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俊秉
音频
正文
巴领导人夫人们参加作者在使馆举行的活动。
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间,周刚和我除了参与各种官方的外交活动外,还抽空开展公共外交和做些公益活动,同教育、慈善、文化、妇女界人士接触,增进巴基斯坦基层群众对中国的了解,培育在民间层次的友好情感。
参加当地的义卖活动是我和大使馆的夫人们的“特权”。1992年11月6日和13日,我们先后参加了全巴妇女协会和巴基斯坦外交部夫人协会举办的义卖。
首先,我要去参加预备会,举办方向各国驻巴大使的夫人们介绍义卖的时间、宗旨、内容和具体要求。
接着,我在使馆领导的支持下,特别是使馆女同志们和办公室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先要筹备参展“商品”,由于使馆条件有限,财政上也不像今天这样宽裕,只能因陋就简,从使馆礼品库和“小卖部”里物色当地妇女和使团的夫人们喜爱的中国工艺品,如丝绸、茶叶和茶具、剪纸、折扇、唐三彩等瓷器、漆雕和木雕、挂历、台式屏风等小工艺品。备好了货,再由使馆会计师评估定价并登记造册。夫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为每件“商品”整理包装,贴上价码。
参加义卖之日,一大清早,办公室的青年人开车把参加义卖的用品送到现场,在我的指导和夫人们的帮助下,分类码放整齐。使馆的厨师们也忙了起来,他们带来了锅碗瓢勺,以及事先已包好的春卷、虾片、卤鸡蛋和五香牛肉等小吃。
义卖还未开始,广场上已来了不少当地妇女和他们的子女,以及使团的夫人们。当然,也有中国大使馆的男同志,包括我的老伴周刚大使。不过,今天他们当配角,是来为我们捧场的。我和使馆的姐妹们站在柜台后,当起了售货员。
义卖活动开始,场内人流如鲫。中国大使馆的柜台是最受欢迎的。全巴基斯坦妇协主席和巴外秘夫人以及很多国家大使的夫人们都来光顾。我热情地接待她们,向她们介绍中国馆的展品。我的女同事们服务热情周到,百挑不厌。顾客们不仅喜爱中国的丝绸、茶叶和工艺品,也特别青睐美味的春卷、香脆的虾片,孩子们对五香鸡蛋和牛肉情有独钟。工艺品和小吃都有些供不应求,办公室的同志和厨师只好动用“库存”。
义卖从上午持续到下午,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我不知握了多少次手、介绍过多少次同一类展品,早已口干舌焦。女同胞们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感到腰酸腿胀。大家只能忙里偷闲,轮流休息一会儿,吃点快餐。
一天的收获真是不少。回到使馆,大家又忙着清点货款、核对账目。活动到这里还没有完,剩下的是我带着助手到全巴基斯坦妇协和巴外交部向主人们赠送善款,为巴基斯坦的儿童们尽一点中国母亲和大姐姐的爱心。不用说,我们受到主人们的热情接待和衷心感谢。
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周刚和我还两次向巴基斯坦现代语言学院赠给中国出版的各种书籍上千册,受到巴教育部长的热烈欢迎。
199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时,我和使馆的女同志前往“SOS村”(紧急救助村)。在村长谢克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该村的家庭。所谓一个家庭就是由女工作人员当孤儿的母亲和老师,由她们负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该村的设施虽然简单,却管理得井井有条。一排单层的平房是孩子们的卧室,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在平房后面是一片菜园,为了节省开支,该村的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自己种菜。我们向该村赠送了乒乓球台、球拍和乒乓球,当球台支起来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拿起球拍,兴致勃勃地打起球来。我暗下决心,我应该再为这些孤儿做点事。
作者同巴基斯坦女子学校的师生们在一起。
过了不久,我带领使馆外交官和工作人员的夫人再次来到该村,伊斯兰堡一个妇女慈善组织的两位负责人早已在该村等候我们。该村的另一位女领导特地在小礼堂举行了一个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答谢中国大使夫人代表使馆赠送给该村的电视机和录像机。她还挑选了几个俊秀的女孩,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参加欢迎仪式。我们一行都很喜欢她们,仪式结束后,同这些可爱的女孩拍了一张集体照,我保留至今。
第二年,我又前往SOS村,参加该村的中学奠基仪式。
1994年1月20日,周刚和我参观早在1953年就建立的赛义德爵士私立学校。校长卡利达·珀文女士组织全校师生出席欢迎中国大使夫妇的仪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周刚和我先后讲了话,然后向学校赠送了电视机和录像机,全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仪式结束后,校长带领我们参观学校。这是一个管理有方、训练有素的民办学校,董事长赛义德爵士专门成立了以他头衔命名的教育机构,致力于推动民间教育事业。
仅隔四天,我独自前往伊斯兰堡女子学院,向该校赠送电视机和录像机。学校领导组织学生参加赠送仪式,并请我讲话。女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见到中国大使夫人,听完我简短的致辞后,饶有兴趣地问我有关中国教育的问题,我怕耽误事先安排好的听课时间,提议她们有空前去使馆做客,同我讨论她们感兴趣的问题。
我随校领导悄悄走进一个教室,静静听老师用熟练的英语讲课,一些女孩不时回过头来朝我微笑点头,老师干脆走到我面前请我向大家说几句话。我激动地告诉这些学生,我是教师出身,这是我十几年来头一次重返课堂,再次体验当年教书的幸福时光,衷心祝愿她们努力学习,成为未来建设巴基斯坦的有用人才。事后,这个学校的学生代表真的于同年11月22日来大使馆拜访我,我向她们介绍了有关我国教育和妇女的情况。
1月27日,周刚和我来到拉瓦尔品第国立女子学院。校长亚兹达尼女士组织了一个有一千名师生参加的盛大欢迎仪式。她首先致欢迎词,介绍了中巴两国的友谊和中方的无私援助,并感谢中国大使夫妇专程前来赠送幻灯机和录像机。接着,周刚致答词,回顾了当年走访的上述学校和SOS村,表示中国大使馆愿意增强同这些学校和慈善机构的友好关系,并希望两国之间的全天候友谊发扬光大,世代相传。仪式结束后,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这个颇负盛名的女校的艺术系和学生的作品展。
作者向巴基斯坦艺术委员会赠送录像机。
1995年1月,在周刚和我离任前夕,我又到SOS村同孩子们见面,并赠送了礼品。1月29日,周刚和我来到巴基斯坦艺术委员会,向巴艺术委员会赠送了电视机和录像机。巴基斯坦文化部秘书同我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这是我在巴基斯坦的最后一次公共外交活动。离开巴基斯坦后,我一直想念那些可爱的孩子和辛勤培育孩子的老师们。
- END -
图文 |《出使友邻十三载》(2019年出版)
作者 | 邓俊秉
编辑 | 走近外交 小慧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我任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
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宝贵支持
外交团团长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