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李晋忠专辑】追忆周涛

文摘   2024-11-02 03:29   山西  



追忆周涛

    作者    李晋忠


编者按


一年前,周涛去逝,榆社文友们写了不少纪念性文字来悼念这位诗人老乡;一年后,在中国传统祭祀日寒衣节到来之时,大家继续以一篇篇小文表达怀念之情,缅怀这位文学巨匠。
请阅读李晋忠作品《追忆周涛》,一起怀念我们的老乡——诗人周涛。
                  

     


早年间,对于新疆作家周涛的了解,先是源于中学教科书上面的一篇文章《巩乃斯的马》,后又读到周涛的《板坡村》,不仅为文章的纵横捭阖、随性自在的文风所折服,更为周涛为榆社籍,乃是同乡,深感自豪。

去年正月,好友鲜峰推荐了周涛的口述自传《一个人和新疆》,捧读再三,奉为至宝。在我看来,周涛的《一个人和新疆》,就是中国版的《忏悔录》。在书中,周涛将自己的一生赤身裸体地呈献给了世人。没错,赤身裸体,没遮没挡!我已经年过五十,还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中国作家或什么人,能这样充分展示自己,彻底暴露自己。什么叫“赤子” ?“赤子”什么样的?我告诉你吧,周涛就是一个典型的“赤子”。

去年暑假里,在抖音和微信短视频上看到家乡文友李旭青老师去新疆玩了,不禁心生羡慕。“他们会不会去拜访周涛先生,如果去了的话,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我在心里这样惦记。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在街上散步,碰到了李老师,问他拜访周涛了没有,李老师说没来得及。有点失望的我,心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去新疆走一遭呢?

人算不如天算。三个月后,一个惊天霹雳的消息传来—先生于11月4日去世了。呜呼哀哉!沉痛啊,此生算是没有当面请教先生的机会了!




今年正月,到榆次看望陈瑞老师,席间聊到了周涛。陈老师说姚铁山将军是他表舅,相处得很亲,而姚将军跟周涛的家就在一块儿,都在新疆军区大院。陈瑞老师说,多年前到新疆看望表舅,还见到了周涛和他的父母,一家人很热情,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很温馨,很快乐。

陈老师的讲述,点燃了我去新疆的火焰。尽管先生不在了,我依然想去看看,看看他住在什么地方,他的书房是什么样子,想听听他爱人马文阿姨讲述一下她眼里丈夫的样子。     

今年八月份,经陈瑞老师牵线搭桥,我们一家人启程奔赴新疆,先拜访了姚铁山将军,姚将军又带我们去周涛家,看望了周涛爱人马文。

一进门,看见马文阿姨端坐在沙发上等待我们,她眼睛不好,不能随意走动,通常只能坐着。虽说年近八十,但精神矍铄,思路敏捷。我走上前去,坐在靠近她的沙发上,这个位置就是周涛老同学老朋友黄公度他们常坐的位置。我曾经在周涛的微信朋友圈上,看到黄公度坐在这个位置吃西瓜的图片。今天也一样,我面前的茶几上,就摆放着一大盘新切的新疆西瓜。阿姨见我坐下,便招呼我吃西瓜,说新疆西瓜可甜了,还说,投放西瓜皮的纸篓就在茶几跟前。见我没吃,又说了两次。我说,不客气,阿姨,我喝水。

进门之前,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我们来见马文阿姨,就是想聊他的丈夫周涛,而周涛已经去了天国,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故意揭伤疤的意思?还好,从阿姨平静安详的神态来看,她应该已经从丧夫的悲痛中走了出来,我们的疑虑也就打消了。在一片恬静安闲的氛围里,我们和阿姨一起开始追忆周涛。




