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一点杂感

楼市   财经   2023-01-14 08:58   广东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祝大家身体健康。
过去三年是非常特殊的,特别是2022年,出现很多不同的问题。有的朋友因此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
我的态度一直是对未来保持乐观,但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保持乐观,是相信专业,相信逻辑。做好最坏的准备,是因为有时候破坏逻辑与常识的事物会短暂占据上风。
学者卢麒元有一段话很好地概括了这几年某些领域的情况。原话大概该是,我们的学术界和思想界处在一种麻痹的状况。我们有热点而无焦点。真正的问题不成为焦点。大家都在蹭热点不抓焦点。我们有热度而没有高度。我们很少有人从哲学、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述我们遇到的问题和我们的道路选择。
拿房地产来说。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房地产问题的根源,出现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手段去解决。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房地产的问题只是疫情、政策打压造成的。而很少人思考过为何几年前有的地产集团负债率奇高,融资成本高得惊人的状况下依然有金融机构愿意向这些房企提供融资?难道这些金融机构就没有责任?也很少人会思考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制度与技术性问题,比如如何完善商品房预售或现售制度。更很少人会反思早几年房地产行业的浮夸风问题。
房地产行业的浮夸风。举个例子,曾经一家广东本土房企竟然对外宣称一个地方政府都无意纳入改造计划的郊区村庄列入了自己的土储。但村有关工作人员甚至都不认识那家房企的人。而从该村所在的区位和发展状况来看,可以断定其十年内都不具备改造条件。而这只不过是行业的冰山一角。
浮夸风也不是地产行业曾经的专利。2016年我从事互联网“科技”行业(也是和土地有关)的时候就对浮夸、浮躁的风气深有体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概念新的名词诞生,什么共享经济、生态化反、无人值守、大数据……乱七八糟的概念炒成一碟弄成一个PPT好像就能给自己的产品加分。甚至连讲故事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事实上很多产品和这些概念完全搭不上边。这个话题我在2018年《谈谈科技创新与投资》一文中也讲得比较详细,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其它一些领域也一样。这些浮夸风,其实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破坏逻辑与常识的事物”的一种。那些“破坏逻辑与常识的事物”,首先会对专业造成伤害。专业的,讲事实摆道理的得不到尊重,伤害的除了人还有企业自身。其二,因为资本投资的非理性与浮夸风等导致资源一窝蜂地涌入一个领域,必然会对行业以及相关领域造成破坏。共享单车就是一个例子。当时我做过模拟测算,结论是即使政府不进行监管,共享单车也不可能实现盈利。但几年前很多投资机构都砸钱进去。几百亿上千亿的资金投进去,很快就烧光。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领域,其它的投资额加在一起可是个天文数字。
这些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员大多是顶级大学毕业的,难道他们就看不出问题?恐怕不是。如果这些钱用在研究基础科学,人才把精力放在基础研究,那又是不同的一番景象。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任何远大的理想都要长时间的坚持与积累才会实现。通过烧钱短时间内做大规模然后上市,这是不长久的。比如海底捞,比如瑞幸。除了养肥个别人以外,对社会发展没有任何正面作用。
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在寻求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中山。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引用过别人的观点。在原来业务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那叫转型。但如果放弃原来的行业,做其他不熟悉的行业,那叫转行。大部分中山本地企业应该先做好自己熟悉的东西。
有一次跟一个初中同学喝茶聊天。他举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一台风扇,假如行业普遍最低档的噪音是50分贝,如果通过改进技术把噪音降低到40分贝,那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只是假设,我并不清楚实际的数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技术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不要小看每一个行业,也不要看低每个技术环节。
实际上不单止产业技术,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应该从小做起,通过不断优化各个环节的规则来提高全社会的运行效率与人们的幸福度与安全感。或许我们可以用“深层次改革”这个词语来描述各种优化行为。
我所理解的深层次改革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不是那种把两个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把原来甲部门的职能交给乙部门的改革。而是真真正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够解决问题,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实现最大公平的改革。
