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大赵峪东寨沟,藏着一个神奇的村庄,世外桃源里也有励志故事

文摘   2024-11-04 19:50   陕西  

      到东寨沟的山路曲曲折折,岔口多而隐蔽,一不小心就会走错。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能够做出正确的路线选择,需要经历、经验和过人的判断力。


      商山行者问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他介绍说走小路风景不一般,走大路就是路宽好走。经过商量,决定走小路去,走大路回,走个环形路线。



      下北环驶入大赵峪,行至桃园村靠右行进沟上山,到祖师殿村,一说直走,一说左拐,直走路明显宽而新又好走,左拐路窄弯急还老旧。争执了半天,见“樊凹村”碑刻,商山行者果断决策左拐。一条仅能一车通过的水泥路,拐了不知多少弯,到了东西岭村的西岭。


      西岭与东岭相望,一层层梯田镶嵌在山坡上,翻好的土地在初冬里、蓝天下,阳光毫不吝啬的照耀着,田地反射出一缕缕金光。脚边的土地长出翠绿的大白菜、大葱、萝卜、菜花,好似在告诉远来的客人,这里土地很肥沃。



      大山有大山的特点,大山有大山的魅力。土地大多数在山里,山坡、山顶、山崖、岭上、岭下到处都是一片一片的土地,一层一层的梯田,世世代代养育着辛勤耕作的人们。


     下西岭,直行上东岭,又面临同一选择题,还是商山行者指路左拐进小路上山。东岭到东寨沟,一段狭长的峡谷,谷底流水声随风此起彼伏,两边高耸的山峰半阴半阳,松林在阳光里美美的披上了金色外衣,阳光洒在红叶上,红的透亮,红的耀眼。



      随弯直上,几个回转,猛一回头,对面的南山已与脚下相平,近处的红叶即可平视,也可伸手触摸。怪石、奇峰、山洞、小庙,与红叶、小路、蓝天、阳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远来的客人已在画卷中自痴自醉,胜似喝了李白的二两酒,却吟不出半句浪漫来。


      半步脚声石门开,寨沟碑刻迎面来。幽径铺满深秋色,直通仙境访山阶。寨沟村到了,四面环山,十几家白墙灰瓦的老屋坐落其间,宁静安详。山风起山语,话说千秋事,站在这里,山里看不见山外,想见山外同样看不见山里,一处神仙呆的地方。



      听刘老师讲,早先这里有个寨子,避兵祸躲匪患,还有擂鼓台,以鼓声为号,即知山外之事。刘老师讲,他的祖辈在清代从城边的贺咀头搬到这里的,在这里生活了近200年了。他讲,那个时候城边土地少的可怜,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为了糊口,祖辈就找到这个地方,搬来安家生活。

   


      这是我迄今为止第三次听到有人讲从城边平川搬到大山里生活的故事。第一次是在刘湾街道破岔沟听人讲,他们祖辈在清朝时从大赵峪搬到破岔沟的。第二次是在阴岩沟听人讲,他们祖辈在民国时从陈塬搬到阴岩沟的。搬迁的理由都是一样,平川地少人多,为了糊口生存而采取的搬迁行动。搬迁是有规律可循的,个人认为最根本的还是生存,哪里能够生存就搬到哪里去。



      这个寨子在史料中没有见过,以前以大路干线为主轴,紧贴干线两边的村落有记载,远离干线的以寨为名出现,却单单少了这个寨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史料中出现过“寨沟村”,后来寨沟村合并到了东西岭村,村子越来远大,先前的村名不再使用。     


      刘老师的院边有一棵山楂树和一棵杏树格外引人注目,围绕这两棵很有年头的树为框,以对面的山峰为画,构图成像,一幅幅美图应孕而出。奈何工具和技术差劲,拍不出商山行者手中那么多富有震撼力的美图。



      一棵山楂树,一段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少男少女。可有谁知道,这棵山楂树下,也藏没着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这棵山楂树边的小院,两座白墙灰瓦式房屋,两家走出了7名人才,有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校长、报社总编等。



      刘老师讲,他是一名民办教师,一辈子扎根农村,先后在上庄、东西岭、寨沟小学任教,在家乡寨沟小学任教时间最长,如今这些小学再也看不到了,很怀念那个时候,娃娃们满村跑。由衷地向扎根农村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偏远的小山村,美!不仅仅是山水图画般美景,更在于一件件、一桩桩感人的励志故事。



      想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脚水,一脚泥,一脚深、一脚浅,一个个幼小的身躯,挎着帆布书包,背着一周的粮饭,酸菜,窝窝头,走一段无人的峡谷,走向人生启航的地方,直至走出大山。


      一个小山村,古时无人关注。也许再过一段时间,逐渐也会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但愿岁月放缓脚步,留一点记录的时间。



智者无为
记录生活点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