马文阿姨说,她跟周涛是在下放伊犁农场时候结的婚。起先马家不同意,因为周涛家里遭遇了重大变故。乌鲁木齐党校那么多领导干部,独独周涛父亲受到的打击最大。按说,担任资料室主任的周涛父亲处在权力的边缘,本不该如此;但因为老先生天生一副硬骨头,加上有点外国人思维,不识时务,老说真话,竟然被“双开”,下放到吉木萨尔当农民!那个年代,政治可是第一位的,马文的父亲马洪山,是南疆军区政委,两家显然门不当户不对,不同意很正常。但马文说,不让她跟周涛也行,但从此就不会再嫁人了。“知女莫如父”,老父亲可是知道女儿有股子犟脾气的,最后也只好同意了。

马文自从嫁给周涛,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是她打理,周涛从来就是甩手掌柜,只埋头干一件事,就是爬格子写文章,跟文字打交道。最后,他竟然成功了,他给周家挣回了脸面。“他成了”,阿姨连说两遍,自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阿姨还说,周涛老了的时候曾经对人说:找马文算是找对了,换做别的女人,都不知道离了多少次婚了!我说,您是智慧的女人,只有您能降住他。

周涛兄弟四个,作为老大的周涛,永远将长兄的责任扛在肩上。特别是父母去世之后,兄弟们走动得更近了,团结得更紧密了。每星期六到老大家聚会,二三十年来,成了雷打不动的惯例。阿姨说,现而今,你看多少个大家庭,早都分崩离析了,甚至还有反目为仇的;但周家兄弟是砸碎骨头连着筋,永远在一起。不光是周家,还有马文娘家兄妹,也是经常走动,情意深深。阿姨给我们解释,本来是约你们上午过来的,为什么又换成下午了,是因为上午娘家人又跟她团聚来了。我们听了,甚感欣慰。周涛虽然走了,但亲人们照常来回走动。看来阿姨并不孤单。

说到中国文坛,阿姨说,因为周涛地处边疆,跟中原、跟京城的文坛圈子天生有距离,周涛从来又不愿攀附别人,结果是周涛的文学价值并不被圈内广泛承认。中国作协有个良心领导就曾说过:“他们都知道你周涛写的好,但你放心,他们就是烂死在肚子里也不说出来。”“我就不明白这个,好与坏为啥不能说?别人是有一点点成绩,比方说一,周涛会夸大成十,表扬人家。只要别人有一点进步的苗头,他立马表扬,从来不怕别人压住,那种情况从来没有。其他人却是相反的。”阿姨说到这个地方,有点激动,有点愤慨。

这次拜访马文阿姨,我最想问的是,周涛写作的时候是不是出手特快。阿姨说,周涛写作确实快,往往是一挥而就,很少修改。看来,这就完全凭才气写作了。一旦有了灵感,便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一发不可收拾。我又问阿姨,周涛写作兴致特高的时候,会不会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朗诵出来?阿姨说,有时候会的。不过周涛也有短板,就是不能长时间关闭在家里写作,你看人家贾平凹写小说,可以闭关一年,但周涛闭关一星期都不行,憋不住。

阿姨还说,周涛天真无邪,心直口快,绝对地表里如一。他老喜欢跟人开玩笑,在外边跟同学朋友,回到家跟家人。年轻的时候是那样,到老了也是那样,妥妥一个老顽童!



跟马文阿姨追忆周涛,是愉快的,是幸福的。不知不自觉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还有点意犹未尽,我想请周涛女儿毛毛实地探访一下爸爸的书房、起居室、饭厅,想亲身感知一下先生生前的生活轨迹,毛毛欣然同意。



