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外交生涯》(连载27)修复文物

文摘   2025-01-05 17:39   天津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到凡尔赛宫参观国王宫殿,首先要经过海格立斯大厅。大厅连接王宫的小教堂和国王宫殿,是国王从寝宫出来到教堂去的必经之路。海格立斯大厅面积仅次于镜厅,是凡尔赛宫中面积最大的厅之一。

海格立斯是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完成了许多英雄业绩,其中之一是解救了给人类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海格立斯无私地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最后被自己的妻子误害。临死前,他躺在橡木棒上,让他的朋友点燃橡木棒,他在熊熊的火焰中,升到奥林匹斯圣山,从凡人变成了天神。

勒莫纳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宫廷画师。1733年,奉国王之命,在连接小教堂和国王宫殿的大厅穹顶上作一幅画。凡尔赛宫里各个厅基本上都是以罗马或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命名的,每个厅的屋顶油画也都与罗马或希腊神话故事有关。勒莫纳以罗马神话人物海格立斯的故事为主题,画了“海格立斯升天”,意在为法国国王歌功颂德。这个大厅也因此得名为“海格立斯厅”。

勒莫纳开始画这幅画时,已45岁。最初,他想利用这近300平方米的穹顶展现法国5位国王生平中最显赫的事迹,但在构思中发现这幅画整体性不强,因而改变了主意,用罗马神话人物海格立斯代替国王,画中呈现太阳神、缪斯神(音乐神)及天公朱庇特等。

他从北面的屋顶开始,画海格立斯大力神,画好后,发现布局有问题,太靠北了,结果整个画面上多出一块空白。他没办法,只好刮掉重画。从1733年到1736年,勒莫纳画了三年的时间。因为是画屋顶,他必须成天仰着头。三年下来,他完成了当时最伟大的油画之一,但也正是这时,这位天才的宫廷画家一病不起,没有多久,就离开了人世,时年仅49岁。海格立斯升天了,勒莫纳却入土了。

海格立斯厅

勒莫纳的画引起了轰动。他的画以浅蓝色的天空为背景,几位天神占据主要画面,海格立斯站在战车上,天公朱庇特命令青春女神赫柏伸出手迎接海格立斯。画中有近百个人物,不仅有天神,还有打入地狱的魔鬼。每个人物都画得很细,颜色的深浅、暗淡都掌握得非常好。画中虽然有天堂和地狱之分,但整个画面不显沉闷。

海格立斯厅是经常举行宴会、舞会及其他礼仪活动的地方。每次晚宴,都要点燃吊灯及壁灯的蜡烛。在王子的婚宴上,共点了两千多根蜡烛。蜡烛的黑烟把屋顶上勒莫纳的绝世之作熏黑了。此后,曾对这幅画清洗过一次,涂了油漆,由于技术和材料都不行,结果颜色越变越深,画面变得很暗淡。1999年前去凡尔赛宫参观的游客,在海格立斯厅看到的是晦暗不清的油画,难以真正欣赏艺术大师的名作。

为了使这幅油画露出“庐山真面目”,巴黎国民银行出巨资修复。我们曾参观修复工作及凡尔赛宫的文物修复工作室,深感文物修复是一项耗资、耗时、耗精神的工作。

为便于修复,海格立斯厅已被隔成上下两层。游客仍然可在下面自由通过,可能察觉不到“楼上”正在进行的工作。我们通过装在墙角的狭窄楼梯走到了“楼上”的修复工作室。工作室的地用帆布覆盖着,上面摆着各种颜料及大小刷子。工作室最高处可以直立,靠墙的一边只能弯着腰走,而且要特别小心,因为到处都有支架。

整个修复班子只有13人(奇怪,这时法国人不忌讳13这个不吉利的数字了),其中两人专门负责支架,因为支架随工作的进程要不断移动。其他11人负责清洗。修复班子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次修复的思路是恢复原状,把过去涂上去的漆全部刮掉。