真正的改革是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如税务。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对财政的贡献比例降低,税收也必然会越来越严。像深圳广州等一些城市,有的人早年买地建出租屋,当中很多还是违法转让甚至是违章建筑,每个月收租达到数万甚至几十万。这些人有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个人收入吗?有如实缴纳个人所得税吗。其它情况不一一举例。未来必定要向这类隐形高收入群体动真格。有的人一听到税收就很大意见。既想要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又想少交税,这个世界哪有这等好事。更何况,前面我提到的情形是向富人征税来补贴中下阶层,对广大群众是好事。像那些一个月收租几十万的房东,获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就更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
又比如房地产市场。目前很多城市的楼价和按揭利率都到了一个较低的位置。但有没有人思考过此前按揭利率奇高的时候高位入市的人会如何?有的朋友会觉得买楼是自己做的决定,后果自负。我却不是这么认为。因为此前的泡沫是各方共同作用的。我曾经和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提出我“幼稚”的看法。虽然房贷是银行的市场行为,但国家可以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市场的问题。比如,国家层面可以在各地成立房贷置换基金,通过“置换”的方式把首套购房者高利息的房贷换成较低利息的房贷。我觉得从技术上来说是可以行得通的。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化解社会戾气与矛盾,减少断供,另外利息降低后购房者可以增加其它方面的消费。想法也许很“幼稚”,但我认为非常的问题就应该用非常的手段去解决。
再比如宅基地。我觉得这几年宅基地管理改革也有很多不足,很多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特别是宅基地审批工作的一部分内容交给农村农业管理部门后,本来简单的事情反而变得复杂。原来农业农村线的人员本身就缺乏土地管理的经验与知识,程序上的变化并不能方便群众。这只不过是宅基地批准环节。现实中有更多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比如沿海发达地区宅基地超面积、违章超建、违法用地、违法转让宅基地等。这些问题非常突出,并且大多已经既成事实。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可以参考国有土地批租,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关于宅基地有偿使用,春节后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回到经济领域层面。目前存在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很多产品做不出溢价的问题。企业做不出溢价想要获得更多利润都往薄利多销方向发展,这样的话内卷就更严重。
有些行业还是有不少增长潜力的。比如影视行业与电子游戏行业。但这两个行业也有自身的问题。
文娱资本为了保证流量把大部分资源都投放在少数的流量明星与影视产品上,这是极度病态的。并且很多作品表现出的质量也不太高。当然,最近几年很多好莱坞电影的质量也不算高,除了画面特效,故事性也很一般。我之前也提出过可以发挥香港演艺圈的力量,在大湾区大力发展粤语影视产业。大湾区的华侨文化、革命文化、改革开放奋斗史等是一个巨大宝藏,能为影视作品提供很多有意义的故事素材。并且珠三角保留了大量北洋、民国时期的建筑,是很好的取景地。比如《让子弹飞》、《明月几时有》这些高素质的电影也是在江门等地取景的。
电子游戏行业也一样。虽然近十多年我国的电子游戏产业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自家制作的高素质作品并不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国内游戏制作商的急功近利与受众的选择造成的。近年来,一些独立的制作组也做出了不少精品,但离国际3A大作的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波兰这个国家,GDP还不足广东的二分之一。但他们可以做出《巫师》系列这样高素质的游戏,被全世界玩家所熟悉。并且因为游戏与故事优秀改拍成电视剧。这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文化产品做得足够优秀,不但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回报,更能使国家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文章思路跳跃性较大,有不足之处敬请原谅,或留言指出。
2022年的计划,有的完成,有的没有完成。比如对香港城市更新的研究,我是花了不少精力收集文献与学习,也在协会进行了两次分享。但原计划对历史城区的更新改造策略进行研究就几乎没有启动。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有限。
2022年的12月,我也从公司离职了。这是预料之中,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我跟一些朋友说过我有想法在45岁之后转行写小说。目前离45岁还有很长的时间。在接下来的这几年我应该还是会继续在土地领域打滚。感谢一直关注我的朋友。
还是那一句,让我们坚守专业,保持善良。

中山市城市更新研究社
专注中山市城市更新的政策研究与解读,提出地方城市更新的看法与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