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功效及成方举例查询(精品)

民生   2024-11-27 07:24   新加坡  
传承岐黄薪火,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处方配伍表一 :二至四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人参配黄芪

益气和胃

大半夏汤

2、人参配甘草

益气养心

定志丸

3、人参配白术

益气生脉

生脉散

4、人参配半夏

  益气养阴

麦门冬汤

5、人参配茯苓

益气补肾

两仪膏

6、人参配五味子

 益肺肾、定喘嗽

 人参蛤蚧散

7、人参配麦冬

益气养阴

麦门冬汤

8、人参配熟地

益气补肾

两仪膏

9、人参配蛤蚧

益肺肾、定喘嗽

人参蛤蚧散

10、人参配附子

益气回阳

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

11、人参配地黄麦麦冬

养阴补气

三才汤

12、人参配紫苏

益气解表

参苏散

13、丁香配肉桂

散寒止痛

丁香散

14、丁香配柿楴

降逆止呃

丁香柿楴汤

15、甘姜配甘草

温中益气

理中丸

16、干姜配白术

温中健脾

理中丸

17、甘姜配附子

温中回阳

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18、甘姜配黄连

辛开苦降

连理汤、半夏泻心汤

19、干姜配细辛、五味

开盖兼施温肺化饮敛气

小青龙汤

20、大黄配芒硝

泻热结下燥屎

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1、大黄配枳实厚朴

导积滞、泻里实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22、大黄配黄连

泻火止血、泄热除痞

三黄泻心汤

23、大黄配山栀

通利湿热

八正散、茵陈蒿汤

24、大黄配茵陈

泄热退黄

茵陈蒿汤

25、大黄配丹皮

泄瘀热消痈肿

大黄牡丹汤

26、大黄配桃仁

泻瘀通经

下瘀血汤、抵挡汤

27、大黄配蟅虫

破血逐瘀

大黄蟅虫丸

28、大黄配甘遂芫花

峻下逐水

大陷胸汤

29、大黄配附子

温阳通下

大黄附子汤

30、大黄配巴豆

峻下寒结

三物备急丸

31、大戟配甘遂芫花

峻下逐水

十枣汤

32、大枣配生姜

调和营卫、调和脾胃

桂枝汤、旋复代赭汤

33、大枣配小麦甘草

养心神、缓肝急

甘麦大枣汤

34、大蓟配小蓟

凉血止血

十灰散

35、山栀配丹皮

凉血清火

丹栀逍遥散

36、山栀配茵陈

清利湿热、退黄疸

茵陈蒿汤

37、山栀配地黄

滋补脾肾之阴

六味地黄丸

37、山药配扁豆

平补脾胃

参苓白术散

39、山药配茯苓

健脾渗湿

参苓白术散

40、山楂配神曲

和胃消食

保和丸

41、山茱萸配地黄

滋补肾阴

六味地黄丸

42、川芎配当归

和血调经

四物汤、芎归散

43、川芎配细辛

散寒止痛

川芎茶调散

44、川断配杜仲

补肾健腰安胎

寿胎丸

45、女贞子配旱莲草,

平补肝肾之阴

二至丸

46、天麻配半夏

祛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47、天麻配钩藤

平肝熄风

天麻钩藤饮

48、天冬配麦冬

甘寒滋润

天王补心丹

49、天冬配地黄人参

养阴补气

三才汤

50、木香配砂仁

理气止痛

香砂枳术丸香砂六君子汤

51、木香配黄连

清热止痢

香莲丸

52、木香配槟榔

行气导滞

木香槟榔丸

53、木香配乌药茴香

行气散寒止痛

天台乌药散

54、五灵脂配蒲黄

活血止痛

失笑散

55、五味子配麦冬

敛肺养阴

生脉散

56、五味子配人参

益气生脉

生脉散

57、五味子配吴茱萸

温中止泻

四神丸

处方配伍表二:四至五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车前子配木通

温中止泻

八正散

2、贝母配瓜蒌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3、贝母配知母

清肺化痰

二母散

4、贝母配杏仁

理嗽化痰

桑杏汤

5、贝母配半夏

化痰止嗽

半贝丸

6、升麻配黄芪

益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

7、升麻配葛根

解肌透疹

升麻葛根汤

8、升麻配柴胡

升举清阳

补中益气汤

9、乌药配益智仁

温肾缩尿

缩泉丸

10、丹皮配芍药

凉血活血

犀角地黄汤

11、甘草配石膏

清热生津

玉泉散

12、甘草配桔梗

祛痰利咽

桔梗汤

13、甘草配芍药

缓急止痛酸甘化阴

