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一段儿时的记忆难以忘记,那是味蕾镌刻在脑海里最深沉的烙印。那个艰难苦焦的岁月里,人们对带有甜味的东西最为敏感,在过贯了苦日子,尝遍了苦味道后,给自己寻找一点甜的慰籍。如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还有盛夏里解渴解馋神器——西瓜。
能记事起,吃的就是三要西瓜,那时候常常往西瓜地里跑。西瓜蔓长啥样,啥时开花结果,啥时成熟都记得清楚。
最早是临村北司村开始种植西瓜,嘴馋了得跑到临村去买。后来自家村里人也学着种,再想吃西瓜不用往外村跑,本村就能得以解决。再后来,爷爷也开始在地里种西瓜,天天西瓜里跑几趟,夜里还在瓜棚里看过瓜,想吃随手摘。
三要西瓜种在沙土地里,种瓜人还给西瓜吃压榨过油的豆饼,配上独有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瓜皮薄瓤沙甜,入口即化,甜味十足。吃过嘴粘手粘,这都是糖份在作怪。
三要西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出了村,也出了镇,传遍了洛南县,一些乡镇种瓜人都是三要人。三要种瓜人,人善心实诚,从不在西瓜的吃喝上短斤少两、弄虚作假,该给西瓜吃啥一样不少,还会变花样给吃好的。因此,三要西瓜品像好、质量优,深受人们喜爱,听说是三要西瓜都竖大拇指,赞不绝口。 周末回老家路过三要永坪村桥头一个瓜摊儿,两个小男孩在看瓜摊儿,询问得知瓜地在河对岸,瓜是他舅舅家的,其中一位小男孩带路到瓜园。瓜园老板正在忙着带人采摘地里的青辣椒,让他弟弟带着摘西瓜,一行几人看见西瓜敲一敲、听一听声就摘。地那头的老板喊着让到地中间去挑,解释说刚才摘的是爬茬子,摘过的他们自己吃,硬是放下笼担跑过来,要给摘瓜园中间的。 老板满脸黑水汗流的跑过来,仔细挑选着西瓜,不停的问行不行。想偷拍老板挑瓜的样子,正好抱着西瓜的老板转过身笑容满面,甜甜的笑容,爽朗的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人抱一个三要大西瓜回家。刚进家门,孩子看了说这西瓜没熟,以前买的瓜蔓都是干的,这个瓜蔓还是青绿的。我告诉孩子说,这瓜是刚刚从地里摘的,是最新鲜的熟瓜,放心大胆吃,我小时候吃的就是这瓜。 菜刀刚切了一道缝,随着“嘭”的一声响,西瓜就裂开了,露出了鲜红的瓜瓤和深黑色的瓜籽,这真是熟透了。
拿起一块送入口中,一股甜甜的西瓜汁便在嘴里打转转,还是记忆里的味道。终于又吃到了新鲜的西瓜,还是老家三要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