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的今天,阴雨绵绵,细细的雨滴敲打着路边的枯叶,发出唦唦唦的响声,一路伴雨听雨,又一次来到白沟村。沿着弯弯曲曲,盘旋直上的水泥路,上到菊花梁,老旧的学校改建成了供游人游玩的地方。站在菊花梁上,看着眼前的村庄,望着四周的群山,回想起两年前,和朋友第一次走进白沟村的情景。
朋友认识村里的张德志老人,他带着我们在村子里寻找到了大药树、白岩子,给我们讲述了很多有关这个村子的故事,还请我们品尝了家常饭菜。这个村子的故事太多太多,整理一下张德志老人在《难忘岁月》里的精彩内容来介绍吧。
商州板桥白沟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历史文化传说,旅游景点较多。有东汉刘秀住过的“鹑鸽洞”,有王莽用箭射的“箭沟垭”,有李自成农民军修建的“堡子城”,有白娘子洗过澡的“白岩子瀑布”,还有一棵生长了500多年的大药树等。
堡子城建在离白沟村两华里的一座高山顶上,依山势而建,城墙全部用石头砌成。堡子城形状像葫芦,长约200米,宽约100米,城墙高2米。城中央有双乳似的两个峰顶,城墙围着双乳峰顶转了一圈,周长约500米。城墙外是陡峭的山岩,山的西边是王仙沟,东边是柳树沟,北边是桃岔沟,三面深沟陡壁,只是南面沿着山梁有一条通往白沟村的羊肠小道。
堡子城地势险要,居高临下,遥控四方。它东依星星山,西望戴云山,南制箭沟垭,北控板桥河,虎踞山顶,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传说堡子城是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山屯驻时修建的。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将领蝎子块(拓养坤)、混十万(马进忠)带领数营兵马进驻商州北乡,攻占黄川、泉村、板桥等处寨堡。李自成从鼎龙山到板桥,亲自选址,在白沟村修建了堡子城。
白岩子是一整块横断山岩,高约100米,宽约300米,岩面似刀削,颜色呈乳白色。岩上有两个石洞,一个叫白蛇洞,一个叫青蛇洞。石岩中央有一股瀑布,垂直落下,发出清脆的响声。瀑布水柱在岩下冲出了一个清水潭,潭中常有鱼虾游来游去。潭的四周长满了苔藓和青草,四季常绿,百花齐放,蜂蝶飞舞。白岩四周,青松翠柏,枫树、药树、柿子树在秋天红遍满山。白岩子还有一段白姓男子与白蛇美丽的爱情故事。
箭沟垭在白沟村南边的一条高山岭上,岭上奇石嶙峋,绿茵铺地。站在箭沟垭,居高临下,向南可俯看石鸠河的风光,向北可眺望堡子城的雄姿。箭沟垭是一条长山岭上的一个豁口,形状为半圆形,酷似英文字母里大写的U字,半圆的直径约五十米。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称帝,追杀反对他的西汉皇族刘秀。刘秀逃出京城长安,潜入商洛山中。他从牧护关到杨斜,又经金陵寺、麻街岭,从黄沙岭底进入石鸠河,又从响潭碥到鹑鸽洞,再到箭沟垭。刘秀跑得又饥又渴,见此岭山势险要,景色迷人,便埋锅造饭。不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野韭菜拌面籽熟了”。刘秀正准备吃饭,忽听背后马嘶人叫,原来王莽从后面他追来,刘秀哪里还顾得上吃饭,急忙倒掉“面籽”,拔锅就跑。现在满山的石头疙瘩,据说就是当年刘秀倒下的“面籽”变成的。王莽追到大坡顶上,眼看追不上刘秀,便搭上箭,拉满弓,使上全身力气,狠狠的射出一箭,这支箭未射中刘秀,却把山岭射了一个半圆形的大豁子,箭头飞过石鸠河,直插入南山的石岩中。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豁子叫“箭沟垭”。把王莽在大坡顶上射箭的平台叫“王莽射箭台”。
鹑鸽洞坐落在白沟口东面的山麓,洞口呈三角形,如同一个△符号。洞高10米,宽10米,深20米。洞底全是灰绿色的封土,洞顶有很多平口的小石窟,栖息着成百上千只灰色羽毛的野鸽子。当人走进洞口,会有成群的野鸽子从洞口飞出来,声音震耳欲聋,所以当地人叫“鹑鸽洞”。其实该洞还叫“牛王洞”,也叫“光武洞”。此洞有很多美妙而神奇的传说,有石猪骗石牛的传说,有牛魔王盗金豆的传说,还有刘秀骗王莽的传说。
大药树,生长了500多年的大药树。这棵大药树位于白沟塬的中央,左有石狮子,右有白龙马,树下有一条大路直通村外。此树高约20米,直径约1米,周长约3米。树冠粗壮,枝叶茂盛,在大药树繁茂的枝头上结满了一串串药籽。提起药籽油,它在六十年代饥岁月救活了不少人的命。那时,人们常用麦糠、稻壳、菜、树叶和树皮充饥,经常便秘难忍,吃些药籽油,就通便了。所以说,药籽油成了当时饥饿农民的救命恩人。据说这棵大药树是白沟张氏始祖“长烟杆爷爷”在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栽植的。根据白沟《张氏家谱》记载:明成化年间,商州虎患严重,白沟地处深山,森林茂密,石洞较多,常有成群老虎出没,伤害人畜。白沟原著白氏一家人,为躲避虎患,搬迁到商州城里经商去了。这时板桥张氏第四门人“正壁”的次子,其名讳已无法考证,只因他爱吸旱烟,身上经常带着一个烟杆有二尺多长的旱烟锅,晚辈都称他为“长烟杆爷爷”。这位“长烟杆爷爷”带着两个儿子,从板桥村迁至这里,用两匹土布和两双麻鞋从姓白的人手里换下了白沟这块风水宝地。当时的白沟已荒无人烟,塬上长满了没过腿的菅草,塬下沟渠两边长满了一人高的艾蒿。“长烟杆爷爷”父子三人在白沟盖起了三间茅草房,整天在塬上挖营草,在下渠割艾蒿,垦荒种田。种田需要粮食种子,时已六十多岁的“长烟杆爷爷”,经常回板桥老家取种子。有一次,他顺便在“药籽岭”上带回一棵小药树苗,栽植在白沟塬上,经过了500多年的沧桑岁月,小树苗就长成了现在这棵参天的大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