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

14、甘草配滑石

清热利湿

六一散

15、甘草配银花

清热解毒

仙方活命饮

16、石膏配麻黄

清热平喘

麻杏石甘汤

17、石膏配知母

清热泻火

白虎汤

18、石膏配地黄

补肾阴 清胃热

玉女煎

19、石菖蒲配远志

定志开窍

定志丸

20、龙骨配牡蛎

潜阳敛汗涩精

参附龙牡汤

21、代赭石配旋复花

下气降逆

旋复代赭汤

22、仙茅配仙灵脾

温肾壮阳

二仙汤

23、冬瓜子配桃仁

祛瘀消痈

苇茎汤、大黄牡丹汤

24、生姜配半夏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

25、白术配芍药

和理肝脾

痛泻要方

26、白术配黄芩

温散寒湿

白术附子汤

27、白术配枳实

消补兼施

枳术丸、枳实消痞丸

28、白头翁配秦皮

清热止痢

白头翁汤

29、白芥子配苏子莱菔子

降气化痰

三子养亲汤

30、白芷配羌活

祛风止痛

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

31、白芷配藁本

散风止痛

辛夷散

32、瓜蒌配半夏

宽胸涤痰

栝蒌薤白半夏汤

33、瓜蒌配薤白

通阳宽胸

栝薤白白酒汤

34、玄参配地黄麦冬

养阴生津润燥通便

增液汤

35、半夏配茯苓

和胃化痰

二陈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36、半夏配秫米

和胃安寐

半夏秫米汤

37、半夏配陈皮

理气化痰

二陈汤

38、半夏配南星

燥湿化汤

导痰汤

39、半夏配厚朴

降气化痰

半夏厚朴汤

40、半夏配黄连

辛开苦降

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41、半夏配麦冬

和胃养阴

麦门冬汤

42、半夏配硫磺

温肾通便

半硫丸

43、半夏配贝母

化痰止嗽

半贝丸


处方配伍表三:六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地黄配当归

补血滋阴

四物汤

2、地黄配芍药

凉血补血止血

犀角地黄汤、四物汤

3、地黄配玄参麦冬

养阴生津润燥通便

增液汤

4、地黄配犀角

清营解毒凉血止血

犀角地黄汤

5、地骨皮配桑白皮

泻肺除蒸

泻白散

6、地骨皮配青蒿

清热除蒸

清骨散

7、芍药配柴胡

疏肝解郁

逍遥散、四逆散

8、芍药配桂枝

调和营卫

桂枝汤

9、芍药配枳实

疏理气血

四逆散、大柴胡汤

10、芍药配黄芩

清热和里,治痢安胎

黄芩汤

11、芍药配当归

和血调经

当归芍药散

12、芝麻配桑叶

补肝肾

桑麻丸

13、百部配紫菀款冬

润肺止嗽

止嗽散、百花膏

14、当归配黄芪

补气生血

当归补血汤

15、当归配远志

补血宁心

归脾汤

16、当归配桃仁

活血祛瘀

生化汤

17、肉桂配丁香

温散止痛

丁桂散

18、肉桂配附子

温补命火

桂附八味丸

19、肉桂配黄连

交通心肾

交泰丸

20、竹茹配橘皮

降逆止呃

橘皮竹茹汤

21、竹茹配枳实

和胃化痰

温胆汤

22、朱砂配黄连

清心安神

朱砂安神丸

23、朱砂配磁石

重镇潜阳

磁珠丸

24、冰片配麝香

开窍消肿止痛

至保丹、七厘散

25、防风配荆芥

疏风解表

荆防败毒散

26、防风配苍术

祛风胜湿

神术散

27、防风配羌活

祛风胜湿解表

羌活胜湿汤

28、防风配白术

疏肝止泻

痛泻要方

29、防风配黄芪

益气利水祛风湿

防已黄芪汤

30、防风配黄芪

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

31、防已配茯苓

利水渗湿

防已茯苓汤

32、红花配桃仁

活血行瘀

桃红四物汤

33、远志配酸枣仁

养心安神

天王不心丹

34、远志 配石菖蒲

定志开窍

定志丸

35、远志配当归

补血宁心

归脾汤

处方配伍表之四:六至七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麦冬配人参

益气养阴

麦门冬汤

2、麦冬配天冬

滋养肺阴

八仙长寿丸

3、麦冬配半夏

和胃养阴

麦门冬汤

4、麦冬配沙参

滋养肺阴

沙参麦冬汤

5、麦芽配谷芽

和胃消食

六合定中丸

6、杜仲配桑寄生

补肾健腰安胎

寿胎丸

7、杞子配菊花

补肝明目

杞菊地黄丸

8、豆豉配葱白

通阳解表

葱豉汤

9、豆豉配栀子

清热除烦

栀子豉汤

10、豆豉配生地

滋阴透表

葱白七味饮

11、苍术配厚朴

燥湿除满

平胃散

12、苍术配黄柏

燥湿清热

二妙丸

13、苍耳子配辛夷

散风寒通鼻窍

辛夷散

14、苏子配莱菔子白芥子

降气化痰

三子养亲汤

15、苏叶配藿香

化湿解表

藿香正气散

