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防治方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属为“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主要是由于肾精不足、骨枯而髓减、骨失滋养导致的全身慢性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慢病之一。西医药治疗本病副作用较多,中医药对本病治疗有显著优势,神农本草精英荟汇总临床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案,为医患提供些许益助。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则“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整体调节,防治结合”。
1.肾阳虚证
主症: 腰背冷痛,酸软乏力。
次症: 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弱等。
治法: 补肾壮阳,强筋健骨。
推荐方剂: 右归丸( 《景岳全书》) 加减,常用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虚寒症状明显者,可酌加仙茅、淫羊藿、肉苁蓉、骨碎补等以温阳散寒。若兼有风寒湿痹者,可加独活、羌活、威灵仙、秦艽、桂枝、防风等。
常用中成药: 淫羊藿总黄酮胶囊、右归丸、强骨胶囊。
针灸治疗: 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配穴选用命门、志室、腰阳关等穴。
2.肝肾阴虚证
主症: 腰膝酸痛,手足心热。
次症: 下肢抽筋,驼背弯腰,两目干涩,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治法: 滋补肝肾,填精壮骨。
推荐方剂: 六味地黄汤( 《小儿药证直诀》) 加减,常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阴虚火旺症状明显者,可酌加知母、黄柏; 酸痛明显者,可酌加桑寄生、牛膝等。
常用中成药: 芪骨胶囊、六味地黄丸、肾骨胶囊。
针灸治疗: 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配穴选用肝俞、太冲、太溪、三阴交等穴。
3.脾肾阳虚证
主症: 腰膝冷痛,食少便溏。
次症: 腰膝酸软,双膝行走无力,弯腰驼背,畏寒喜暖,腹胀,面色晄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治法: 补益脾肾,强筋壮骨。
推荐方剂: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合金匮肾气丸( 《金匮要略》) 加减,常用黄芪、白术、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人参、当归、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常用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合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针灸治疗: 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配穴选用脾俞、命门、中脘、关元等穴。
4.肾虚血瘀证
主症: 腰脊刺痛,腰膝酸软。
次症: 下肢痿弱,步履艰难,耳鸣。舌质淡紫,脉细涩等。
治法: 补肾强骨、活血化瘀。
推荐方剂: 补肾活血汤( 《伤科大成》) 加减,常用熟地、菟丝子、杜仲、枸杞、归尾、山萸肉、苁蓉、没药、独活、红花。
常用中成药: 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骨疏康胶囊 ( 颗粒) 。
针灸治疗: 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配穴选用膈俞、血海、太溪、三阴交等穴。
5.脾胃虚弱证
主症: 腰背酸痛,体瘦肌弱。
次症: 食少纳呆,神疲倦怠,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
治法: 益气健脾,补益脾胃。
推荐方剂: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常用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常用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
针灸治疗: 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配穴选用脾俞、胃俞、中脘、关元等穴。
6.血瘀气滞证
主症: 骨节刺痛,痛有定处。
次症: 痛处拒按,筋肉挛缩,多有骨折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等。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剂: 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 加减,常用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香附、牛膝、地龙。以上肢为主者,加桑枝、姜黄; 下肢为甚者,加独活、汉防己、鸡血藤以通络止痛。
常用中成药: 活血止痛散( 胶囊) 。
针灸治疗: 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配穴选用膈俞、肝俞、血海、太冲等穴。
临床上可以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杂证候类型,辨证施治需灵活应用,同时应注意加强预防和调护。针灸在改善症状、镇痛方面见效快,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应随症加减配穴。
临床遣方用药时需充分考虑治疗的长期性,密切关注患者中医证候的演变,及时调整处方,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延缓骨量丢失,保持或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疗程。治疗过程中,应持续关注服用中药的安全性。
精英荟点评: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肾主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表明人体骨骼健康状况与自身肾气强弱具有密切关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此阶段人体肾气逐渐由盛转衰,因此治疗中强调调补肾气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患者肾阴、肾阳虚衰不同,以及其它脏腑盛衰及病理状态,本文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详细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血瘀气滞证六种类型,分别列出相应的证型特点、有效方剂及加减方法、针灸取穴等治疗方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多数补肾药具有改善骨骼钙磷代谢、提高骨密度的作用,有益于骨骼健康。临床治疗中,针灸常具有快速止痛、缓解症状效果,配合对证的中药方剂服用,可以促进骨骼恢复健康、稳定治疗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与人体的衰老及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息息相关,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积极关注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加强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综合性调护,方能保持骨骼长期健康。
温馨提示:
适度和规律的肌力锻炼,有助于防止跌倒,减少骨折风险。推荐运动: 行走、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锻炼强度和时间应事先咨询专业医师。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摄入富含维生素 D、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避免嗜烟、酗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保证充足、适度的日照,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 的合成,但需注意避免烈日下暴晒灼伤皮肤。
单纯中药、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不显著时,可依据病理特点及类型,明确临床治疗目的,审慎地联合中西药治疗。中西药物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是增强临床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还应充分考虑药物经济学的影响及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需关注中药长期用药安全性,对有潜在心、肝、肾损害风险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制剂,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指导原则,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了解疾病进展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法,终身调护。由于中西药物联合应用较复杂,要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希望今后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研究验证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希望神农本草精英荟汇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药防治方案有助于广大患者。
注:本文非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凡《神农本草精英荟》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神农本草精英荟”。欢迎来稿,投稿邮箱:zhongyaochch@163.com。
点击了解
责编:王丽君
审核:程华尧
复审:张亚囡
欢迎点评、点赞、收藏、分享哟!
动动手指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