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交流笔记
作者|陈亚珍
阅读亚珍推荐的安黎文《文学的堕落与救赎》,笔者具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修养,他对平庸,跟风的平庸,当下文学的盲从,附和,趋炎附势,献媚讨好等,给予了明确的批评。文学面对自身尴尬处境的忘乎所以的醉态,失去气血的文学,比手纸更为苍白,没有骨头的文字,比稀泥更为糟烂……批评得都十分有力。
可作者对于国学一词说成“大杂烩”感到痛心不已!提出胡适“不疑处有疑”国学的本分给予了认同。西方文艺复兴“人的尊贵和价值”,提出了中西作家的差距:“意识和观念”。最后提出莎士比亚、曹雪芹属于全世界,其文学作品的共性是一致的作家,给予人性的尊重和关怀。对于西方不讲技巧,强调意识与灵魂。
兄觉得所谓的西方不讲技巧,主要是文字和文化土壤决定的。汉字结构使得语言的表述接近诗体寓意,西方语言表述更接近人性灵魂自白,从华夏文化视角,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厚重的生命土壤,在如此厚重的文化土壤中,耕植生命文学种子,是值得文学家深思的,再次感到亚珍的思境耕植在这片沃土中,非常可喜。
(2023.5.29)
安黎的文笔有力量,读来痛快。与兄同感的就是对传统文化说成“大杂烩”心被刺痛了一下。我们这一代人与传统文化隔离了很久,保留传统人格的是血脉相传。对传统文化的质疑是从小灌输腐朽没落所致。人是文化动物,人在最迷茫的时候会有文化寻根的渴望。我在回归传统文化的时候,觉得好亲切啊!就像久违了的血亲!心态,处事似乎找到了源头。传统文化不是学问,是通道的智慧,如果实证到“天人合一”,“本自聚足”“真空妙有”之境,一切疑便不疑了。如果成为学问而没有证悟的过程,便是“不疑处有大疑”。胡适先生的“不疑处有疑”是界定于觉者与学者之间的门槛,如果是觉者——不疑,学者——定有大疑。中国传统文化最终极的目标,是从疑中走向不疑。是悟道、怔道、得道的过程。众生皆迷就是忘记了自己生而为何,所以才不知生而如何。沉迷于财食名色睡,即痛苦,迷茫,烦恼不断!
觉者与学问无关,六祖慧能大字不识,但能讲通天理。比如“明镜本无台,何处惹尘埃”,明镜怎能无台呢?再比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客观存在,眼见为实,怎能是如梦幻泡影呢?又如“应无所驻而生其心”,有谁能遇事不驻心呢?但,如果五蕴六尘真空了,才会了悟其意,善恶美丑都不过是摆在你眼前的相,是上天设置的道具。执相即烦恼,破相一切烦事都会烟消云散。道是用来悟的,不是用来叩问。悟道而后怔道,怔道而后得道。儒释道是身心灵“大和合”,非学术“大杂烩”。
兄说“西方语言表述更接近人性灵魂自白”。“汉字结构使得语言的表述接近诗体寓意”,准确到位。既是文化的,也是方法的。灵魂流淌是随性的,观念和意识需要规制。西方以《圣经》为背景,圣徒们是直接向上帝倾诉,析白灵魂,请求宽恕。东方文化反观自省式,我是佛,良知本自聚足,从自身寻求内外和合,身心灵团聚,从“假我”中直达“真我”即天人合一。
是的,我的后期作品根植本土文化,走上忏悔意识,重于人性困境与灵魂挣扎的剖白,应该说这也是我一以贯之的风格,如此,也无甚中西文学之分了。
(2023.5.29)
那些所谓的文学来自生活,却无法高于生活的命题,那些所谓吃饱肚子之后才谈论道德善良的人,兄认为都属于伪命题,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记录生活,必然是提炼后的记载、积淀、祭奠生活。道德善良是生命本真的载体,动物都会在饥饿状态中给予自己生命体的食物,何况人类?优秀文学家的作品都是高于生活的引领源。
(2023.6.2)
(2023.6.2)
陈亚珍 山西昔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会长,国家二级编剧,原《乡土文学》副主编。主要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碎片儿》《神灯》《十七条皱纹》《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风语》。长篇纪实文学《谁在守约》《孤独的回响》等。散文集《玫瑰:撒下一地殷红》《坐在时光的角落里》,电视剧:《苦情》《路情》《唢呐魂》《地委书记》《土岭纪事》等。作品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北方地区优秀图书奖”,“全国音乐剧灵芝奖”,“华北地区电视剧奖”,“山西省电视剧奖”。《小说选刊》全国短篇小说征文一等奖,《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获2012年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长篇小说第四名,2013年两次被全国图书推荐委员会推荐为200本及300本好图书之一,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学生优秀习作等均在征稿之列,择优发表纸质媒体。
3.来稿文责自负,字体格式为宋体5号,首行不空两格,以word文档形式 投稿,不接收链接或PDF格式稿件。来稿请注姓名(笔名)、200字以内作者简介、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
4.稿件面向榆社籍作者及所有热衷榆社文化研究者。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最新征集要求
1.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医故事”为主题,分享中华中医文化故事,讲好身边的中医文化故事为内容,体裁不限。
2.要求文笔优美,主题鲜明,内容真情实感,语言活泼灵动,结构表达完整。
3.作品须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不得抄袭。
4.注明作者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联系方式(手机、电子邮箱)、详细联系地址。
5.作品将择优推广发布在榆社文学平台。
6.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7.截止时间:12月31日
榆社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
主编:水银月亮
声 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码关注榆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