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传变

民生   2024-11-07 11:09   新加坡  
传承岐黄薪火,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伤寒论第四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本条讲述太阳病是否传变的判断。这里讲的传变,是指太阳病从太阳经传入其他经,比如太阳病传入阳明经而为阳明病,传入少阳经而为少阳病等等。简单说,就是证型发生变化,包括病位变化,病性变化,正邪力量对比变化等等。

文/刘元春

这个传变的概念,是伤寒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个概念,说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一个动态的恒动的辩证体系,他认为人的疾病是时时刻刻变化的,不是静止。整个伤寒论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所以,伤寒论的各个条文时刻在关注病情是否有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进入到某一经,某一证,然后根据新的变化,采取新的治法。所以,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一个动态的理论,不是静态的。

这和中医的其他理论不同,和中医的其他医书不同,和现代的大学中医教材不同,和西医的理论更不同。西医的理论,确定了是什么病,就一直按照什么病来治,不会管他的传变。比如牙疼,就一直按牙疼治疗,如果后来出现便秘痔疮,那么西医会说,这和我没关系,我治的是牙,口腔科的;痔疮属于肛肠科的,和我没关系。而且,西医的理论,牙疼就是牙疼,和痔疮没有联系。所以他是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

但是,中医不是这样,尤其是伤寒论不是这样。伤寒论认为疾病是变化的,既可以在一经范畴内变化,也可以在不同的经病传递变化。比如牙疼,可能属于少阳病;但是如果出现了便秘痔疮,可能就传入了阳明病。当然,便秘痔疮也可以是少阳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六经辨证绝对不会把新出现的问题撇开,说跟自己没关系。

伤寒论和中医里面的其他辩证体系也不一样,其他辩证体系中对传变的概念就没有这么重视。尤其是现代中医药大学的教材,基本上就是一个静态的理论,比如中医内科学,他是分病讲解,比如肺炎,分几个类型,各个类型的症状特点,适合用什么方子,如此而已。他就没有说现在这个病情,如果出现了什么症状变化,就变成了其他证型了。没有这样的理念,所以只能算是静态的理论。但是,人生病是不会静止不变的,万事万物都是永恒变化的,静止只是短暂的相对的。

所以,现代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临床治病就往往效果不好。因为他们受中医内科学这类教材的静态理论的影响,看问题就比较片面。伤寒论之所以被称为中医的万世经典,之所以永远不过时,之所以治什么病都效果显著,那是有原因的。其中恒动的变化的理念,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条讲的传变,指的是疾病在不同经中的传递,是病机的转变。也可以叫做传经。

比如病从太阳病传入阳明病,这就是病机的变化。但现代的所谓的病名未必变化。比如肺炎,一开始可能是太阳病,后来传变为阳明病,但肺炎还是肺炎,只是肺炎的中医证型从太阳病变为阳明病了。也可以出现疾病传经之后,病名也发生变化的。比如前面说的牙疼,可以从一开始的少阳病牙疼,传变为后来的阳明病便秘。都是可以的。但传经都是同一个病人的病程变化,和别人没有关系。现代的所谓传染病,是一个患者把病传染给另一个患者,和中医里的传经是不一样的概念。本条的重点,是讲什么情况下,病会传变,什么情况下,病不会传变。

下面具体讲这一条。句首,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这有点类似黄帝内经的笔法。但意义和黄帝内经多少是有点不同的。这里的伤寒,是广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邪气。不是指第三条太阳伤寒证那个伤寒。尤其要分清,中医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病是不一样的。西医的伤寒病是一个具体的病名,传染,性烈,死亡率高。中医辩证属于太阴中风证居多,后面有机会讲到。但是西医接触到这个病之初,不知道是什么病,需要命名,于是借用了中医的名词:伤寒。后来伤寒作为一个病名叫开了,普通老百姓反而不知道伤寒的原本意义,甚至借此攻击中医,真是让人烦啊!


伤寒一日,即外感风寒邪气之初,太阳受之,即由太阳经承受疾病。太阳经主表,风寒邪气侵袭人体,首先侵犯体表,体表是太阳经的循行范围,所以太阳经首先受到影响,出现拘挛,不通等问题。然后,太阳经向内传递信号,五脏六腑做出反应,调动体内正气循经外出抗邪。抗邪主要发生在太阳经范畴内。伤寒一日,这里的一日,可以理解为刚刚感受外邪,刚刚开始发病。伤寒论中很多条文都出现伤寒几日几日的说法,应该灵活理解。有时是对临床病例的实际记录,有时则是虚指。

这种说法,应该是来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里就有伤寒一日在某经,二日传入某经的说法。秦汉以前,中医分为医经派(黄帝内经)和医方派(汤液经),张仲景是论广汤液经而成伤寒论数十卷,但肯定也受医经派理论的影响,所以个别地方采用黄帝内经的说法也是正常的。外感寒邪,一开始发病一般都是在太阳经发病的。这就是这句话的意义。然后呢,病可能只影响这一经,不再传入其他经。也可能会传入其他经。传不传都是可能的,随机的。但是根据症状可以判断他传还是不传。如果不传当然好,好治;如果传,就要及早下手,防止疾病传变。


那么什么时候不会传变?脉若静者,为不传。脉静是怎么回事?不是静止,更不是停止!这只是说,本来就是太阳病,就应该是太阳病的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变化,那么他就不会传变!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少阳病,脉也是少阳病的脉,没有其他特别的变化,那么这个少阳病也不会传变。以此类推。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颇欲吐,就是很想吐的意思。不一定是真的吐,当然,如果真吐了,那也算啊!没有道理说欲吐算数真吐不算数!


