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教给人沉静,一条河教给人灵动。在急躁的暑热中邂逅一片浓荫,遇见一泓清水,聆听一曲鸣唱,讲述一段故事,那该是何其有幸。
世俗带给心绪的烦躁需要在大山的怀抱里消解,大山的胸怀里源源不断释放着的静气、灵气、精气,好似一剂灵丹妙药,走进一趟如同进行一次精神的沐浴。
一条颇为陡立的水泥路随弯就弯,伴水逆上,民房依山而建,离山近、离水近、离路也近,几处阔气的建筑建在高台上,垒砌的护坡显示着财气。一处正在修建的仿古式宅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失古官道的霸气。
据史料记载,在这条古官道上有驿递、烽火、铺司、山寨。
驿递,潼山干线,由潼关至山阳北,自药子岭入境,南至下官坊出境,长一百六十里,设哨所十三处。任家塬、十五里铺、三十里铺、任家台、刘家院、上官坊、苟坪子等。
烽火,流峪口东,媳妇岔西,公公崖湾,南石底,计家沟,时家沟,流岭沟,娑罗树,烟墨沟,石门关南,齐家沟,苟坪子。
铺司,十五里宽坪铺,十里石底铺,二十里刘岭铺,十五里上官坊铺,十里苟坪子铺。
山寨,流峪口,南石底,上官坊。
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古建筑、古遗址已不复存在,很难再领略古官道的雄风。
清代吴中七子的王昶,商洛本土诗人王时叙走这条官道时是怎样的心境。王昶在任陕西按察使期间,接陕西巡抚毕沅之命,赶赴商洛辑捕杀害河南伊阳知县的要犯秦国栋,从西安出发走商於古道到商州,再到商南,折北经高耀子向西到洛南,而后又到商州,再从商州出发经流岭古官道去山阳。他经过流岭时这样描述古官道的见闻:绿山傍涧,乱水纵横,盖楚水也。
《商洛行程记》中载,乾隆丙午闰七月,河南伊阳县民秦国栋,戕知县孙岳灏而逸。巡抚毕公奏言,伊阳壤接陕境,恐由熊耳诸山逃入商洛等处,得旨派往督辑,遂有商洛之行。
十七日赴山阳,清晓出州南门,沿州城水田如方罫,稻初熟,黄云千顷,叶叶带风,露皆有香气,行五里,上丹岩,山为高车山别支。过刘岭,绿山傍涧,乱水纵横,盖楚水也。五十里至上官坊,饭,又三十里渡色河,抵下官坊,始入山阳县境。
王时叙在解官归乡后,一次经过这条古官道,描写流岭之高,与太阳见面的时间都迟于他地,自然与太阳相见的时间也相对短了些许。虽然是官道,但高山阻隔,地理位置偏僻,路上也难遇见几个乡亲。因此,他在《下官坊早发》中讲:
薄暮投村店,
登舆又乡晨。
山高迟见日,
地僻罕逢人。
蹭蹬思前路,
浮游叹此身。
远方余旧仆,
较似解情亲。
据说,楼山上有唐代隐士高太素隐居,并建有诸多建筑。四川南充人,女道士谢自然曾到楼山拜访高太素,与之一起游历商洛。李白和忘年交司马承祯也到商州,一起前往楼山见过高太素,与其探讨隐居生活和道教文化。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南温县人,唐代道士,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与李白等称为“仙宗十友”,遍游天下名山。
《民国商县志稿》记,唐代隐士高太素隐居流岭楼山,在楼山建有澄心亭、积翠楼、凝碧池、六逍遥馆等,起有“春日方出”“冬雪未融”“晴夏晚云”“中秋午月”“夜阶急雨”“暑簟清风”之名,谢自然居商时常与之同游,李白、司马承祯入商州时,在此处徘徊逗留。
这也说明在唐代这条官道就很有知名度,许多名人名士相继从这条道路上经过,经此求学、求道、求和,参悟得失、名利,乃至生死。