先是起居室,在一楼东面,紧靠客厅。面积不大,一张床,一两件柜子,很普通,跟平常人一样。再到饭厅,看见餐桌的东面,墙角树立着一个柜子;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好像是西方堂吉诃德式的油画;油画下方是一对中式圈椅,圈椅中间的案几上陈列着先生的遗像。遗像上,先生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目露慈悲。紧靠遗像的,是一尊木雕,应该是周涛微信上提到的所谓“大根”,他本来是当作宝贝要送给好友莫言的。但因为走的太急了,成为永远的遗憾。先生的书房并不大,几平米的样子。朴素的写字台上铺着白色毛毡,窗台上放着一个毛笔架子,还有纸墨笔砚之类。书并不多,这也难怪。先生年轻的时候,利用他父亲当图书馆长、资料室主任的机会,一摞一摞地往回借书,中外名著读了个遍。后来当了作家,反而看得不多了。我能理解,当今世上,能入先生法眼的好书,能有几何?



从家里到院里中间有个玻璃廊道,靠墙放着两把椅子和茶几。毛毛说,这是他爸爸和朋友们吸烟的去处,我在先生的微信图片上也看到过。下了台阶,院子东面是一处葡萄架,葡萄架下放着一张玻璃圆桌,周围有几把椅子。这是先生和家人夏天乘凉的地方。我搬过椅子,在上面坐了片刻。先生家的大门是深绿色的,这是我重点看的地方。这个地方,可是新疆新生代作家李娟和著名编辑文珍拍照打卡的地方,每次来看望周涛,文珍必携李娟到此留念,来一次拍一次。李娟不解,文珍说,拍一次少一次。李娟依然不解。直至去年十一月先生猝然离世,李娟才算懂了。这就叫人生无常!李娟后来写了一篇文章《与周涛老师有关的一些记忆》,里面饱含了自己的思念和懊悔。当我来到大门口,我说这就是李娟和文珍每次必来照相的地方,内心顿时有点酸楚,但压了压,没有表露。毛毛听了,点点头。我知道她懂的这句话的意思。



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返回客厅,再次来到马文阿姨跟前,我握了握她的左手,爱人握了握她的右手,跟她作别。我知道,周涛好友黄公度、北野他们来做客,临别总要跟阿姨合个影,他们就坐在马文所坐沙发的扶手上,看起来亲密无间,亲热异常,俨然一家人。我们似乎还不够格,觉得不宜过分表现,握了握手,表达心意。



今年夏天,我朝圣的心愿总算作了个了断。但思念的波涛,时不时地,总会在内心汹涌澎湃!


作者简介


李晋忠 榆社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诵读者,凤凰网特约演播艺术家。




   往期作品链接  

【榆社文学|纪念】诗人,我听到了你的声音(李晋中)
【榆社文学|散文】我读周涛(李晋忠)
【榆社文学|李晋忠专辑】我的祖母(之一)
【榆社文学|李晋忠专辑】我的祖母(之二)

【榆社文学|李晋忠专辑】我的祖母(之三)

【榆社文学|李晋忠专辑】面见行甲

【榆社文学|李晋忠专辑】秋天的怀想

【榆社文学|李晋忠专辑】姚铁山将军印象记

【榆社文学|李晋忠专辑】今日白露




《榆社文学》欢迎赐稿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学生优秀习作等均在征稿之列,择优发表纸质媒体。

3.来稿文责自负,字体格式为宋体5号,首行不空两格,以word文档形式 投稿,不接收链接或PDF格式稿件。来稿请注姓名(笔名)、200字以内作者简介、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

4.稿件面向榆社籍作者及所有热衷榆社文化研究者。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最新征集要求

1.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医故事”为主题,分享中华中医文化故事,讲好身边的中医文化故事为内容,体裁不限。

2.要求文笔优美,主题鲜明,内容真情实感,语言活泼灵动,结构表达完整。

3.作品须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不得抄袭。

4.注明作者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联系方式(手机、电子邮箱)、详细联系地址。

5.作品将择优推广发布在榆社文学平台。

6.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7.截止时间:12月31日


榆社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


主编:水银月亮


声 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创作交流 ■文化传播 ■思想争鸣 

扫码关注榆社文学




榆社文学
搭建交流平台,展示会员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