但是太阳病条文里本来就有吐的症状啊!怎么能说一见吐就说要传变呢?可见呕吐呕逆都不是太阳病的必见症状。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条文里,可能是后世传抄错误。不必细纠。在伤寒论里,呕吐往往是作为少阳病的指标性症状出现的,这里也是这样,颇欲吐,提示可能传变为少阳病。若躁烦,这里是烦躁的意思。在伤寒论里,躁和烦是不同的。烦从火从页,是火特别大,上扰心神,导致大脑思维过度亢奋,所以特别烦,暴躁。这是真正的火大,阳证。躁从足,没有火,但手足无措,不停地无意识地动,是阴证。所以烦往往提示阳明病,躁往往提示太阴病。但也有很多条文是二者连用,比如本条。

这里的意思主要是烦,烦得厉害,手脚身体也好动,拍桌子打板凳的,这是烦的厉害。为什么这里的躁烦主要指烦而不是指躁?因为这里是以太阳病为例来说明传变的规律。太阳病是阳性病,传变一般都是传阳性病,比如传少阳病,传阳明病。有没有可能传阴性病?当然有可能!但比较少。因为本条讲伤寒一日太阳受之,病才刚刚开始,正气马上就消耗完了?病性马上由阳转阴了?你有点性急了吧?所以,这里传阳性病的可能性大一点。而阳性病里,热特别大,特别烦的,以阳明病为最。

太阳病可以高烧,但属于表证的烧,没入里,所以不会很烦。少阳病可以烦,但还不至于烦到手足躁扰的程度。所以只能是阳明病了!脉数急,脉跳得很快。数就是快,急比数还快!总之是特别快。太阳病,有发热,所以脉也可以数,但一般不会太数。成年人九十多一百多是可以的,这不算急,急更快。另外,即使脉搏次数不是特别快,脉形特别陡峭,也叫急。急主热甚!躁烦,脉急都指热甚,热甚提示阳明病!颇欲吐,提示少阳病,胆热犯胃则吐。


所以,如果太阳病出现这两种情况,那就说明这个太阳病可能要传变。如果有颇欲吐,则可能传少阳病;如果烦躁脉急,可能传阳明病。所以,太阳病传经与否,关键看症状。脉静的不传,脉急的传阳明,欲吐的传少阳。总之看症状。那么一个人得了太阳病,为什么有的传,有的不传?太阳病无非就是个外感风寒,正气趋表抗邪的病机。人外感后,正气肯定受损伤,抵抗力肯定低下,所以一般都会感染病毒病菌的。如果他只是外感,只是正邪交争,而没有病菌病毒感染,那么他可能很快就好了,不会传变。如果他只是感染了感冒病毒,那么他也就是得个感冒而已,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就好了!也不传。

但是,如果他感染的是肝炎病毒,肾炎病毒,那就没那么幸运了。太阳病是表证。这时候,要么原先体内已经带有病毒,要么新感染了病毒,反正病毒到处有,你随时都可以中彩。这时候正气趋表抗击寒邪,内里空虚,所以病毒得以大量繁殖,对机体的伤害也就逐步显现。这时候体表的寒邪就不再是主要矛盾了,里边的才是心腹大患,所以气血就要回收入里抗邪了,那么原先的表证就没了,变成里证或半表半里证了!这就是传经!这是参照西医知识来理解传经。那么我们环境中各种病毒都有,何止千百种?那么为什么你生病只是生一种或少数几种病?这就跟你的体质有关系了!

你的五脏六腑不平衡,经络不畅通,那么你最弱的脏腑抵抗力最差,最堵的经络淤积的毒素最多。所以相应的部位就是最容易感染的!所以,虽然环境中病毒很多,但病毒瞄准的部位不一样,肝不好时,肝炎病毒进来就能存活发展!肾没问题,肾炎病毒进来也无处安身!所以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病。这是从中医角度说明传经的可能性。哪个经络问题比较大就传哪个经!所以,同样的太阳病,胃热阴虚的人就容易传为阳明病,肝胆郁结的就比较容易传为少阳病,阳气比较弱的人,一生病阳气就消耗很多,所以病性转阴,容易传为少阴病或太阴病,阳虚又气郁的人则容易传为厥阴病了。

所以,病往哪里传,关键看你的体质哦!传经是六经病的普遍规律,不仅太阳病可以传经,其他给经病都可以传。从伤寒论全书总结一下,太阳病可以传其他各经;阳明病基本不传,阳尽气脱时可以传太阴病的;少阳病可以传各经;太阴病外感就是少阴病,还阳则为厥阴病;厥阴病传太阴病少阴病比较多,传少阳病也可以,但传太阳病阳明病就比较少了!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非专业医生
请勿试针试药

艾御享堂
中医心法的交流推广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