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代表着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因此在这一天人们庆贺新春的延续。古时正月被称为元月,称夜为宵,故称“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分别是春、秋、 冬三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 “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是上元,又因其有张灯之俗,故又名“灯节”。
元宵节,民间举办赏花灯、游园等各种活动来庆祝新年,祈祷健康。元宵节的诸多传统习俗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所以元宵节也可称作中国人特有的养生节,如传颂至今的古诗中亦有“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等佳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自古以来,元宵是这天的主角美食,也是我国最著名的传统美食之一。
元宵是北方的说法,南方叫汤圆,寓意着团圆。元宵和汤圆这两种食物同为糯米制作而成,制作方法却不尽相同。元宵是“摇”出来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在馅料方面,元宵以五仁、黑芝麻等甜味为主,汤圆则更丰富,咸甜均有。《明宫史》载“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沥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者”,这一制法至今仍在流传。但要注意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肠胃功能不佳者、老人、小孩,在食用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免得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
在元宵节吃元宵、吃汤圆,寓意新的一年要合家团团圆圆,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圆,还有补脾胃、益肺气之效,尤适用于脾胃虚寒者食用。但年老体弱者、发热、溃疡、糖尿病、急性胃肠炎、高血脂和冠心病等患者要慎吃;久病初愈者因消化功能仍然较弱,亦不宜过量食用元宵。元宵本不易消化,食用时可以搭配一些有促进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白萝卜、芹菜等,且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古代元宵这天,除了赏灯、吃汤圆之外,还有“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的走百病习俗,是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走百病”在明清时尤为盛行。清康熙《大兴县志》载:“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曰:‘走百病’。”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摸钉”,是指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又称“走桥”。江南苏州一带称为“走三桥”。清顾禄《清嘉录·正月·走三桥》:“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走三桥在苏州又叫“走桥”、“游安”、“走平安路”,是一种祈福、驱灾、祝愿的民间习俗。在苏州山塘一带,流传有走三桥的民谚:“元宵夜走三桥,上桥走走,万病无有;小孩走三桥,聪明伶俐读书好;小伙走三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走三桥,青春靓丽更苗条;老人走三桥,鹤发童颜永不老。”
“走百病”这种习俗虽然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其实这种活动也值得现代人借鉴,尤其是春节期间饮食较平常丰盛,人们运动较少,走路是全身运动、有氧运动,可锻炼我们在春节假期中疏于照顾的身体。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可练习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保健养生功法,既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又能改善内脏、神经及肌肉的功能状态,增强内脏功能。中医认为久坐伤肉,长时间不运动,气血流通不畅。动则生阳,适当散步可疏通筋脉、温通经络,还可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
灯谜与中医药一样,均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虽历时千年,仍如越王之宝剑,刀口锋利而熠熠生辉。自古以来,文人喜以独具奇趣的中药之名制作灯谜供人猜测,春节、元宵节尤盛,成为人们酷爱的益智添趣的文化娱乐项目之一,两种文化瑰宝有机结合,若珠联璧合、意趣盎然。
具浓厚诗情画意的中药谜,如“何人不起故园情”打“当归”;“千树万树梨花开”打“木通、白英”(英扣花);“四海之内皆兄弟”打“昆布”,昆在这里指昆仲(兄弟)之昆,布者遍布的意思;“赵云怀内小龙眠”为《三国演义》四十二回后人吟咏赵云救出阿斗的诗句,打“使君子、安息香”,汉代称州郡长官为“使君”,刘备时为豫州牧,故使君之子稳扣刘备儿子“小龙”阿斗;“轻薄桃花逐水流”打“香附、泽泻”,花多有香味,以香扣花;“平明寻白羽”打“石见穿”,读过唐诗的人都知道,此后一句是“没在石棱中”,意为白羽毛的箭将石头射中,谜底与谜面吻合;再如具浓郁书卷气的“山谷挥毫,笔走龙蛇”打“黄精、通草”,谜面中“山谷”并非面对雄伟山谷挥毫写生,而是指明代书家黄山谷,他颇精通草书,由谜面引申到谜底,给人以手法多变、曲径通幽之妙。
1.果在刺中央,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打一中药名)
2.美丽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打一中药名)
3.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打两中药名)
4.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 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打四个中药名)
关于中草药的谜语:
五月既望:(半夏)
九九归一:(百合)
普天同乐:(合欢)
天女散花:(降香)
红光满面:(丹皮)
仙人之歌:(神曲)
三省吾身:(防己)
大江截流:(川断)
绿林好汉:(草蔻)
畅行无阻:(路路通)
终年滴水:(石见穿)
不劳而获:(寄生)
偷梁换柱:(木贼)
汗滴禾下土:(苦地丁)
百草凋零一叶青:(独活)
他乡遇故知:(一见喜)
神农本草精英荟
祝大家:元宵佳节,阖家欢乐!
团团圆圆!健康如意!
注:本文非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凡《神农本草精英荟》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神农本草精英荟”。欢迎来稿,投稿邮箱:zhongyaochch@163.com。
神农本草精英荟拥有中医药界优秀的编审人员,编写、编排文案水平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文案终审者曾荣获全国政府机关文印系统文字录入和文稿校对比赛三等奖。平台可承接各类文案及软文的编撰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精英荟现覆盖多个中医、中药专业微信群、QQ群,关注者逾万人,有较强的推送力和宣传能力,为促进中药特色技术交流,推动中医药传承事业发展,热诚欢迎需要宣传推广中医药特色产品、专业技术、学术专著的个人、企业与我们联络。经评估后,可在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平台及其它媒体上宣传推广。欲推广者请递交相关产品、图书的文字、图片介绍等背景资料。相关资料请发送至邮箱zhongyaochch@163.com。
责编:杨娉娉
审核:林汉钦
复审:张亚囡
向上滑动阅览
神农本草精英荟 发端于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项目发起者及创始人为原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传统医学部技术官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原副司长,现任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副会长、正大制药集团副总裁吴厚新先生。
神农本草精英荟 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中药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专家团队,覆盖中药种植栽培、加工炮制、生产流通等全产业链,涵盖全国各省市260余家著名三甲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部分科研院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验机构的1200余名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的中药特色技术专家。致力于促进中医药经典学习,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培养中医药传承后继力量,努力改变“医不识药,药不懂医”的现状。
神农本草精英荟 是全国中药人之家,始终秉持“精研创新、与时俱进、携手传承、共谋发展”的理念,定期组织业内专家探索解决中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积极向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进言献策,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与国内外有关单位、企业、咨询机构、学校、社会团体等的合作,提供精准中药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培训、中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养生保健咨询,帮助客户规范中药产品的设计及生产流程、解决药品检测过程中发生的难题、协助制定中医药企划宣传方案并在各媒体发布中医药专业及科普文案等技术支持服务,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神农本草精英荟 殷切欢迎博学多才或在中医药某一领域有一定建树的富有奉献精神的中医药专家加入。
神农本草精英荟 欢迎热爱中医药,励志中医药传承事业,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中医或中药专业青年才俊加盟。诚邀中医药专业类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踊跃加入,共同发展!
业务负责人:吴镝
微信:snbcwd
添加微信请附留言说明相关事宜
业务联系邮箱:zhongyaochch@163.com
欢迎点评、点赞、收藏、分享哟!
动动手指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