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功能,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中风等病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失眠治疗上,现代医学仍以传统镇静安眠药为主,但存在成瘾性、依赖性、戒断性反应、抑制呼吸等副作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认为,失眠的病因主要有外邪所感,七情内伤,思虑劳倦太过或暴受惊恐,亦可因禀赋不足,房劳久病或年迈体虚所致。其主要病机是阴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神明被扰,神不安舍。中医治疗失眠症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主,从外感和内伤辨证,重在分清寒热虚实,配合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并对失眠症恢复期给予养生指导,促进心身健康的恢复。总的治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补虚则用益气养血,滋补肝肾,补脑安神之法;泻实则用清肝泻火,和中消导,活血化瘀之法。
一、辨证论治
肝郁化火证
症状: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心烦不能入睡,性情急躁易怒,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目赤,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失疏泄,郁久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化火。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卫生宝鉴》)
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
药物组成: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盐车前子、酒当归、地黄、炙甘草。
功效:清肝胆,利湿热。
适应症: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2)舒眠胶囊
药物组成:酸枣仁、柴胡、白芍、合欢花、合欢皮、僵蚕、蝉衣、灯心草。
功效: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肝郁伤神所致的失眠症,症见: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苦满或胸膈不畅,口苦目眩,舌边尖略红,苔白或微黄,脉弦。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晚饭后临睡前服用。
痰热内扰证
症状: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粘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病机:痰热内盛,扰乱心神。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推荐方药:温胆汤《备急千金方》加减。
中成药:清脑复神液
药物组成:白芷、百合、柏子仁、半夏、冰片、薄荷、柴胡、陈皮、赤芍、川芎、大黄、丹参、当归、地黄、防风、茯苓、干姜、甘草、藁本、葛根、钩藤、红花、黄柏、黄芪、黄芩、荆芥穗、桔梗、菊花、决明子、莲子肉、莲子心、鹿茸、麦冬、蔓荆子、木通、牛膝、羌活、人参、山楂、石菖蒲。
功效:清心安神,化痰醒脑,活血通络。
适应症: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顽固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所致头痛、眩晕、健忘、失眠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轻症一次10毫升,重症一次20毫升,一日2次。
阴虚火旺证
症状:虚烦不眠,入睡困难,夜寐不安,甚则彻夜难眠。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少津,健忘耳鸣,腰酸梦遗,心悸不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阴精亏损,清热安神。
治法:滋阴降火,清热安神。
推荐方药: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加减。
中成药:
(1)百乐眠胶囊
药物组成:百合、刺五加、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麦冬、五味子、灯芯草、丹参。
功效: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
(2)六味安神胶囊
药物组成:地黄、酸枣仁、莲子心、远志(炙)、陈皮、甘草。
功效:滋阴清心,化痰安神。
适应症:用于治疗失眠症,中医辨证属于阴虚火旺夹痰证者,症见:失眠、心烦、心悸、易汗、口干少津、健忘、脘腹痞闷、舌红苔腻,脉细滑数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3)养血安神片
药物组成:仙鹤草、墨旱莲、鸡血藤、熟地黄、地黄、合欢皮、首乌藤。
功效: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阴虚血少,头眩心悸,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胃气失和证
症状: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病机:气机阻滞,胃失和健。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推荐方药:保和丸(《丹溪心法》)。
中成药:保和丸
药物组成:山楂(焦)、六神曲(炒)、麦芽(炒)、莱菔子(炒)、陈皮、半夏(制)、茯苓、连翘。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
适应症: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瘀血内阻证
症状: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病机:气滞血瘀,脉络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成药:
(1)血府逐瘀丸
药物组成: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适应症:用于瘀血内阻之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空腹用红糖水送服。
(2)七叶神安片
药物组成:三七叶总皂苷。
功效:益气安神,活血止痛。
适应症:用于心气血不足、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失眠、胸痛、胸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0~100毫克,一日3次;饭后服。
心火炽盛证
症状:心烦难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口舌生疮,口干腰酸,梦遗滑精。舌质红苔干,脉细数。
病机:火热内盛,扰乱心神。
治法:清心泻火,养血安神。
推荐方药:导赤汤(《小儿药证直诀》)合交泰丸(《韩氏医通》)加味。
中成药:朱砂安神丸
药物组成:朱砂、黄连、当归、生地黄、炙甘草。
功效: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适应症: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小蜜丸一次9克,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心脾两虚证
症状:头蒙欲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食后作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心血不足,脾气虚弱。