16、苏叶配人参

益气解表

参苏散

17、吴茱萸配五味子

温中止泻

四神丸

18、吴茱萸配黄连

泻火降逆

左金丸

19、牡蛎配黄芪

固表止汗

牡蛎散

20、牡蛎配龙骨

潜阳敛汗

参附牡蛎汤

21、皂角刺配穿山甲

消肿透脓

透脓散

22、龟板配鳖甲

育阴潜阳

三甲复脉汤

23、龟板配鹿角

阴阳双补

龟鹿二仙胶

24、羌活配独活

祛风胜湿解表

败毒散

25、羌活配秦艽

祛风舒筋

大秦艽汤

26、羌活配板蓝根

清解肌表

羌蓝汤

27、诃子配罂粟壳

涩肠止泻

真人养脏汤

28、陈皮配青皮

疏理气机

治中汤

29、陈皮配厚朴

理气燥湿

平胃散

30、附子配麻黄

助阳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汤

31、附子配黄芪

温阳固表

芪附汤

32、附子配茯苓

温阳利水

真武汤、实脾饮

33、附子配细辛

助阳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汤

34、青蒿配鳖甲

清热除蒸

青蒿鳖甲汤

35、青蒿配柴胡

清虚热

清骨散


处方配伍表五:七至十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柿蒂配丁香

降逆止呃

丁香柿蒂汤

2、知母配黄柏

滋阴泻火

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

3、使君子配槟榔

驱蛔虫

使君子丸

4、乳香配没药

行瘀活血消肿止痛

海浮散、醒消丸、七厘散

5、金银花配连翘

清热解毒发散风热

银翘散

6、细辛配五味子干姜

开盖兼施温化气阴

小青龙汤

7、枳壳配桔梗

升降开泄

败毒散、柴胡枳桔汤

8、枳实配柴胡

疏肝和胃升清降浊

四逆散

9、柏子仁配酸枣仁

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

10、茯苓配泽泻

利水渗湿

五苓散

11、茯苓配猪苓

利水渗湿

猪苓汤

12、茯苓配桂枝

通阳利水

五苓散

13、厚朴配枳实

消痞除满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14、厚朴配黄连

清化湿热

连朴饮

15、厚朴配藿香

芳香化浊

藿朴夏苓汤

16、香附配良姜

温胃理气止痛

良附丸

17、香 附配紫苏

理气解表

香苏散

18、草果配常山

截疟

截疟七宝饮

19、秦皮配白头翁

清热止痢

白头翁汤

20、秦艽配鳖甲

清虚热

秦艽鳖甲散

21、桂枝配麻黄

辛温解表

麻黄汤

22、桂枝配黄芪

温卫固表

桂枝加黄芪汤

23、桂枝配茯苓

通 阳利水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

24、桂枝配桃仁

化瘀消症

桂枝茯苓丸、桃仁承气汤

25、桂枝配附子

温阳祛寒

桂枝附子汤

26、柴胡配葛根

解肌退热

柴葛解肌汤

27、柴胡配黄芩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28、柴胡配前胡

疏解理嗽

败毒散

29、柴胡配青蒿

清虚 热

清骨散

30、柴胡配当归

疏肝养血

逍遥散

31、臭梧桐配豨莶草

祛风湿降血压

豨桐片

32、浮小麦配麻黄根

固表止汗

牡蛎散

33、桑叶配菊花

疏散风热

桑菊饮

34、栀子配黄柏

清热利湿

栀子柏皮汤

35、菊花配杞子

补肝明目

杞菊地黄丸

36、黄连配黄芩

苦化湿热

泻心汤

37、黄连配黄芩葛根

清热止泻

葛根芩连汤

38、黄芩配芍药

清热止痢

黄芩汤

39、黄芪配升麻

益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

40、黄芪配人参

补益元气

保元汤


处方配伍表之六:十一至二十画字《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野菊花配蒲公英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2、麻黄配熟地

温补散寒

阳和汤

3、麻黄配杏仁

宣肺平喘

麻黄汤、三拗汤

4、葛根配升麻

解肌透疹

升麻葛根汤

5、葛根配黄芩黄连

清热止泻

葛根芩连汤

6、扁蓄配瞿麦

利水通淋

八正散

7、紫菀配款冬

润肺止嗽

气管炎片、橘红吞剂

8、蛤蚧配人参

益肺肾定喘嗽

人参蛤蚧散

9、蒲黄配五灵脂

祛瘀止痛

失笑散


附:中药性能及配伍歌诀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中药性能歌

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四气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证作用的概括。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四气歌

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

五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是对五味作用的最早概括。后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日臻完善。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滋养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 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桅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症瘕痞块等证。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症等。

五味歌

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记全。

七情配伍:中药学术语。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药物配合应用,相互之间必然产生一定的作用,《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都是谈药物配伍关系。

药物的这种配伍应用,有的可以增进原有的疗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或削弱原有的功效,有的可以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也有的合用可以产生毒副作用。或为临床所宜,或为临床所忌,这种作用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谓的七情,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用药必须遵循的准则。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对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往往选择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如古方独参汤,即单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失血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

2、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像这类同类相须配伍应用的例证,历代文献有不少记载,它构成了复方用药的配伍核心,是中药配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这是功效不同相使配伍的例证,可见相使配伍药不必同类。一主一辅,相辅相成,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即是相使的配伍。

4、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可“戟人咽喉”,令人咽痛喑哑,用生姜炮制后成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为缓和,这是相畏配伍的范例。

5、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等。相畏和相杀没有质的区别,是从自身的毒副作用受到对方的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用的不同角度提出来的配伍方法,也就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6、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详见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中若干药物。

中药七情歌

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非专业医生
请勿试针试药


艾御享堂
中医心法的交流推广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