶的去世,势必会掀起一股“琼瑶热”,那如果从来没看过出于好奇想看的,我就推荐几部,我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
一是《窗外》,这是处女作,也带有自传性质;二是《烟雨濛濛》和《菟丝花》,是悲剧,很特别,人物也是琼瑶作品中比较不典型的;三是《庭院深深》和《雁儿在林梢》,故事性强,有反转;四是《在水一方》《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性格决定命运,引发思考;五是《彩霞满天》《匆匆太匆匆》《失火的天堂》,由真实事件改编。
如果好奇网络传言“小三文学”的,可以选《紫贝壳》《一颗红豆》《浪花》《碧云天》,欲知到底咋回事,不如还是亲身读。
至于大陆清代民国系列,除了《还珠格格》都差不多,就随便选你们感兴趣的那部电视剧同名原著就可以。
切记,《还珠格格》不要读,正如金庸新修版不要读。
琼瑶女士的文笔是很好的,就是有时候好过头了略显矫情,另外她笔下的人物描写偶尔也会过于文学性强烈,显得不那么生活化,比如,下面一段,是对《梅花烙》女主人公白吟霜的外貌描写:
她有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肌肤。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弯,带着点儿哀愁的笑意。整个面庞细致清丽,如此脱俗,简直不带一丝一毫人间烟火味。她穿着件白底绣花的衫子,白色百褶裙。坐在那儿,端庄高贵,文静优雅。那么纯纯的,嫩嫩的,像一朵含苞的出水芙蓉,纤尘不染。
如果换了王猪猪,风格可能就是这样的了:
但见面前走来一名少女,王猪猪定睛一看心底暗暗喝彩:“卧槽!真乃人间绝色也!”

谨以此文,诚挚纪念琼瑶女士和我的青春!

作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作品的生命是无垠的!

琼瑶女士千古!琼瑶小说永存!

不失
联,请大家“设为星标”,并且读完之后经常点“赞”和“在看”。
欢,就关注我吧~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转载~
一路走好!

猪眼看天下
一个爱玩的吃货,一个好吃的行者,世界这么大,跟我去探索,专做原创深度个性化体验游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