治法: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推荐方药:人参归脾汤(《正体类要》)
中成药:
(1)人参归脾丸
药物组成: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远志(制)、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功效:补气,养血,安神。
适应症:用于心气虚寒,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健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2)柏子养心丸
药物组成: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远志(制)、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功效:补气,养血,安神。
适应症:用于心气虚寒,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健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3)安神补心丸
药物组成: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安神膏(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首乌藤、地黄、珍珠母、蒸女贞子)。
功效:养血安神。
适应症: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3次。
(4)九味镇心颗粒
药物组成:人参(去芦)、酸枣仁、五味子、茯苓、远志、延胡索、天冬、熟地黄、肉桂。
功效:养心补脾,益气安神。
适应症:用于广泛性焦虑症心脾两虚证,症见善思多虑不解、失眠或多梦、心悸、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头晕、易汗出、善太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早、中、晚各服1袋,一日3次。
心胆气虚证
症状: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病机:心血不足,胆气虚弱。
治法:益气养心,镇静安神。
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中成药:安神温胆丸
药物组成:制半夏、陈皮、竹茹、酸枣仁(炒)、枳实、远志(制)、五味子、人参、熟地黄、茯苓、朱砂、甘草、大枣。
功效:和胃化痰,安神定志。
适应症: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7.5克,一日2次。
心肾不交证
症状: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病机:阴液亏虚,阳气偏亢,既济失调。
治法:交通心肾,补血安神。
推荐方药:交泰丸(《医方集解》)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中成药:
(1)天王补心丹
药物组成: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麦冬、天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丹参、白茯苓、桔梗、远志。
功效: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
(2)活力苏口服液
药物组成:制何首乌、淫羊藿、黄精(制)、枸杞子、黄芪、丹参。
功效:益气补血,滋养肝肾。
适应症:用于年老体弱,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聋,脱发或头发早白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1次,睡前服。
(3)补脑丸
药物组成:当归、胆南星、酸枣仁(炒)、益智仁(盐炒)、枸杞子、柏子仁(炒)、龙骨(煅)、石菖蒲、肉苁蓉(蒸)、五味子(酒炖)、核桃仁、天竺黄、远志(制)、琥珀、天麻。
功效:滋补精血,安神镇惊。
适应症:用于健忘,记忆减退,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心悸不宁。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克,一日2~3次。
(4)甜梦胶囊
药物组成:黄精、黄芪、党参、刺五加、淫羊藿(制)、山药、泽泻、茯苓、蚕蛾、桑葚、枸杞子、熟地黄、马钱子(制)、砂仁。
功效:益气补肾,健脾和胃,养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头晕耳鸣,视减听衰,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慌气短,中风后遗症;对脑功能减退,冠状血管疾患,脑血管栓塞及脱发也有一定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以上所用中成药除安神温胆丸、补脑丸外,均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收录品种。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治疗失眠症中成药收录品种(2023年)
二针灸治疗
1.体针
主穴:神门、三阴交、百会
辅穴:四神聪
配穴:
心脾两虚加心俞、厥阴俞、脾俞穴。
肝郁化火证加肝俞、胆俞、期门、大陵、行间。
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照海穴。
肝火上扰加肝俞、行间、大陵穴。
胃气不和加中脘、足三里、内关穴。
痰热内扰证加神庭、中脘、天枢、脾枢、丰隆、内关、公孙。
阴虚火旺证加神庭、太溪 、心俞、肾俞、郄门、交信。
心胆气虚证加神庭、大陵、阴郄、胆俞、气海、足三里、丘墟。
2.耳针
取皮质下、心点、脾点、神门,埋压王不留行或绿豆。中等刺激,使患者有胀感,每天自行按摩数次,3~5 天换压一次。
常用穴:皮质下、交感、神门、枕、心、脾、肝、肾
随证加减:早醒加睡前。
方法:在穴位处寻找敏感压痛点,用胶布贴生王不留行籽,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6 次,每次 10~15 下,以穴位局部疼痛,发热,有烫感为佳。隔日换贴 1 次,双耳交替选用,l0 次 1 疗程。
温馨提示:
1.用药前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确定疾病状态是属于何种中医证候类型,依照判断的证候类型,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选择对应的中成药。
2. 感染、中毒、颅脑损伤引起的失眠及由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引起的失眠,应当及时到医院由有关专科医生治疗,不宜自行选用。
3. 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出现的失眠,建议由医生诊断后,按照医嘱选择适合的药物。
4. 伴有心悸患者,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心悸或脉结(早搏)。
5. 外感发热、经常咳嗽、复发性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谨慎使用安眠药物。
6. 失眠为脑神的异常,故调摄精神状态,使喜怒有节,心情舒畅,脑神当有所养,劳逸结合,使体劳和脑劳相互协调。
中医药治疗失眠强调个体化治疗,建议采用以非药物治疗及中药治疗为主,最终达到以恢复良好睡眠为主的目的。本文汇总失眠不同中医证型方药及针灸治疗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失眠症患者提供些许益助。
注:本文非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凡《神农本草精英荟》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神农本草精英荟”。欢迎来稿,投稿邮箱:zhongyaochch@163.com。
点击了解
责编: 王煜坤 王丽君
审核: 程华尧
复审: 张亚囡
欢迎点评、点赞、收藏、分享哟!
动动手指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