屋顶底部涂的是灰泥,灰泥上贴有麻布,画家就在麻布上作画。经过260年,麻布移动了,露出了灰泥,画面上就出现了一条条白线。文物修复技师正在用一根很细的铁丝蘸上油漆,轻轻地把白条抹掉。这需要极大的耐心。我们看到有的地方已经被清洗,颜色显得很淡。法方人士告诉我们,可以用一种化学药水,涂上后颜色会显得鲜艳。整个修复工程需要两年的时间,真是慢工出细活。

应凡尔赛宫馆长的邀请,我们还参观了凡尔赛宫对面的文物修复部。这是一座宫殿的辅楼,外观与宫殿的建筑风格一致,室内却没有宫殿的那种金碧辉煌。

每间文物修复办公室里最多只有三四人,多数是妇女。每一个人有一个工作平台,上面放着大大小小各种瓶子,瓶子里装着颜料或化学药水。这里看不到现代化的机器,也没有精密仪器,有的只是几把刷子、几块布、几把小刀子。

馆长把我们带到一位女士旁。她正在专心致志地修复一个小雕像。馆长告诉我们,这是一座16世纪的圣母像,原来的色彩很淡雅,几经修复,破坏了原来的风格。过去修复的办法是用新的涂料覆盖雕像。发现这雕像时,上面已有好几层涂料。现代的修复法是恢复原状,先用极细极细的砂子把外层泥巴打磨掉,再轻轻地铲去涂上的颜色。我们看到这雕像时,已到了最后一层,雕像浅红色的裙子已露出了一小块。她们这样干,一天只能完成一小块。这里要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香港收藏家徐展堂,为吉美博物馆内部整修后重新开放,捐赠了中国辽金时期的一座罗汉像。现在这罗汉像也在凡尔赛宫的修复部里“整容”。沾在像上的泥土已基本打磨掉,罗汉穿着一身绿袍,颜色仍然鲜艳,缺损部分基本不补。一位男性文物修复工作者正在全神贯注地为罗汉“擦脸”。

法国政府对文物的维护和修复工作极为重视。像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大型国立博物馆,几乎每年都有一个部分在修缮。修缮的经费基本由国家负担。法国政府用于各类文化活动的经费逐年上升。1999年的文化经费占政府预算近1%,达156.69亿法郎,其中用于修缮和维修费用是0.79亿。相对于78所国立博物馆而言,维修经费远远不够,所以必须经常依靠团体或私人的资助。根据法律规定,出资的团体或个人可以享受部分减免税。政府还培养了人数众多、素质较高的专业文物维修队伍。他们大多是女性,心灵手巧,细致耐心。

在法国5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900多所各类博物馆,国立和公立的占61%。这些博物馆成了对青少年进行历史、艺术教育的场所。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带着孩子们到博物馆参观,由老师讲解,孩子们都认真地听。法国人对历史的喜好、对文化遗产的珍重、对法兰西文化的自豪感,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政府对各种文化活动的投入,产生了用金钱无法计算的社会效益。




- 未完待续 -


出处 |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2010年出版)

作者 | 吴建民 施燕华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小慧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前言

1

离日内瓦赴法赴巴黎履新

2

递交国书的小插曲

3

向希拉克总统递交国书

4

罗伯尔

5

新年团拜

6

希拉克总统参观现代中国书法展

7

乔治五世大街11号

8

我的“施政纲领”

9

摩纳哥之行

10

里昂“历险”记

11

访问希拉克的故乡科雷兹省

12

初探希拉克的私宅碧蒂城堡

13

用画笔说话的人(上)

14

用画笔说话的人(下)

15

在羁绊中成长的印象派绘画

16

一位与大自然为伴的老人

17

法国国庆阅兵式

18

伟人巴斯德

19

参观干邑的故乡

20

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

21

凡尔登的忧思

22

我当“火枪手”

23

近观希拉克私宅碧蒂城堡

24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上)

25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下)

26

中华文化的魅力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走近外交
展现最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外交小课堂、参与外交实践的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