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写你,饱含热泪的,用尽全力的

文摘   2024-12-19 09:54   上海  
我在新场有一个朋友叫老谢。
2018年9月7号,我第一次和老谢吃饭;2019年11月28号,我正式迁居至此。和“猪眼看天下”同岁,2018年8月23号诞生。
这期间我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由我撰笔,老谢埋单。
老谢说,我们最后再合作一次吧!让我挑餐厅。
这家餐厅我去过多次了,就是名字不记得,这次特地确认了一下:西也。
是一幢临河的小楼,一楼厨房卫生间,二楼用餐的地方隔成三间,顶楼是个露台,晒着萝卜和青菜。
我最喜欢顶楼,因为风景实在是太太太好了!
距离,抹平了瑕疵,放大了绝妙。那些底下的、近距离的、微观的脏乱差和闹哄哄都不见了,能见的,唯有如鱼鳞般密不透风的黑瓦屋顶,还有曲线曼妙的观音兜、马头墙,一层覆盖着一层,一幢紧挨着一幢,一瞬间仿佛时光倒流青春永驻——我爱惨了这中式建筑审美!
可惜坐顶楼要受严格的天气制约,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不冷不热又有蚊虫。像现在这样的,初冬的正午,暖阳,微风,蚊虫基本死光了,又不算冷,是非常难得的。
难得的,如同我和小镇的缘分,五年,转瞬即逝。
我和老谢也就非常难得的享受了这美好一刻。
我们俩举起手机一阵咔嚓。
老谢:你让开!让开!别挡着我拍美景!
我大怒:难道我不是美景吗?你为什么不拍我?!
正在扯皮之中,主人喊我们吃饭了,于是就下到二楼坐定。
主人把菜一一端来,我们点了主菜、小食还有两杯咖啡。
小食有烤鸡翅、炸薯条、洋葱圈、香肠,每样儿来了一点,拼成一个大拼盘。
烤鸡翅非常好吃,在我吃过的所有的烤鸡翅里面可以排前三,盖过肯德基和必胜客。
先腌后煎,甚是入味,皮脆肉嫩,汁水丰盈。一份五个。不用说,多出来的那个归了我。我在老谢面前总是可以多吃多占,算是多年友谊下来,我的一点点小特权吧?
其他的东西,炸薯条、洋葱圈、香肠就比较中规中矩,当然不难吃,但也没有多少特别。
咖啡同理。我们点咖啡,主要是为了端到露台上装X用的。
要说特别的是主菜。蟹肉滑蛋三明治和芦笋蘑菇意面。连我这个平时基本不吃西餐的人,也赞不绝口。
我对老谢说,弄不好这意大利面是改良的,不正宗的。
老谢问何以见得,我说,正宗的都很难吃!越正宗越难吃!
我说起了我曾经在加勒比海坐邮轮的经历,船上天天供应真正意大利面和披萨,以及正宗的各式奶酪和色拉,奶酪味极怪异,色拉如同嚼草,还有甜到齁死人不偿命的甜甜圈……吃到后来苦不堪言,一闻到那股奶酪混合番茄的酸中带馊的味儿就想吐,最后只能以水果和土豆泥勉强果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死也不会移民的,旅游可以,定居作罢,倒也不是因为“爱国”——没说不爱的意思,是说最重要原因并非这个——不是祖国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祖国。我一介庸才走不足惜,但是走了之后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好吃的呢?
扯回来,扯回来,总之祖国的可爱在于方方面面,吃是一项巨大的加分项,就连西餐来了祖国都变得好吃起来了呢!
我可以不离开我的祖国,但是!现在、马上、很快,我就要离开我的家乡,我的第二家乡,我的精神家园,我的江南小镇!又或者,即使我肉体不离开,它的灵魂也在变,变得日益陌生,日益乏味,日益面目可憎。
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说我矫情,说我有病,说我脑子坏忒了,我承认你们都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或者干脆就不要去解释,因为人与人的悲欢从来不相通,我再有生花妙笔滔滔不绝,有些东西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就像我死也不理解领导们喜欢装电灯泡挂红灯笼,领导们死也不理解我喜欢看老乡种大葱晒裤衩,我们都互相死也不理解。
道不同走为上策。
永别了,我的江南小镇!
回不去的故乡,无处安放的乡愁。
我会继续寻觅,直到生命尽头。
(当乐声响起,我再也忍不住了)
所有关于小镇的,按时间顺序
老克勒私房菜 盐焗桃胶鸡 核舟探趣
高颜值餐厅 小幸运 昂刺鱼咸酸饭 
羊肉面 小吃集合 海棠糕
一期一会 白切圈子 常熟面馆 大肠面
一尺花园 第一楼 我在新场修古籍
商业化 原住民 三道茶 四百年牌坊

有风小院 末栀小院 点心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以及最重要的一篇,又一篇

时代如火车,乡愁如土地

旧时风月平江路

不失
联,请大家“设为星标”,并且读完之后经常点“赞”和“在看”。
欢,就关注我吧~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转载~
没有故乡的人!

猪眼看天下
一个爱玩的吃货,一个好吃的行者,世界这么大,跟我去探索,专做原创深度个性化体验游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